長久以來,亞洲從未被視為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理想試驗地。但來自路透社、印度數據新聞網站IndiaSpend、中國數據新聞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數據新聞先鋒並不這麼認為。
民間數據、政府數據以及商業數據等都可以在充分利用後變成好的數據新聞。
非盈利性數據新聞機構IndiaSpend創始人Govindraj 認為,從事數據新聞的第一節課是在哪裡尋找數據。他舉例,在印度,政府數據是唯一可以獲取的可靠來源,但由於人們各渴望了解各類數據,當地政府正變得更為透明。
在做數據時,要小心處理數據過時的情況。標題寫作的訓練十分重要,"以避免誇大事實。"Govidraj強調。
由於數據新聞的新聞點埋藏在浩瀚的數據中,問問題的能力與技巧也變得更為重要。"因為數據新聞展現的事實並不會以清晰的邏輯呈現,這增加了記者提取要點和問准問題的難度。"Govindraj說。
曾創辦數據新聞中文網的馬金馨表示,中國有很多有用、可靠的數據存在,但在過去不曾被記者發現,在國家和地方層面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這些數據有的在網上,有的在線下,但卻能夠通過正常渠道獲取。
涉及公共健康,食品安全等課題時,則需要用到更多"群眾力量"。比如和一些民間機構合作,她承認民間機構數據會因采量問題,存在誤差,但卻也能提供一個和官方數據不一樣的參考。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Giannina是個從事調查報道十餘年的資深記者,她認為數據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報道的深度。
“在說沒有數據前,先花大量時間去尋找所有可以找到的資源,”她說。Giannina 回憶自己常常花數十小時瀏覽網上所有可能存在數據的網站,不管是政府機構還是NGO,並把這些網站仔細分類。她特意提醒,千萬別太依賴Google,因為它只能提高四成左右的信息,“要用谷歌,但應該把它當成橋樑。”
她特別提到, 一些在國內比較稀缺的資源,可以在其他國家或者聯合國的數據里找到。
Hi, all the time i used to check weblog posts here early in the daylight, since i love to
learn more an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