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少媒體人投入創業熱潮,創業類型各異,但什麼才是媒體創業的成功之道?是什麼讓你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資深媒體人告訴你運營的關鍵所在。
過去七年,我一直在採訪和記錄創業成功的媒體人,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社會經濟背景也迥異。我也同眾多出版商、編輯交談過,他們有的身後站着百人團隊,有些則是孤軍奮戰。
幾年之後,他們中有些人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事業也蒸蒸日上,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1.開發多種盈利模式
相對於廣告投放,他們更青睞贊助模式;相對於訂閱收費牆,他們更願意選擇會員制。他們知道,參照標準的“每千人訪問成本(CPM)”和“廣告每點擊成本(CPC)”是賺不到錢的。他們要找的是認同他們目標與核心價值的贊助人。他們通過建立會員俱樂部或會員組織,支持他們的新聞生產,把讀者資源轉化為收入來源。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向這些讀者收取遠高於訂閱費的費用。
其他盈利來源包括:例如書籍、音樂、服裝等產品的直接銷售額;第三方網站和社交媒體頻道的建立與管理;博客與網站內容製作;數字媒體諮詢;數據銷售;基金會;活動;眾籌等等(參見《數字媒體機構盈利的12個來源》)。
2. 圍繞高質量內容建立社群
此種創業能滿足用戶需求,或幫助用戶解決問題。西班牙的Eldiario.es創建了一種新型俱樂部,成員達10800名,每個人每年付60歐元(相當於408元人民幣)會費,就能享受到特定服務,如早幾個小時看到非會員看不到的文章。創始人Ignacio Escolar說,訪問網站是免費的,所以會員付費閱讀實際上是對政治中立、高質量監督新聞的有力支持。儘管每月600萬的用戶中僅有0.2%是會員,他們也貢獻了57萬歐元(相當於387.7萬元人民幣)之多,相當於網站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數據來自網站公開的西班牙語財務報告)。網站目前有40個職員,且還在擴張。
3. 對創業理念抱有極大熱情
他們充滿熱忱,要是想法行不通,能很快意識到,並願意改變策略、選取新的方式。(用今天的行話來講,就是起“樞紐(pivot)”作用)。
Betazeta是智利一家擁有1000萬月度用戶的專業分類網站平台。它的創始人Leo Prieto看到了讀者從網頁到移動端和社交媒體轉移的趨勢,在一年前決定重新設計網站來服務這些讀者。
4.不斷創新
La Silla Vacía(“空椅子”)是哥倫比亞的一家調查新聞網站。它的創始人Juanita León充分利用網站的小團隊——五名記者——建立了該國政界和商界主要人物的數據庫。這個“權勢人物”數據庫囊括了人物關係網,有家庭、教育、生意、政治派別和其他組織這幾類。(請參見Juanita的成功和背後之道)
5.全面發展技能
新聞網站要想成功,需要至少有一個成員同時具備新聞、技術和市場營銷三個重要技能。西班牙的El Confidencial網站建立至今已有14年,其中一半時間是在嚴重的國家金融危機中度過的,但發展得不錯。該網站出版人Alberto Artero現在手下有100個職員。這家網站以調查報道,特別是政經交叉領域的調查報道著名。它的創新單元在三個領域中都有項目。
6. 推動與觀眾的交流
成功的網站會在不同社交平台和網站評論模塊上利用互動引發關於新聞的討論,讓讀者參與選擇話題和提供信息。新聞網站La Silla Vacia在這個領域做的最好。他們的員工會回復網上的每一條評論。
7. 重視尋找獨特新聞點
他們知道,僅憑發布相同主題的相似信息,是無法在媒體世界生存的,所以他們會尋找新鮮獨特的信息。Quién Compró (“誰買了它”)是一家大學畢業生開的網站,創始人是Israel Piña。它就找到了這樣一個市場爆點。通過調查墨西哥國會議員的消費報告,他們發現幾十個參議員和國會議員用公共支出為自己購買了價格不菲的哈雷摩托車。
主流新聞機構忽略了這份信息豐富的公共資料。傳統媒體將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引用政要們的話,而不是調查他們上。現在,墨西哥主流的紙媒產業鏈已經開始向Quien Compró購買新聞。這些記者們無意中開拓了一種商業模式:多平台供稿。(悄悄說一句:我是這個團隊的免費顧問。)
8. 根據不同平台設計不同內容
美國網站Mic.com的創始人Michael McCutcheon和阿根廷網站Elmeme.me的創始人Santiago Sarceda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為了吸引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和自己網站上的不同用戶,都喜歡使用相應的語言和新聞標題。他們提供的不是“一刀切”的新聞產品。他們懂得如何在用戶的地盤上展示自己。
而那些失敗者們……
在新聞創新和創業的領域裡,那些失敗者們的特點也是相似的:
• 他們最初就沒有建立商業模式
• 他們以為能用傳統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來支撐運作
• 他們排斥自我推銷的想法,以為讀者會自己上門
• 他們生產與傳統媒體相似的內容,且使用相同的形式(附照片、視頻、音頻的文字),而不利用網絡的優勢,尤其是不採用鏈接文化、整合多媒體報道,也不和讀者互動。
• 他們不具備通過量度(metrics)來了解讀者的意識
好的想法和意圖在互聯網競爭的殘酷世界中不值幾個錢,執行力才代表一切,而這需要毅力和決心。問題是,你有這樣的決心來克服失敗和挫折嗎?
這篇報道原載於News Entrepreneurs博客。經作者同意轉發。
James Breiner是一位數字媒體諮詢師,也是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傳播學訪問學者。他是清華大學全球財經新聞項目的前主任,也是瓜達拉哈拉大學數字新聞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的創始總監。他在新聞界從業30年,做過出版商、編輯和調查報道團隊負責人。Twitter賬號為:@ jamesbreiner
編譯/王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