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Day2精選放送

Print More

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第二天,大牛們分享了災難新聞、調查新聞及新聞教育等方面的經驗。

調查報道經驗

6

菲律賓調查記者中心(The Philippine Centre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通過追蹤調查和瀏覽大量公共記錄,發現前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和其家人在66家公司有相關利益,這些公司的資產達到6億比索。埃斯特拉達擁有17處房產,價值20億比索。他本人只承認自己在十幾家公司有相關利益,個人旗下資產為3.5億比索。2007年,法院裁定埃斯特拉達犯有盜竊國家財產罪,判處他終身監禁(同年10月獲得特赦)。

菲律賓調查記者中心(The Philippine Centre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在會上分享了調查這個大案子的經驗:
– 目標清晰
– 不要怕調整、改變故事方向,也不要怕放棄站不住腳的新聞
– 行動起來,你可能會得到更多線索
– 線索只是線索,如何順藤摸瓜才是重點。

印尼調查記者Metta Dharmasaputra追查公司線索,最終證明印尼前首富陳江和名下的棕櫚油生產商亞洲農業集團利用一系列公司逃稅。

他說在發展中國家做調查報道,要克服很多挑戰與困難,譬如發展中國家缺乏透明度,供記者獲取的資料少、執法力度和對記者的保護不夠;而大公司財力雄厚、與政府高官關係緊密,有時還會賄賂政府官員、記者,或者起訴記者。

災難報道

5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設置新聞與創傷中心(The Dart Centre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的Cait McMahon強調:採訪腐敗官員和採訪受災者不一樣,作為災難報道記者最蠢最懶的問題是:你感覺怎麼樣?試着問他們:請你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Cait McMahon給各位記者的建議:
當你在採訪受災者時,告訴對方,無論什麼時候你想要停下來,或者你覺得不想談這個話題,請告訴我。讓被採訪者感到他/她對整個採訪有一定的掌控力,他/她會感覺更安全和受尊重。

多媒體調查報道

來自菲律賓電視台ABS-CBN調查報道組的組長Chi Almario說:電視調查報道和紙媒的區別在於,如果你是紙媒,一拿到數據就可以寫新聞,但電視需要圖像,我們要找到適合的面孔來推出這些數據。


她強調電視調查報道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無聊。用吸睛的視頻和圖片讓觀眾意識到議題的重要性,圖片既要有創意又要簡單,因為觀眾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去讀圖。

3

來自《南華早報》的Patrick Boehler 認為多媒體新聞報道的下一步是:簡單,豎排版,注重互動,可嵌入任何平台及優化全屏閱讀體驗。

亞洲新聞教學

亞洲新聞教學是怎樣的生態?中國內地、香港、印度、日本四所新聞學院的教授探討了融合媒體教學、跨境合作報道和新聞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說港大新聞教學設置融合媒體課程,以寫作報道為核心技巧,第二學期開始進行深度新聞報道項目實踐。她認為雖然傳統媒體的需求在下滑,但是市場對新聞技能如多媒體技能、獨立思考等需求在擴大。

4

早稻田新聞學院Shiro Segawa教授說學院每個年級的學生有60名,一半是外國學生,外國學生裡面中國內地學生佔了一半,還有一些來自台灣和韓國。這給跨境合作報道提供了機會。他舉例說班上有個中國學生在做一個調查報道,想要調查商場售賣的Hello Kitty是商家自稱的“日本製造”還是產自中國。後來一個日本學生加入了他的報道團隊,合作調查。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說,三十年前中國只有兩三個新聞學院,現在中國的新聞院校越來越多。但“如何教學生新聞”仍是個問題。

展江教調查新聞課程時,曾與一個內地知名調查記者分工教學,他向學生介紹經典調查報道案例,而記者教授新聞報道實務。

位於印度南部金奈的亞洲新聞學院開始一年的新聞專業課程。負責人Kumar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少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新聞。他們正在和中國學校聯繫進行合作教學。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