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公布的2016年普利策獎名單中,調查報道大放異彩,斬獲6項報道獎。深度君對捧得公共服務獎的美聯社報道和摘取國內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調查作了解析,接着聊聊其他獲獎報道如何“調查有方”。
1. 公布記錄,倒逼官方,起底精神病院暴力黑幕
——調查報道獎,《坦帕灣時報》和《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
調查報道獎的得獎記者——《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的Leonora La Peter Anton、 Anthony Cormier和《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 (Sarasota Herald-Tribune)的Michael Braga 耗時1年,調查5年內佛羅里達六大精神病醫院的暴力事件猛增一倍的怪象,發現根源在於州立法部門、州長辦公室和監管部門持續減少對精神病院的資金、人力支持,監管部門還試圖掩蓋暴力記錄。
他們先走訪數十名在職護工和前僱員、精神病人及家屬,用照片和視頻記錄暴力創傷。病房臭味刺鼻,老鼠橫行,病人常不能飽腹,行為也更暴烈。嚴重病患得不到單獨看護,經常自殘、傷人。但是護工人手不足,制止不了,自己也經常受傷。其中一例出現在報道開篇,護工Tonya Cook 5年前獨自看護時遭精神病人襲擊,滿臉傷痕。
這並非個案。記者從監管精神病院的兒童與家庭部找到了“嚴重事件”的報告,但發現記錄不全,沒有個人信息。他們轉而尋找全州精神病院因暴力事件報警的記錄,查閱上千份媒體報道、州政府機構和警察部門的健康安全檢查和調查文件,對照法院記錄。團隊建立了首個記錄佛羅里達精神病院暴力事件的綜合數據庫,收納了2004年至2013年發生的1600萬刑事案件。記錄顯示,自2009年以來,州內六大精神病院的暴力事件增加了一倍。
醫院條件惡劣,州立法部門、州長辦公室和監管部門難辭其咎。記者查閱佛羅里達財政門戶,採訪部門官員和院方,發現過去7年間,他們削減州內精神病院的預算,總額達1億美元(約6.5億人民幣),還裁減了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兒童與家庭部提高了案件報告門檻,大量非致死案件不予上報,使得暴力事件沒有引起國會重視。

09年—14年,佛羅里達州內六大精神病院的暴力事件增長一倍,同時全州預算累積削減了1億美元(約6.5億人民幣)
當記者拿記錄向該部門求證時,他們的律師卻指責記者只是拼湊記錄,調查不實。記者隨後剔除了缺乏證據的案件,核實哪些案件有官方認定的毆打、致傷記錄,證實州政府系統只記錄了半數,使官方無法辯駁。由此,記者向執法部門申請公布毆打視頻,在報道《門後亂象》(Closed-circuit chaos)里曝光。
當地數家媒體發布調查,引起公眾關注。多個關注精神健康的團體發起行動,敦促立法部門重新投入削減的預算。參眾兩院不久發布預算建議,為當地醫院招募160名護工。
2. 巧用數據統計,揭示掛科真相
——當地報道獎,《坦帕灣時報》
《坦帕灣時報》的另一篇報道《掛科工廠》(Failure Factories)捧得當地報道獎。調查歷時18個月,由5部分組成,探究為何眾多就讀皮尼拉斯縣小學的黑人學生屢次掛科。
記者在該縣黑人社區居住數月,採訪了上百名在校生和畢業生、老師、高級官員和教育專家,發現學區委員會在2007年不顧家長老師的反對,強推“周邊入學制”。實行後,委員會把當地最好的小學移至白人居住區,富裕的白人學生就讀多,黑人學生入讀難。剩下的學校聚集了很多貧困、頑劣的學生,校園暴力增加,老師不願教,學生厭學,成績開始下滑。成績記錄表明,該地區84%的黑人學生在州級考試中不及格,比例遠超佛羅里達州絕大部分地區。就學校來看,黑人學生越集中,掛科比例越高。
那麼委員會是如何應對的?記者查閱財政撥款記錄,發現委員會未按承諾斥資提升教學質量。他們稱掛科是“正常現象”,把責任推給家長和學生,不願仿照他例改善教學。反觀州內最大的20個學區,他們更注重學生髮展,教學環境更佳,黑人學生通過率更高,佐證了委員會的不作為。報道最終迫使學校採取聘請專家、設置特色課程、提升教師保障等舉措。
3. 深入當地,直擊阿富汗法律痼疾
——國外報道獎,《紐約時報》
兩年前,《紐約時報》記者Alissa J. Rubin報道阿富汗難民時,乘坐的直升機墜毀山間,她頭部、面部和肋骨均有骨折,手腕受傷。6個月後,她剛痊癒便回到故地,做出了摘得普利策國外報道獎的調查。

