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眾多調查報道以翔實的數據、獨到的信源、嚴密的邏輯分析展開問責,克服惡劣環境,挖掘社會真相。深度君梳理全年優秀的調查報道故事,帶你總結回顧亮點之處,看他們是如何以好故事探問“高牆”的。
1. 亞洲最佳調查報道有哪些?SOPA入圍及獲獎作品精選
亞洲出版業協會年度卓越新聞獎(SOPA Awards)中的“卓越調查報道獎”在SOPA十八個獎項中極具分量。今年共有9部入圍作品,涉及題材廣泛,從印度的核工業到韓國海難,從權貴BVI離岸公司與利益衝突調查到馬來西亞皇家商業帝國的崛起,兼具深度和廣度。
入圍作品中,有關於中國的報道就有四篇之多,其餘報道涉及印度、馬來西亞、韓國和柬埔寨等亞洲國家。其中有幾份報道都值得推薦(查看報道請戳標題):
1) 《紐約時報》:《韓國海難背後,一代商界梟雄的覆滅》
2014年4月發生的韓國“世越號”沉沒事件造成近300人死亡,9人下落不明,是韓國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海難。“世越號”背後的韓國商人俞炳彥最終被懸賞緝拿,死於鄉間別墅,死因不明。這場慘案的背後,背後隱藏的是商人斂財的貪婪。
《紐約時報》四位記者通過調查俞炳彥的宗教背景、政治關係、商業網絡和航運公司的違規情況,還原了“宗教領袖”俞炳彥通過商業操作積累財富,利用政治手段進入遊船運營業,為謀取暴利不惜超載和違法改造船隻,最終無可避免釀成悲劇的過山車式人生。
除了大量還原故事細節,這篇報道更注重挖掘事件背後的意義,好似剝洋蔥般,故事紋理都一覽無遺。文章是這樣結尾的:“過去13個月里往“世越號”上危險地裝載超載貨物的舉動,只給渡輪公司賺取了相對微不足道的290萬美元,而這筆錢平攤到每名遇難的乘客身上,大約只有9500美元”,微言大義,意味深長。
2)《金融時報》:《誰是徐京華?》
《金融時報》對於華裔商人徐京華如何在非洲等地的軍火、石油等諸多領域建立起龐大商業網絡的報道,捧得了英文大型出版物的卓越獎。報道發現,其商業網絡包括多家在香港金鐘道註冊的公司,以安中石油(China Sonangol)和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為骨幹,足跡遍布印尼、阿聯酋、新加坡、朝鮮、俄羅斯和包括安哥拉等國在內的非洲各國。從事商業活動時以資金、器材、武器等援助換取開發當地礦產的權利。徐京華本人也因這些交易上了美國制裁名單。記者查閱公司註冊記錄、股東名單、維基解密的外交電文、聯合國的經濟分析等資料,整理出了詳細脈絡。
頒獎詞認為該報道為“晦澀的交易過程和值得質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一份詳細解釋。預知詳情,請戳標題查看中文版原文。
3)彭博社:《印度現代化中的黯淡面》
核工業在大多數人眼中是神秘遙遠的國家機密,然而在印度,它與一個小鎮上人們的生存狀況息息相關。在2014年的系列報道中,彭博關注了印度這個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經濟和軍事利益過程中對於普通人權利甚至生命的忽視,獲得了同類別中的“榮譽獎”。
報道從東印度小鎮Jadugora一個十歲孩子的畸形病寫起,描述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兒童病態。所有的致病證據都指向一家生產鈾濃縮原料的公司“印度鈾有限公司”在附近開採的礦井。然而,政府報告未獲重視,公司高層否認指控,當地人別無選擇只能繼續生活在污染中。
記者在報道中不僅親自採集當地水樣送檢,同時也參考了多個獨立或政府機構的檢驗結果,發現當地水中鈾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33%。
這系列報道於2014年7月開始發表,一直追蹤到12月,報道發出後不久的8月份,當地法院便向印度鈾有限公司下達法令,強制其公開土地和水源中重金屬含量和輻射數據。
雞蛋碰到高牆的故事裡,彭博描繪出雞蛋的脆弱和無奈,也寫出高牆的冷酷和無情。但最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高牆並非不可撼動。
2. 彭州報道:一篇優秀的環境報道是如何煉成的
《瞭望東方周刊》關於四川彭州石化項目的報道“為什麼非得是彭州?”贏得了2015年《中外對話》“最佳環境報道獎”中的“最佳深度環境報道獎”。記者劉伊曼歷時五年追蹤四川彭州石化項目從提出到實施的全過程,揭示不合理規劃帶來的生態隱患和經濟後果。
