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數據新聞精選|三個“打開”數據的方式

Print More

編者按:做數據新聞,如何“打開”數據是關鍵。深度君的三個分享各出其招:一要集資源,Free GIS Data總結的免費地理數據集清單讓數據獲取更簡易;二要會精選,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調查開採業的可視化作品角度新,對權威機構報告、公司公告和媒體報道的選用精準而紮實;三要會革新,正如開放知識基金會所提倡的“數據民主化”,以公共參與推動數據形成測算、收集、公開、使用、反饋的良性循環。


1. 收集資源:300多家提供免費地理數據集的網站

屏幕快照 2015-07-21 17.07.36

屏幕快照 2015-07-21 17.08.37

Free GIS Data整理了一張囊括300多家提供免費地理數據集的網站名單,分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國家/地區地理三大類。下面還有多個類別以便查閱:例如自然地理還分綜合、陸地和海洋邊界、海拔、天氣和氣候等小類,列出了每個網站的名稱和內容概述、數據特點,用戶點擊名稱即可進入網站。數據類型多樣,均方便下載和存儲。

屏幕快照 2015-07-24 17.54.48

數據庫“The Last of The Wild”V2介紹 (來源:SEDAC網站)

例如以上這份由哥倫比亞大學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和國際地球學聯盟(CIESIN)聯合建立的數據庫“The Last of The Wild”V2,以2000年以來的數據描繪出人類活動對陸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讀者可以根據文件類型選擇PDF,PNG或者GeoTiff,Esri Grid(需登錄)等格式下載國際範圍、洲際範圍的數據。

清單地址:http://freegisdata.rtwilson.com/?imm_mid=0d4c1a&cmp=em-data-na-na-newsltr_20150708#home

2. 精選數據:澳大利亞採礦業的“死亡探蹤”

屏幕快照 2015-07-21 17.00.56

屏幕快照 2015-07-21 17.01.09

澳大利亞本土礦業發展蓬勃,在海外表現也不俗:在非洲,澳大利亞採礦公司的數量超過了加拿大、中國這樣的採礦業大國。但是對當地普通人乃至整個非洲大陸來說,這些公司在當地產生了什麼影響?有什麼數據可以直觀反映?

去年初推出“中國離岸金融解密”項目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此次在非洲調查報道中心網絡(ANCIR)和普利策危機報道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的協助下,與美國公共誠信中心(The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共同推出可視化作品——“致命的採礦業:澳大利亞非洲採礦探蹤”(Fatal Extraction: Australian Mining in Africa),聚焦澳大利亞採礦公司在非洲各國造成的死亡事件,集合傷亡人數、活躍公司、許可證和協議等多類數據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屏幕快照 2015-07-24 22.43.00

“致命的採礦業:澳大利亞非洲採礦探蹤”(來源:國際調查記者同盟)

該作品將公司數據和大範圍田野調查相結合。他們探訪了因暴力事件而遭遇不幸的家庭和個人,採訪有關專家、人權組織和公司的負責人等,也查閱了財政報告、投資公告和新聞報道,找出與非洲採礦活動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死亡事件,記錄了自2004年以來、出現在13個非洲國家的380個死亡案例。同時,活躍在33個國家的152家公司浮出水面。

他們也查閱了1000多個年度、季度報告和公司投資公告,以及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列出的公司名錄。該名錄收集了到2014年12月31日為止,所有活躍在非洲大陸的採礦公司名字。

面對龐大的數據量,他們是如何精選和核實的?

1) 2004年以來的死亡統計:ICIJ統計了自2004年到2015年6月11日期間的死亡人數。大多數找到的死亡數據都記錄在公司報告中,然後發布到投資公告或者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網站。他們以自動程序檢索為主,人工核查為輔:首先梳理文件,通過檢索特定關鍵詞鎖定與採礦活動相關的死亡數字,人工重複核查,避免出錯。同時在新聞媒體數據庫LexisNexis和Arachnys中尋找所有媒體爆出的死亡數據,然後比對、去重。採集數據時,他們查閱公司檔案、司法報告和媒體報道,計算了採礦活動直接造成的死亡數量(例如泥石流、工地交通事故等)和公司在非洲建廠間接造成的死亡數量(包括由抗議、毆打或者其他暴力事件造成的死亡)。

2) 2014年底為止活躍在非洲的公司:ICIJ找到2014年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網站中“能源”和“材料”分類的公司名單,查閱它們的第四季度報告;翻閱和同行業公司的年度報告,看哪些地方提及非洲國家。最後人工核實季度報告檢索中遺漏的活躍公司。

3)採礦企業和生產企業、經營許可和協議:根據澳大利亞交易所的規定,採礦企業在季度報告里須列入採礦許可證信息,在年度報告里寫明經營活動,因此通過查閱報告,就能找到採礦企業和生產企業的名單,然後根據SNL 金屬與礦業公司提供的名單、InfoMine數據庫的名單反覆核查。ICIJ記錄下了這些公司在非洲國家的採礦活動、許可證和勘探權購買協議(該協議能讓一家公司參與另一家受許可公司的鑽探作業)的數量, 還列出每個公司在其活躍的非洲國家開採提煉的礦產。

數據解析:http://www.icij.org/project/fatal-extraction/explore-data-where-australian-mining-leaves-its-mark

作品地址:http://projects.icij.org/fatalextraction/

3. 引領革新: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的討論文件:《讓數據革命走向民主化》

屏幕快照 2015-07-21 17.12.51

當我們談論“數據”時,是在談論什麼?隨着移動網絡、雲計算和其他技術的發展,一場以“數據”為名的革命正悄然發生。簡而言之,“數據革命”正促使我們以新方式分析、管理數據,從而用新認知觀察理解世界。它不僅改變科學領域的研究範式,而且引起經濟、軍事、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的思維變革。

如何應對“數據革命”?“民主化”是答案之一,需鼓勵公民社會、公共機構的積极參与。此次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發布了一篇名為《讓數據革命走向民主化》的文章,強調公民參與對於數據機製革新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數據測算方式,提出新的,並投入應用。

在此基礎上,文章分析了公開數據運動作用何在:現有的運動支持者推動發布可供機讀的開放數據,促進廣泛的數據再使用,研發應用和開發服務,也可推動新型新聞和政策遊說的發展。而更深刻的意義在於讓公共機構和公民社會參與者在公共部門測算什麼、如何測算的機制問題上參與協作:打個比方,數據好比攝影,公共機構如果抓拍了照片,開放數據運動不光能介入照片的傳播和查閱,同樣也能影響拍什麼、怎麼拍?結尾的兩大問題:“公民社會該做什麼?公共機構又該做什麼?”鼓勵讀者深入思考如何以公民參與引發數據機制的變革,從而推動“數據民主化”。

乾貨提醒:文章列舉了公民社會團體和遊說組織倡導的收集、測算數據的新方式(參考原文“Undertaking New Forms of Measurement”部分),列出了一份本地、區域、全國和國際級別的數據門戶清單,還提供了公共機構建立的程序入口,可供用戶對於公開數據發布順序提出反饋(參考原文“The Role of the Open Data Movement”部分)。

文章地址:http://blog.okfn.org/2015/07/09/democratising-the-data-revolution/

PDF報告下載地址:

https://assets.okfn.org/wp-content/uploads/reports/DemocratisingDataRevolution.pdf


本榜單是根據使用話題#ddj#(數據新聞)的推文(Tweet)由社交網絡繪圖程序NodeXL統計完成的。感謝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的好朋友 Connected Action和深度網一同整理。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