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機,也能成半個記者?在移動技術發達的今天,一部會攝像的手機就能幫你及時傳輸網絡平台、報道突發,成為公民記者的利器,但新聞人的作用在哪裡?資深媒體人告訴我們 “智能手機永遠無法替代專業攝影機,也不能取代老練的視頻記者,但它能為記者所用,在最需要的時刻即時記錄眼前發生的事件。”新聞人能推動移動報道逐漸走向生產、發布、消費一體化。
深度君經Journalism.co.uk授權編譯,為你解析媒體採用移動報道的最新策略和趨勢、新聞人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工具。 想知道更多?請點擊:移動報道入門建議和更多移動報道工具和技巧介紹。
對巴黎恐襲的報道再次讓我們注意到一個重要的事實:智能手機能夠全方位記錄實時發生的事件。儘管移動新聞有如此潛力,並帶來了一種便攜式的生產方式,但通過這次報道我們發現,新聞人在移動報道的技術革命方面是滯後的,甚至缺席的。
新聞形式要迎合不斷增長的手機受眾,這已成為新聞從業者的共識,手機用戶甚至已經成為一些網站的主流讀者群。但在現實中的手機或平板新聞內容生產方面,則顯示出另一幅圖景。

圖片來源: Sebastian Horndasch,Flickr
四年前,用手機拍攝和編輯視頻還是有風險的實驗;到了今天,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大幅提升的芯片處理能力、4G網絡、全畫幅高清甚至超高清視頻、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專業水準的視頻軟件APP以及適合移動端傳播的文件格式。
拍攝、編輯和發布視頻幾乎像玩遊戲一樣簡單,無需太多準備。但在媒體上(起碼是法國媒體),手機拍攝的案例還非常少。
也有一些媒體例外,如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的平面媒體Le Télégramme和當地媒體集團Ouest France,它們在2011年就給記者們配備了iPhone。2015年夏天,瑞士媒體Léman Bleu嘗試用一台iPhone 6 拍攝所有的電視新聞視頻,是一項成功的試驗。
自2015年初以來,法國電台Europe 1便開始嘗試用智能手機拍攝視頻。本地媒體也對輕型攝影工具在體育報道中的使用很感興趣。歐洲一些本土公共電視頻道正在歐洲地區電視聯盟(Circom)的幫助下訓練記者,向這個方向發展。
巴黎新聞實踐學院和法國東部梅斯市的數字媒體碩士項目開始提供移動報道工作坊,法國和比利時的一些媒體俱樂部則也在趕上這一潮流:他們訓練自由撰稿人,幫助他們豐富自己可提供的內容,從而擴大收入來源。法國新聞網站Rue89還上線了課程“寫作和視頻製作:適合網絡和移動端的新形式”(法語),非常有用。
在媒體集團的發展策略中,視頻往往是重中之重。但如果編輯部的日常操作不跟進適應在培訓中學到的新方式,好習慣將只是紙上談兵,可能只有一些好奇心強的記者才會堅持試驗。
如果你對移動報道的潛力還有所懷疑,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能給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從敘利亞邊境出發,瑞士記者 Nicolae Schiau 跟隨五位難民前往歐洲。他用隨身的手機和GroPro攝像機,實時記錄下了這段旅程——其對移動設備的創新性、沉浸式使用,完美闡釋了移動報道的精髓。
法國國際電視網絡France 24也嘗試過移動報道。他們使用的則是手機軟件Periscope,一個提供視頻直播分享的移動平台。France 24沒有去重複傳統的電視內容生產模式,而是巧妙利用了移動平台上的創新,這點很有意思。
12月,在報道普京的莫斯科新聞發布會時,France 24下屬Observer頻道的創始人和執行主編Julien Pain使用了Periscope和Twitter。他詢問會議室里的人期望從普京那裡聽到什麼,從而用直播畫面拉近觀眾與事件之間的距離。他還拍攝了出租車裡遇到的普京反對者,教室里的孩子,及支持普京的新一代嬉皮士。這趟“直播莫斯科”公路秀激動人心且意義非凡,頗具新聞價值。
France 24的視頻主編Sylvain Mornet在巴黎動漫展和人類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時候也做了相關嘗試。可惜Periscope上的相關視頻已經看不到了,但你還可以通過Twitter videos看到關於它的案例分析。