劉伊曼是原《瞭望東方周刊》的調查記者,現就職《南方都市報》。她的得獎報道採訪上百人,參考文件、專業文獻等資料300萬字以上,還原了彭州石化的審批過程,顯示出環保部門弱勢、戰略環評不具強制效力,環評過程流於走過場的現實。

建設中的排污口氧化塘。石化基地的排水進入這裡做最後的處理後,排入沱江上游。(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這樣一篇環境報道是如何挖掘事實、體現深度的?評委會評道:“整篇報道緊緊圍繞環評過程,以檔案資料為依據,以親歷者的多方說辭為佐證,描述矛盾的焦點,詳細解釋‘先天缺陷’的選址如何一步一步推進成了既成事實。”
劉伊曼針對環評過程這個核心問題,補充了其他報道的空白。為了還原項目的環境評估過程,她訪問了多位直接參与的環評官員,對照環保局文件和報告,證實環評官員確有提出選址問題,但在地方政府“限期改正”的空頭承諾下被決策者刻意擱置和忽略。評委會認為,在網路閱讀“碎片化”和“娛樂化”的時代,這篇長達8500多字,而且含有大量專業性內容,甚至文本略顯枯燥的調查報道卻能展現如此的影響力,實為難能可貴。
【欲知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對報道的詳細解讀。】
3. 全球亮光獎作品:揭貪報道挖掘權錢交易內幕
10月10日晚,第六屆全球亮光獎獲獎名單于2015全球深度報道大會舉辦地挪威利勒哈默公布。最終,來自黑山共和國的調查報道“邪惡聯盟(Unholy Alliances)”,巴西的調查報道“煙草帝國(Empire of Ashes)”從12名最終入圍者中脫穎而出,奪得“全球亮光獎”的殊榮。同時,烏克蘭新聞作品“解密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Leaks)”由於揭露了前總統背後的腐敗網絡而獲得“卓越獎(a citation of excellence)”。
歷時1年的調查報道“邪惡聯盟(Unholy Alliances)”以黑山總理米洛•久卡諾維奇(Milo Djukanovic)為對象,揭露出這個在黑山國內一度隻手遮天的權勢人物及其家族銀行,是如何充分捆綁政府、有組織犯罪和商業的力量,打造出一個以其為中心的“邪惡聯盟”。有關報道顯示,黑山共和國不但遠未達到歐盟模範候選國的標準,實際上已成犯罪集團的國度。
經過5個月的文件檢索和線索跟蹤,由巴西、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記者參與的調查報道“煙草帝國(Empire of Ashes)”顯示,在部分拉美地區,煙草走私已超過大麻和海洛因,最暴利的走私買賣。巴拉圭總統Horacio Cartes甚至暗中主導此類非法交易,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南美洲有組織犯罪的地緣政治學。
獲得“卓越獎”的調查報道“解密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Leaks)在查詢資料方面更為艱辛。調查團隊共獲得了2萬5千份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資料,可以證明他是如何通過銀行黑戶、貪污賄賂和運營國企等方式攫取上億美元的非法資產。
在本次最終參評的12篇報道中,財新傳媒的“谷俊山腐敗”系列報道(2014)因其“中國首次有媒體調查軍隊高層官員,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的重要意義而成為中國媒體唯一一篇入圍提名的報道,被提名記者為王和岩、謝海濤。請點擊右邊鏈接,查看財新入圍報道:【特稿】總後副部長谷俊山被查已有兩年
【欲知詳情,請戳標題,獲取對報道的詳細解讀。】
4. 阿拉伯調查報道:惡劣環境下,調查報道仍有生存之道
要數世界上新聞環境最嚴酷的地方,阿拉伯地區算是其中之一。當地記者面臨恐怖分子和武裝人員的威脅,可能會遭到任意逮捕和騷擾,還要與專制政府打交道,常常拿不到支持調查的文件和數據,而這些也只是日常困難的一部分。自從“阿拉伯之春”的民主承諾破滅之後,我們親眼目睹埃及等國新聞自由程度已經降到當代最低水平。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還能產生優秀的調查報道嗎?
