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也有機會參與數據調查?看看NBC5、數據學院(School of Data)和國際NGO Internews是如何培育公眾數據素養、讓他們成為數據新聞一員的。深度君經授權轉載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的文章,告訴你他們的經驗。還可以參考透明國際和調查公司Mintz的經驗哦:《調查報道新助力:NGO、專業公司和前FBI的高手們》
在Beyond crowdsourcing: How to get citizens involved i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眾包之上:如何讓公民參與到調查新聞之中)的主題演講中,公民、記者分別站在他們的角度,談到了這個問題:眾包新聞的最新發展以及公民個體如何對此做出自己的努力。當然,在推動公民參與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挑戰。
《掃清門前雪》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案例。2014年2月5號NBC5的報道:住在芝加哥西北部街區的一些居民表示,在冬天,城市鏟雪車並沒有給他們所住的街區提供清理積雪的服務。據說從2012年開始,在某些街區就已經看不到城市鏟雪車,儘管多次向議員反映情況,但問題始終沒有被解決,最終整個冬天都只能自己去清理這些積雪。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NBC5找到了專門對城市數據進行開發的程序員們,創建了一個網站。網站會採集到鏟雪車實時的GPS位置信息。
這是他們創建的網站clearstreet.org的網站。

【clearstreet.org的網站】

【普通民眾也可以搜索自己所在的街區,查詢是否會有鏟雪車經過】

【圖中藍色圓圈就是街區地址,小點是鏟雪車的運行軌跡】
這些圖片都是大的暴風雪過後城市鏟雪車的活動狀態,從圖中可以看出,鏟雪車繞道而行,並沒有為藍色圓圈街區提供服務。
NBC5也基於此,完成了一篇好的報道Chicago Block Has Not Been Plowed This Winter鏟雪車未經過的芝加哥街區。
在他們看來,和媒體參與項目的好處在於:
1、網站的訪問量劇增
2、和專家一起工作並向他們學習
3、更大的潛在影響
《巴西失業率地圖項目》
School Of Data是一個為社會組織、記者、公民提供數據方面的技術培訓的組織。他們用“巴西失業率地圖”這個作品,講述了自我組織,以及在參與媒體報道的時候遇到的問題。
這個作品的後續維持情況:
1、每月數據匯總
2、自動下載
3、每月更新
4、用一個CSV文件存儲數據
5、在豐富的交互式的界面探索數據
他們的團隊組成包括一組數據整理和開發人員,一組數據分析人員和設計人員:工作職責如下:
1、指教和領導
2、對巴西勞動部報道的自動分析
3、將數據清洗和整合在一個csv文件中
4、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用Tableau Public來完成
但是這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們面臨的挑戰有:
1、對想象中最終產品的不清晰
2、建立關係(太多的會議)
3、緊張的預算
面對這些挑戰,School Of Data是這樣解決的:
1、流線型的溝通
2、經費來自資助
3、免費的工具和團結緊密的團隊
4、2個人(總共20小時的工作)
5、Python語言
6、Tableau Public
《緬甸選舉故事》
你有沒有想過:
• 有的候選人在兩個不同選區同時競選
• 有的議員在議會裡從來不提問,是好好先生
• 政黨的承諾和議會的議題(會不一樣)
• 投票站存在的民族爭端
以上有趣的故事就是在Internews製作的關於緬甸選舉的新聞項目里挖掘出來的。
黑客和記者之間的數據素養鴻溝、合作的不積極、時間緊張一度阻礙了項目的進程。
首先,Open Myanmar Initiative(緬甸議會公開網)有很多年以來的原始數據,但是並沒有興趣和記者合作,他們的API接口也過時了。
通過把這些問題交給不同的組織進行處理,Internews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
1、Internews 帶來記者。
2、Phandeeyar帶來黑客。
3、Hackthon提供必要的創意。
4、Internews為記者提供超過四十個小時的培訓。
Internews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國際組織,其使命是為人們提供進入充滿活力的,多樣化的新聞和信息,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參與社區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並發出自己的聲音。
Phandeeyar是位於仰光的一個組織,提供合作空間,舉辦社區活動,開展workshop和技術培訓。
Mae Pay Soh舉行Hack Challenge competition(黑客挑戰賽)鼓勵緬甸的開發師們發揮才智和創意。
註:MaePaySoh (緬甸語,意為“Let’s Vote!”)是一個聚集緬甸本土開發師的組織,致力於為緬甸選民們在總選舉中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Internews的下一步呢?
1、為特定數據新聞項目的開放數據社群提供實際幫助
2、提高記者的數據素養
3、通過大眾媒體,提升人們的開放數據意識
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ID: dyclub-org),以武漢大學為研究基地,對接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媒體資源,以產學研結合方式,積极參与和推動數據新聞的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行業生長和理論發展。
原文作者/王瓊
原文編輯/王文超 曾明
原文運營/劉雅露
深度網編輯/周煒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