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披索,約合690元,在菲律賓,這是殺死一個記者的市價。
2009年11月23日,Diamzon Edidha 的丈夫與她和三名子女告別,起身前往馬京達瑙(Maguidindanao)。 與他同行的還有30餘名同行——負責政治新聞報道的各媒體機構記者。
他們跟隨布盧安鎮副鎮長伊斯馬爾·曼古達達圖的妻子、親屬及支持者到馬京達瑙,正式遞交參選該省省長的表格。
曼古達達圖的競選對手是現任省長老安帕圖安之子小安帕圖,一個強大的政治家族。老安帕圖曾三度當選省長,該省22名鎮、市長也多數由其兒子、孫兒及親戚壟斷。 如果曼古達達圖能順利當選,這將是一次見證歷史的報道。
當車子駛進瑪京達瑙省安帕圖安鎮時,六輛車組成的車隊突然遭到約100人的武裝部隊的襲擊,曼古達達圖的妻子、親屬、支持者、3名女律師、助選員和幾十位記者全部遇害。
截至2009年11月25日晚,軍方一共發現57具屍體。多數屍體在公路附近一個村落被發現。據目擊者表示,死者身上布滿彈孔,部分被人斬首,部分女死者明顯曾遭人強姦。
從1992年開始統計殉職記者人數的保護記者委員會發表聲明: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多記者被殺害的一次,至少34名記者被證實喪生。
雇殺記者在菲律賓並不罕見。從1997年至今,共有近兩百名記者在菲律賓被殺害。但大屠殺仍然震驚了菲律賓舉國上下。 然而,五年過去了,32名記者的死,沒有換來正義的聲張。
更壞的影響卻已開始凸顯。路透社記者 Bong Erbnando認為,事件使菲律賓記者膽戰心驚。 "對年輕記者而言,他們當然會害怕做報道會要了他們的命," Erbnando說,“我對政府的無能感到失望。"
記者國際聯合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菲律賓年輕一代記者,普遍對人身安全感到憂慮。許多記者受到恐嚇,騷擾和威脅。多數記者表示,這也導致他們覺得需要進行自我審查。
我們問他們,你會否覺得會因為自己做的報道引來殺身之禍,很多人表示,‘是的,我確實這樣覺得’,” 國際記者聯合會菲律賓地區負責人麥克·多比(Mike Dobbie)說。 “當你暗殺記者,使記者被活活置於壓力之下,你就不會得到能夠提供強大的獨家新聞的媒體。 ”他補充道。 “媒體對國家與社會的重要啟蒙作用,在這裡被瓦解,致使菲律賓的民主受到威脅。 ”
菲律賓高級官員早前發誓,要為死者伸張正義。但專家們認為,由於調查已經拖了五年,判決尚未作出,又缺乏問責,足以顯示司法系統在菲律賓已被破壞。
“當謀殺發生時,警方不執法也不調查謀殺案。 ” 多比表示,背後的根本問題是有罪不罰的文化的增長,這在菲律賓,意味着有一半的人在犯罪後可以不受到任何懲罰。
就連旁觀者都處於危險之中。已有四名大屠殺的證人在上法庭提供證詞前,慘遭殺害。 許多像Diamzon這般的遇難者家庭成員不得不獨自撫養他們的孩子,而且沒有任何政府補償。 Diamzon仍然希望正義可以還她丈夫一個公道。 但她也知道,直到這渺茫的願景實現之前,菲律賓媒體將對揭露全國各地的其他不公正,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