即使是這樣的環境,阿拉伯國家的記者仍奉獻了一流的新聞報道作品。作為全球深度報道網成員之一,阿拉伯調查新聞記者協會(Arab Reporters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簡稱ARIJ)在12月6日為其中的佼佼者頒發了2015調查報道獎,共有17部作品在安曼榮獲此殊榮。這充分說明:即使環境惡劣,調查報道仍有春天。
這些來自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突尼斯、也門和敘利亞的調查報道揭露了社會中一系列不當行為——從腐敗、賄賂和自閉症兒童違規保健,再到非法虐待非洲移民和監獄虐囚事件。
例如,半島電視台的黎巴嫩記者Riad Kobeissi以調查作品
在紙媒作品類別中,Ali Salem以調查作品
Sami Shahrour(化名)憑藉調查《敘利亞的綁架生意》,和《遙控死亡》的作者Saadah Abd-Wlqader一同分享了二等獎的殊榮。
Shahrour用三年來調查伊拉克境內的隨機綁架事件。在這個飽經戰亂的國家,綁架已經成為警察或者其他安保部隊的一門生意,要麼想快速撈金,要麼以此讓反對當權者的市民噤聲。Abd-Elqader的調查則揭露了手提電話銷售商是如何利用埃及內政部、國家電信局和海關部門的疏鬆管理,將產品非法運入埃及、並在開羅市中心銷售的。
【欲知詳情,請戳標題,獲取對報道的詳細解讀。】
5. 天津報道:新聞人專業精神未死,接力逼近真相
雖然還未捧得大獎,但年度報道盤點裡不能缺少天津爆炸報道的身影。
在官方管制下,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調查報道低迷,但天津爆炸悲劇顯示了新聞人蘊藏的專業精神未死。面對全球矚目的化工業巨災,記者們不僅趕到現場一線實時跟蹤變化迅速的的災情,還努力進行調查,拷問災難發生的原因、涉爆公司控制人的脈絡、危化物儲藏地點何以得到批准和救災現場的失誤。

深入調查:騰訊發布了以事故地點衛星圖像為基礎的互動圖,標註出危化品倉庫違反國家安全規定的數據
通過查閱公開信息、政府文件、衛星照片,配合現場採訪,媒體首先從規劃和審批入手調查出爆炸的危險化學品選址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距離。例如,騰訊新聞使用衛星地圖、測距,進行爆炸前後現場的圖片,共標出包括爆炸點在內十六個位置,製作了互動圖,顯示爆炸點三公里範圍內的建築。可以直觀地看到距離爆炸的瑞海公司倉庫三公里以內的建築和交通幹線:離爆炸點最近的是躍進路派出所,僅隔200多米。東海路地鐵站只有600多米遠。而萬科海港城、啟航嘉園這兩個民宅和地鐵站都在1公里以內。
同時,財新、《界面》、《財經》和《新京報》記者調查存放化學品的瑞海國際公司。財新傳媒在爆炸發生第二天(13日)下午發表第一篇專業分析瑞海國際公司和股東關係的文章,獨家到法人只峰的病房現場,還檢索企業工商資料,調查瑞海國際的高管、法人、股東和相關的投資公司,並引用物流同行的評述——“聽說人脈很厚實”。 《界面》同日發表《瑞海背景神秘 與央企中化存交集》,調查瑞海國際和中化集團的關係,並製作關聯圖,試圖勾勒出瑞海與這個石化巨頭若隱若現的關聯。爆炸發生後第四天(16日)下午,調查有了突破。代持人親口承認,真實股東隱現。
騰訊《稜鏡》記者從瑞海國際第二代股東舒錚口中獲得代持事實。舒錚說自己“與瑞海國際並無關聯,既不認識瑞海國際法人代表、總經理只峰以及第一大股東李亮,也未參與瑞海國際日常運營,從未以股東身份簽署過任何相關文件。”
晚上十一點半,《財經》發文《天津瑞海物流原真實股東隱現》,稱有知情人指出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長董培軍的兒子董蒙蒙(音)曾是瑞海國際的真實股東之一。
兩小時後,《新京報》記者報道稱獲得天津塘沽多名官員交叉證實,董蒙蒙在瑞海公司持股並參與經營。並稱他可能已被帶走調查。
【欲知詳情,請戳標題,獲取對報道的詳細解讀。】
深度君未來還將送上年度好用數據工具、公開平台、網絡搜索方法等更多整合清單,奉上超值乾貨,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