記者Alissa J. Rubin
故事的主角是阿富汗27歲女孩法爾昆達。她斥責清真寺的看門人和占卜者兜售護身符賺錢,記恨的看門人誣陷她燒了《可蘭經》。隨後她被幾十個人毆打、車軋、拖拽、焚燒致死。圍觀群眾在現場拍下了全過程,此事引起部分民眾抗議,但法院僅判處10人有罪。女孩家人申請重審,法院還未做出決定,他們因擔心報復而逃離阿富汗。
女孩慘死,聲討沉寂,只是阿富汗婦女慘境的冰山一角。Rubin前往戰亂頻仍的巴格蘭省,在避難所和婦女同吃同住,藉機觀察生活環境、聽她們傾訴苦衷。在阿富汗,很多婦女因道德罪名受虐,但因為宗教規定和法律限制,她們只能聽命於男性,難以維權。
Rubin認為,調查迫害婦女暴行,應分析司法系統為何懲治不力。於是,她約見警官、法官,參與法律培訓的西方觀察員和律師。調查顯示,雖然美歐各國投入巨額資金協助阿富汗官方培訓法律人員、加強婦女保護,但當地官員挪用經費,培訓流於形式;培訓知識難融當地系統,條文執行難。她將這些一一寫入報道,道出阿富汗婦女獨立前路漫長。
她筆觸細膩,立場客觀。“我儘力讓自己同時作為受害者和施暴者思考問題。” Rubin說,“也多向他人發問,以此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
4. 注重專業視角,還原現場,網媒也是調查先鋒
——釋義性報道獎,馬歇爾計劃和ProPublica
相比上述歷史悠久的紙媒,ProPublica於9年前成立,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rojec)僅成立17個月,都只能算後期之秀,但他們一樣做出了優質調查。報道《不可思議的強姦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揭露了美國警方長期漠視強姦受害人舉報,錯判、漏記強姦案,使罪犯免遭處罰的漏洞,捧得釋義性報道獎。
報道講述了兩起分別發生在2009年和2011年的強姦案,罪犯都是同一人,警方處理卻不同。第一樁案件中,華盛頓州警方認為受害人表現過於冷靜,敘述不一,未經調查就認定她在撒謊,強迫她承認編造事實。兩年後,科羅拉多州警方細查另一起強姦案,證實罪犯是前一個案子的真兇,受害人沒有撒謊,是華盛頓州警方錯判了。
警方為何會錯判?這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為了找到答案,記者採訪了被害人及其家屬、朋友、律師和罪犯,獲取作案現場照片、監控錄像和醫院報告,了解罪犯作案過程和危害程度。同時,他們採訪辦案警察和警官,查閱調查筆錄、案件報告,還原警方調查。
記者申請公開了上千頁警局和檢察官資料,研究司法文獻,還諮詢國際警察首長協會等機構,以確認警方的調查程序、警察受訓水平。調查證實,錯判原因之一是警察不專業,各地警局缺乏溝通。

報道研究的FBI數據頁面
官方記錄不足,也影響了舉報定案、案件量刑。記者分析FBI的《統一犯罪報告》以確認被官方認定“缺乏證據”的案件,又用“以逮捕結案的在案犯罪”的數據,排除了每年案件報告數變化的影響。報道證實,681起強姦案被錯判“缺乏證據”,未定罪。定了罪的案件,一年也僅有0.3%被錄入FBI的數據庫(2013年),使很多慣犯漏網。
報道發出後,團隊還安排頂尖強姦案專家在線為讀者解惑;為警察總結四項要招,幫助緝拿罪犯、保護受害者。此後,受害人獲得官方賠償,罪犯伏法,警方承諾重視培訓、完善案件記錄。
這樣優質的合作卻是源於選題撞車。兩家媒體認為“與其搶先爆料,不如給觀眾呈現更可信、實用的報道”,於是聯手調查。在數媒時代,網絡媒體不強爭頭條,踏實做調查,說明調查報道的優劣與媒介無關,關鍵是查明真相,引發輿論監督。
參考來源:
1.2016年度普利策獲獎報道
2.新京報傳媒研究:《2016普利策調查報道獎 | 失常、隱秘、危險的佛羅里達州精神病院》(上)、(下)
3.全球深度報道網:《用社科方法做出好新聞?2015菲利普•邁耶獎背後的“精確新聞”》
4.知媒: 《普利策獲獎作品 | 誰能為她伸張正義?——一個被眾人虐殺的阿富汗女孩的故事》
5.界面:《2016普利策解釋性報道獎|一樁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姦案》編輯/Ivan Zhai,王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