France 24的視頻主編Sylvain Mornet利用Periscope對巴黎動漫展和人類博物館重新開放做了移動報道
在英國和愛爾蘭,移動報道受到更多重視。在過去兩年中,英國BBC和愛爾蘭廣播電視機構RTE的約1000位記者接受了移動報道的訓練,有3000台智能手機發放到了記者手中。他們的目標是創造更適合移動端使用的報道風格,無論是內容生產過程還是發布渠道。BBC同時發布了一個收集音頻和視頻的APP:移動新聞採集(Mobile News Gathering)。
在RTE和一眾記者的推動下,移動報道甚至有了自己的節日:動聞展(MoJoCon)。今年,這個活動吸引了記者、視頻專家和開發相關APP和周邊產品的創業者。
在美國,自《華爾街日報》與移動平台Tout2011年開始合作以來,使用智能手機拍攝的新聞視頻數量迅速增加。,通過一個手機APP,任何記者都可以上傳一段20秒的視頻,同步發表在文章中或專頁里。
Periscope和巴黎恐襲
讓我們回到11月13日周末發生恐怖襲擊的巴黎。城市裡各個角落都有居民用Periscope直播身邊的情形,大量非專業拍攝的視頻在電視節目上播放,傳遍世界,有些還賣出了高價。
除了如德國記者Philipp Weber等少數專業人士拍攝的視頻外,直播視頻多是由普通人拍攝的。它們畫面抖動,豎屏拍攝(專業的拍攝應使用橫屏),並伴着隨感情變化脫口而出的評價。這些問題都可以原諒,因為這些視頻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迅速提供同步發生的重大事件畫面。
扣人心弦的及時性是即時新聞事件的核心,它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是吸引大量觀眾的法寶。一些巴黎的Periscope直播者通過單個視頻就吸引了全球各地2000餘名觀眾,Rémy Buisine, Moctar Kane和Stéphane Hannache是恐襲當晚受到最多關注的賬號。

Periscope用戶對巴黎恐襲的現場直播
在布魯塞爾,我偶然關注了一名轉行為時尚博主的前超模的Periscope直播。在三天時間裡,Chantal Hoogvliet在自己的陽台上,用手機記錄了守夜者、默哀時刻以及襲擊後的氣氛。以視頻為基礎,她召集起一個巨大的社群:81531個訂閱者,每次直播平均700人觀看,1400次重放。
但新聞人去幹嘛了?
悲劇和突發事件來臨時,新聞工作者總是有一大堆活要干。但媒體機構迫切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有以下功能的輕便工具:
• 讓記者深入事件中心區域;
• 帶來新的敘述形式;
• 吸引更多互聯的、移動的和潛在的國際讀者;
• 充分使用社交媒體;
• 使現場記者工作起來更靈活敏捷;
沉浸式直播的潛力與記者的專業性相結合,將會帶來令人矚目的機遇,同時成本低廉。
在France 2電視Envoyé Specia頻道工作的Pierre Monégier使用Periscope,播放了巴黎市政大廳的默哀過程和部分演講致辭。直播過程中,他沒有添加任何評論。
一些新聞機構確實也在使用Periscope,但這裡有個自相矛盾的地方:媒體是在他們溫暖舒適的辦公室里,或在一個演播環境中使用這種直播工具,其節奏帶着營銷策劃的意味。他們將傳統思維方式用於原本顛覆性的APP,重複過去的生產步驟:演播室、採訪、恆定的播出時長。
移動報道,不只是直播視頻那麼簡單
移動報道顯然不僅限於視頻直播。多媒體手段提供了在現場簡單混合文字、圖片和聲音的技術能力。開發者們設計了許多工具——如Storehouse,幫助人們在移動過程中生產、發布和消費信息。
梅斯大學數據新聞系的研究生們花了一天測試移動報道所帶來的可能性:豐富文章內容,在現場生成報道——形式和花樣層出不窮。隨着網絡在編輯部的出現,如果我們僅僅討論數字化的重要性而不提供具體路徑,那麼移動報道就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
智能手機永遠無法替代專業攝影機,也不能取代老練的視頻記者,但它能為記者所用,在最需要的時刻即時記錄眼前發生的事件。
這些工具你都能擁有!
對移動報道心動了嗎?下圖展示的是一個基礎工具包,包括了各類APP和周邊產品(以IOS和安卓系統手機為例)。它輕便、便宜,而且出產的視頻內容適用於網站標準。
Nicolas Becquet是比利時媒體《回聲》(L’Echo)的記者、培訓師和數字平台的負責人。本文首發於meta-media.fr,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發布。英文版本由 Paul McNally翻譯。
原文:Mobile reporting has great potential, but where are the journalists?
https://www.journalism.co.uk/news/mobile-journalism-has-great-potential-but-where-are-the-journalists-/s2/a594525/
翻譯/王一葦 編輯/Ivan Zhai, 周煒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