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挪威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彙集140餘個國家的900多名參會者。三天會議內容緊湊,第一天就有20餘場會議和討論,13場數據新聞工作坊。議題從調查意大利黑手黨,到歐洲移民檔案,跨度大,乾貨足。還有一些分享經驗的主題討論,包括培訓調查記者如何在報道過程中做好自我保護,以及如何更好利用資源進行報道。
開幕式上,主辦方之一、挪威批判與調查新聞協會(SKUP)的主席Jan Gunnar Furuly歡迎與會者的到來。由於地區戰爭原因,敘利亞和也門等地的記者無法拿到簽證參會。但Jan說:“調查記者並不孤單,我們並肩作戰。”
調查新聞教學
王士宇:新聞本科生也能做調查報道
北京外國語學院教師王士宇是北外學生刊物《107調查》的指導老師。他用實戰經驗向其他國家的新聞教育者說明,培養新聞本科生做調查報道不僅可能,而且很有意義。
《107調查》創辦於2005年,十年間共發表200多篇報道,其中特稿《北外零點後》獲“韜奮杯”全國大學生出版創意大賽二等獎。一些調查報道,如《提供便利的灰色地帶——探訪人大東門假學生證售賣集散地》和《北外西校區正門農民工討薪事件調查》等,揭露事實,幫助弱勢群體,社會反響積極。
王士宇老師向參會者介紹了四篇新聞作品,覆蓋環境報道、農民工維權、灰色產業鏈等。他認為,除了寫作方法教育,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報道中的內在邏輯。因此,他建議學生廣泛閱讀好的調查報道、撰寫讀書筆記,以提高人文素養。
他同時提到,在中國做學生調查報道會面臨來自校方和官方的雙重壓力。作為老師,在保護學生的要求下,需要在選題上做平衡。
Mark Lee Hunter: 讓調查新聞教學進入大學校園
英士國際商學院的客座教授Mark Lee Hunter認為,在大學新聞學院內引入調查報道教學非常必要,但在傳統新聞教學之外,還應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價值判斷、報道策劃,以及如何創業。
他提出,目前歐洲50%的新聞系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但同時,對於調查新聞的需求很大,供應則遠遠不夠。他希望有更多新聞畢業生能創立自己的調查報道機構,在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做更獨立更好的調查報道。他強調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創業能力是創造價值能力、建立商業模式能力和建立人脈能力的集合。
Hunter指出,近年來調查報道有一個趨勢,非盈利組織往往在調查方面成果豐富,傳統的大媒體則相對弱勢。目前,學生畢業後進入大媒體從事調查報道的機會很小,但卻很有可能被NGO、初創新媒體等招攬,進行調查新聞性質的工作。
Hunter說,建立地方性調查報道數據庫、樹立調查新聞教學模式、邀請學者研究調查報道教學,這些方式能啟發調查新聞教學領域的新知。同時,他認為創立一份專註調查報道的學術期刊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