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報道環境惡劣, 但調查記者仍堅持追蹤事實真相,發表佳作。第11屆南非調查報道最高獎Taco Kuiper Award於3月18日公布獲獎入圍名單,這些優秀作品反映了調查報道的新趨勢。本文經授權編譯自評委會召集人Anton Harber在頒獎典禮的發言。
這個一年一度的獎項嘉獎南非媒體調查報道中的傑出典範。這些報道通常會揭露社會上不為人知的故事,問責權力,探討權力在公共生活中的運作。
獎項以南非著名調查記者、出版商Taco Esgo Kuiper的名字命名。在20世紀末,Kuiper以約翰內斯堡《投資者指南》(The Investors’ Guide)所有人和出版編輯的身份,出資成立該新聞獎,鼓勵和推動調查報道在南非的發展。
評委會本次共收到43份申請,其中13份電視報道、3份廣播報道、兩份網站報道,這反映了在調查報道領域,報紙仍扮演設置議程的主導角色。令人欣喜的是,這次有6家媒體首次參賽,包括半島電視台、Kaya FM、《獨行者日報》(Daily Maverick)和Chronicle。
參與評獎的作品反映了當前南非調查報道的特點:主題廣泛,除了往常的政府腐敗議題,還涉及私人企業的不法行為,譬如出租車司機販賣兒童這樣的獨特題材。同時,報道涉及的金額也從百萬元級升至億元級,這預示着公款被濫用的範圍和規模呈擴大趨勢。電視報道和廣播報道的參賽數量不多,且僅有1份入圍,優質的廣播電視調查報道較為欠缺。
南非的調查報道關注哪些問題?產生了怎樣的社會效應?請隨深度君來看看本次入圍的11份報道吧:
1. 《金融郵報》記者Rob Rose,《信貸危機》(The Credit Crunch)
記者Rob Rose的調查聚焦南非最大的傢具連鎖品牌Lewis Stores,他們可疑的信貸融資行為對南非大眾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報道揭露了這些行為對民眾生活的災難性影響:Lewis的股票價格驟跌,被迫承認所謂“人為錯誤”。不久後,憤怒的股東投票否決了他們對公司高管的薪酬政策。對於這種會給大眾帶來長期傷害的行業,類似的追責報道意義重大。
2. 《城市新聞報》記者Susan Comrie,《起底“經濟自由戰士”的財政問題》(Inside the EFF’s Finances)
註:南非《城市新聞報》(City Press)是一個主要面向黑人讀者的英文周報,每周日發行,前身為創辦於1982年的《金色城市報》,1983年改為現名。該報總部位於約翰內斯堡,在德班等地設有分社,發行量18.9萬份,讀者超過250萬。

Julius Malema, president of the Economic Freedom Fighters (EFF), gestures as he addresses supporters during the official launch of his political party in Marikana, where 34 miners were shot dead by the South African police in August last year, near Rustenberg October 13, 2013. REUTERS/Mujahid Safodien (SOUTH AFRICA – Tags: POLITICS CIVIL UNREST)
Comrie獲取了南非新興左翼政黨“經濟自由戰士”的銀行結單和其他內部資料,揭露了該黨的虛偽行徑——一面聲稱為工人說話,一面卻剝削自己的僱員。經濟自由戰士宣稱這些僱員是志願者,而並非正式員工,但在南非調解仲裁委員會關於員工待遇的系列聽證會上,上述解釋並不被接受。對於像經濟自由戰士這樣聲稱要為反對業務外包而戰的組織來說,諷刺意味濃厚。
3. Chronicle的記者Diana Neille, Richard Poplak, Shaun Swingler 和Sumeya Gasa,《可樂大亨背後的受害者:外包、剝削和工作的真相》(Casualties of Cola——Outsourcing, Exploitation and the New Reality Of Work)
這是一篇體現前沿方法和技術的多媒體特寫報道,由新成立的製作公司 Chronicle和《獨行者日報》(Daily Maverick)的網站在4個月的調查基礎上協作完成。報道聚焦150名車主司機向僱傭方大型飲料公司SABMiller及其附屬公司提出的控告,要求賠償60億南非蘭特。這兩家公司發起的項目聲稱會支持車主司機,曾被認為是企業發展和賦權黑人的模範,但調查發現的事實與此相反——文中所提到外包和零工制等極端形式損害了很多司機的經濟利益。評委會讚揚此報道行文流利,數字多媒體的使用頗具創意,申請材料設計用心,是一篇難得的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問題調查。
4. 《和諧報》、《城市新聞報》、News24的記者Peter-Louis Myburgh,《乘客鐵路機構的傳說》(the Prasa Saga)

報道《南非6億蘭特的火車紕漏》截圖
在接到匿名舉報後,Myburg花了4個月的時間核實一項針對南非乘客鐵路機構(Prasa)的指控,揭露他們花費6億蘭特購買了違反鐵路網規格的車輛。《南非6億蘭特的火車紕漏》一文發布後,Prasa稱該報道是“污衊”,但是Myburgh緊接着用文件記錄證實了報道所言為實。Prasa隨後承認大範圍錯誤布置軌道變壓器。由於Myburgh調查和其他一些相關報道帶來的壓力,Prasa的CEO Lucky Montana和首席工程師被解僱。該報道是經典調查報道的典範:操作嚴謹,耐心調查,找到濫用公共財產的證據,用翔實可靠的文件材料支持調查,以有效的方式呈現報道,保證其影響力。
