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公開資源,全球記者開發了哪些調查好工具?【內附工具精選】

Print More

數字媒體時代,記者可以巧用公開資源大展身手。目前,全球各地開始湧現以挖掘故事、核查信息為一體的記者群體,藉助公開信息和平台,開發報道工具。他們都開發了哪些優質調查工具?有哪些功能?請隨專家的梳理一探究竟吧。


2015年7月18日,馬航飛機在東烏克蘭墜落後一天,一個公民調查團隊依託他們組建的網站Bellingcat就確認了MH17墜落地的大致方位。之後一周內,該團隊證實導彈發射器所經路線屬親俄武裝分子控制區域,發射器在空難發生後最終進入俄羅斯境內。他們用視頻、照片等證據充分證明,俄羅斯政府在導彈發射器經停地點上說了謊。

屏幕快照 2016-05-18 15.53.03

Bellingcat網站

相比之下,MH17墜落5天後,美國情報部門才發布消息,表示飛機有可能是被“山毛櫸”導彈誤射的。Bellingcat搜集和證實信息的速度,即使不比情報部門快,也達到了與之比肩的地步。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獨立記者的主要信息來源,僅僅是誰都能獲取的網絡公開信息。他們用谷歌地圖核實公眾曝光的飛機失事地點,也到實地勘測;他們眾籌購入衛星圖片,收集社交網絡VKontakte上俄羅斯軍人照片,確定導彈發射器所屬的軍隊。他們在協作平台Checkdesk上發布從社交媒體上獲取的視頻和照片,用翻譯軟件Bridge翻譯,請當地人判斷是否可靠,快速核實烏克蘭戰爭期間的重要事件。欲知更多細節,請參閱:《Bellingcat發起人Eliot Higgins:調查MH17的公民記者“偵探”》

1

烏克蘭當地居民拍攝到的導彈軌跡畫面

在南美大陸上,哥倫比亞的媒體人也在收集數據、還原事實真相。1985年,哥倫比亞左翼政黨愛國聯盟(Patriotic Union)剛一成立即遭報復。哥倫比亞的安全部隊、與政府關係密切的極右敢死隊(特別是聲名狼籍的哥倫比亞聯合自衛組織)屠殺該黨選出的高級官員、候選人、工會人士、社區領導人和其他積極分子,共有3000人死亡或下落不明。哥倫比亞媒體Rutas del Conflicto的記者在倖存者的協助下搭建了整合大屠殺數據的數據庫。他們想準確地記下每個人的名字,以悲劇的真實面貌,從舉國癲狂中喚回一些人性;

為探究肯尼亞的教育問題,肯尼亞的Joshua Ogure則和他的朋友用GPS地圖檢索內羅畢郊區Kibera,發現81%的學校是非官方註冊的,僅有4%的學校是由政府修建,卻收錄了約6萬名學生。

還有一些記者團隊專註於事實核查。例如阿根廷的Chequeado,南非的“非洲檢查團(Africa Check)”,以及烏克蘭的“叫停假新聞(Stop-Fake)”,跟蹤國家領導人的公共言論和其他記者發布的信息。他們與用戶協作,對照公開數據核查信息,幫人們辨別謊言和真相。根據記者實驗室(Reporter’s Lab)的統計,目前全球37個國家有96個事實核查項目。第三屆全球事實核查峰會將於今年六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一批事實核查專家將聚集於此,共商業界發展。

3

烏克蘭的事實核查團隊“叫停假新聞(Stop-Fake)”

新聞業機會不斷湧現。記者和技術人員可以利用公共數據庫、泄密文件、社交網絡照片,也可諮詢專家和目擊者。記者在各個國家挖掘事實、核實信息、尋找主題的空間其實很大,他們可以由此問責權力,挖掘嚴酷真相。

 

下圖為可供參考的事實核查基本步驟,可供大家參考:核查信源、內容、時間、地點、眾包調查

事實核查幾步

 

我們再深入聊聊幾個例子:

1. 在線核實阿根廷總統演講

chequeado每年3月,阿根廷的事實核查團隊Chequeado都會召集80名學生或學界人士作為志願者核查信息,在線核對阿根廷總統的年度演講。他們關注發言提及的每一條經濟、人口統計等相關數據,在相應的數據庫核實。Chequeado也有一個龐大的在線核查社群。Chequeado的執行總監Laura Zommer說:“我們認為參與信息生產的人,評判媒體和領導人的言論時更有理有據。”

2. 在社交媒體調查武器交易

新型編輯室的代表Reported.ly匯聚了全球記者,一同報道、調查社交媒體和公開網絡上爆出的國際新聞。記者藉助衛星圖片,飛機航班、海運路線追蹤和眾籌視頻,就能跟蹤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武器運輸,調查針對也門平民的武器使用。“我們所做的越來越契合傳統報道重視邏輯、持續跟蹤的調查精神了,”Reported.ly的執行總編Malachy Browne如是說。“用這些方法和工具,我們可以超越現有報道量,報道更多全球新聞,”他說。

3. 收集社會新聞

First Draft News是媒體機構組成的新型社群,參與機構常以開源調查和目擊者的證言為基礎生產新聞。該網站為記者提供免費培訓資源,非常適合那些想要有效利用社交媒體信息的記者。

覺得意猶未盡?深度君再介紹一些國外收集新聞和核查信息的網站及工具:

顧名思義,WhoWhatWhen這個數據庫收集人物、事件和時間信息。其驚艷之處在於,所囊括事件的時間跨度超過1000年(從公元1000年至今),所有信息可供分類、對比、排列以方便核實。你可以選取信息創製圖像時間軸,描摹出事件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的生活情境。如果你想核實某人所在的年代,是否有某項技術或發生過某個事件,比如,南丁格爾工作的醫院可能裝電燈嗎?查WhoWhatWhen就能搞定。

想分析全球新聞的熱詞?選MemeTracker沒錯。它每天從大眾媒體到個人博客收集約90萬條日常新聞,所用的消息源多達1百萬,追蹤一段時間內的常用短語,跟蹤假消息的傳播路徑。用戶由此明白,為何有些新聞一直熱度不減,有些則迅速淡出視野。

FactCheck.org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博格公共政策中心的項目,專註於核查美國主要政客在廣告、辯論、演講、採訪和新聞通稿里所言是真還是假。關注美國大選時,它是你辨別政客辭令虛實的好幫手。

屏幕快照 2016-05-18 16.13.41

當突發新聞出現,核查工具Checkdesk幫你整合用戶生成的信息,幫助記者聯繫公民信息源。正如該工具開發者所說,“Checkdesk能幫你核查未經確認的信息。專業記者與公民記者並肩協作,尋找背景信息和證據,證實社交媒體報道。”

Emergent.Info標榜自己為一款“實時檢索謊言的工具”。它屬於哥倫比亞大學數字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主要研究媒體如何報道未經核實的信息和謠言。了解詳情,可參閱文章《在哥大數字新聞中心調查事實、研究謠言》

說了核實消息真偽的工具,接下來深度君則要介紹查驗圖片的好手TinEye。它囊括140億條圖片信息,能告訴你圖片來源、處理方式、是否有修改版本,還能找到高清版本。與其他以關鍵詞、元數據(metadata)和水印檢索的工具不同,TinEye是全球首個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查驗工具。屏幕快照 2016-05-18 16.14.33

深度君也推薦瀏覽器插件RevEye,它能同時在TinEye、百度、谷歌、必應和Yandex(俄羅斯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全球第四大搜索引擎)搜索圖片,趕快試試吧。


 

Maria Teresa RonderosMaría Teresa Ronderos開放社會基金會(OSF)獨立新聞項目的總監。該項目(在全球範圍內)負責監督促進優質媒體的行動,尤其關注民主轉型國家。Ronderos此前在哥倫比亞雜誌Semana工作,也是報道哥倫比亞武裝衝突的網站VerdadAbierta.com的聯合創始人和編輯。在2013年,她和VerdadAbierta.com的團隊因最佳調查報道贏得了哥倫比亞頂級新聞獎西蒙·玻利瓦爾獎。

主文Open Sources, Big Opportunity for Truth原載於開放社會基金會(OSF)獨立新聞項目2016年5月的新聞簡報,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

編譯/周煒樂
編輯/王一葦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