5. 獨立調查媒體USpiked團隊,《避孕套熱潮》(Condom Rush)
報道團隊由10人組成,來自自稱是“開普敦的小型媒體機構”。他們以優秀的事實調查和數據分析,揭露了南非衛生部避孕套供應某次投標中,出現的亂漲價和腐敗現象。故事始於一位實習生的發現——看似普通的供應商編碼出現差異;繼而向讀者呈現:上了黑名單的供應商是如何利用多種身份上調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事件涉及的金額非常驚人——衛生部以高達10倍的價格購買潤滑油,總額達19億南非蘭特。讀者需要深入閱讀故事以發現事實,他們易被忽略但具有重要價值。
6. 南非《郵政衛報》AmaBhungane調查新聞中心的記者Lionel Faul, Sam Sole和Stefaans Brummer,《核之國》(Nuclear Nation)
註:《郵政衛報》是南非頗具影響力的英文日報,成立於1985年,總部位於約翰內斯堡,主要側重於政治分析、調查報告、南部非洲的新聞報道、本地藝術、音樂和流行文化等內容。
他們提交的作品整合了該報一年內對於南非核計劃重大新聞的廣泛報道。調查從偶然發現南非與俄羅斯的爭議性協議開始,揭露了財政部長奈內(Nhlanhla Nene)的謹慎立場是如何導致其在年末下台。他們細緻、詳盡的報道,對確保這項具有國家意義的議題能受到公眾監督、核查起了重要作用。
7. 電視廣播作品唯一的入圍者:南非電視節目Carte Blanche的記者Joy Summer,Redisa
Joy Summer關注的議題相當冷門:南非交通部精心計劃的回收輪胎項目。他為該報道投入了數年時間,找尋證據證明:項目沒有正常運行,而僅是方便了領導層以壓榨底層勞動者為代價斂財。納稅人為項目掏了腰包,但項目未能提供工作機會和回收服務。在節目中,採訪記者Devi Sankaree Govender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針對“這樣的騙局為何還能得到交通部的全力支持”這一點,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
8. AmaBhungane調查新聞中心的記者Sam Sole,《崩壞的制度》(The Wrecking Ball)
該作品同樣是耗時超過一年的報道整合,它揭露了司法系統中令人震驚的一角:總統為竭力維護自己、同盟者和贊助人的利益,甚至能以犧牲更為重要的公共機構——例如飛鷹組DPCI小隊(Directorate for Priority Crime Investigation)和南非國家檢查機構(NPA)為代價。Sole採用了眾多機密信源、法院記錄和情報機構的報告,其以“拼圖”方式所呈現的綜合報道對於南非民主系統的質量和穩定都具有巨大影響。
9.《每日電訊報》的記者Bongane Fuzile,《Glebelands男子宿舍》( Glebelands Hostel)
Glebelands男子宿舍長期衝突不斷,50多人甚至已因暴力事件而喪生,可謂是南非烏姆拉濟衝突的溫床。此次也有其他參賽作品都關注了這一主題。記者Bongane Fuzile的調查揭露了殺戮背後的政治、區域和種族衝突,反映了眾多居民渴求家園和平的心聲,Fuzile在此過程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韌性。期間,他的人身安全曾受到威脅,不過成功挺了過去。調查最終引起了南非反貪腐觀察組織保民官(Public Protector)的關注和介入。
10. Netwerk24的記者Leanne George,《Pinocchio博士:揭露Prasa的首席工程師是騙子》(Dr Pinocchio: Exposing Prasa’s chief engineer as a fraud)
這篇報道揭露了虛假工程師背後的故事。以上文提到的Prasa報道為基礎,Leanne聽說CEO Lucky Montana將他的首席工程師Daniel Mtimkulu視為“天才”。秉持記者的懷疑精神,Leanne仔細調查了Daniel Mtimkulu的背景,發現他不但沒有註冊工程師身份,而且其聲稱自己所持有的雙博士學位——其中一個據說是在15歲時得到的——也純屬虛構。Mtimkulu被解僱後,Prasa里的另一位假博士也被曝光,最終CEO自己也被迫離職。
11.《每日電訊報》的記者Siphe Macanda,《Siyenza廁所醜聞》(the Siyenza Toilet Scandal)
當南非政府宣布啟動價值6.31億蘭特的衛生項目時,這份開普敦東部的報紙曾對此大為讚揚。但記者Siphe Macanda一直觀察此事,關注項目的進展情況。當四家贏得競標的公司為了不知名的Siyenza集團而相互角力時,他開始調查這些公司的背景及其如何參與競標。調查發現,這些公司並不具備施工的資質,而只是與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ANC,簡稱“非國大”,是南非第一大黨)一些重要領導人緊密相關。調查還證實這些公司確實是工藝拙劣、質量不達標。Macanda這篇《非國大家族染指6.31億協議》的調查報道使得協議終止,節省了4億蘭特。有意思的是,被報道點名的非國大領導人並沒有對競標的腐敗行為提出異議,也沒有反對《每日電訊報》的報道,但卻向新聞委員會投訴自己並非與該協議有關。幸運的是,新聞委員會否決了他們的投訴。該報道是經典的調查報道,效果顯著,頗具影響力。
原文:South Africa Awards Highlight Fraud, Waste, and Abuse
編譯/周煒樂
編輯/Ivan 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