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4個月,“報道亞洲”——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9月23日至25日)!為期三天的會議將匯聚亞洲最優秀的調查記者、數據從業者、媒體法和數字安全專家,共商新聞媒體發展趨勢、分享深度報道的最新資源和案例。
想了解大會最新演講者名單和議程安排,請隨深度君一覽詳情。報名詳情請點擊中文介紹和會議官網。
與普利策獎得主和業界大牛面對面交流
會議嘉賓有多重磅?前《波士頓郵報》“聚焦”小組編輯、普利策獎得主Walter V. Robinson,美聯社記者、普利策獎得主Martha Mendoza都會參會演講:
- “聚焦”小組編輯與會演講
在9月24日晚,“聚焦”小組前任編輯、普利策獎得主Walter V. Robinson(綽號Robbie)將作主題演講。他曾帶領團隊揭露波士頓天主教堂神職人員性侵兒童、當地社區集體緘默和掩護罪行,顯示出調查報道挖掘真相、問責權力的核心價值。

電影《聚焦》里扮演Robinson的演員Michael Keaton(左)和Walter V. Robinson(右)
從1972年起,Robinson一直在《波士頓郵報》擔任記者和編輯,目前是特約編輯。Robinson曾在1984、1988、1992和2000年4次報道美國總統大選。他當過白宮記者,報道里根和老布什兩屆政府並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擔任該報中東分社的社長。他也曾是本地新聞編輯、負責調查報道的助理執行編輯,任“聚焦”小組編輯長達7年。2007年至2014年,他是美國東北大學新聞學院的特聘教授。
- 新晉普利策獎得主帶來調查心得
今年剛捧得普利策公共服務獎的美聯社記者Martha Mendoza也將分享調查心得。她和同事所做的系列調查《血汗海鮮》(Seafood from Slaves)耗時18個月,起底東南亞漁業虐待勞工黑幕,觸發司法部門調查,使得2000名被囚勞工重獲自由,並引發行業改革。

合作完成報道的4名記者:(從左至右)Martha Mendoza, Robin McDowell, Esther Htusan and Margie Mason
會議演講者還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務長Sheila Coronel,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教授陳婉瑩,巴基斯坦The News調查記者Umar Cheema,印度調查新聞中心主編Sayed Nazakat,韓國調查新聞中心總編和創始人Yongjin Kim,馬來西亞《今日大馬》創始人Steven Gan,《尼泊爾日報》編輯和總監Kunda Dixit等。
會議將舉辦交流、討論活動,為與會者創造結識優秀記者和頂尖專家的機會。和新聞界同伴一起交流故事想法、構想合作,說不定好點子會由此迸發。
- 學習前沿調查技術,收藏乾貨
會議主打的另一特色就是“數據”。近三分之一的議程將聚焦數據新聞,從清理數據、文件整合,講到更為高級的數據分析、數據庫管理、地圖繪製和可視化製作技術。來自衛報、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大學、IndiaSpend和湯森路透的頂尖數據培訓師將參與一系列工作坊、講座、“閃電”分享,介紹技巧、交流經驗。
- 調查前沿技術集中亮相
調查技能分享也是會議重頭戲。調查報道記者將在氣候變化、災難報道、跨境報道等主題分享中介紹他們的心得。調查和網絡搜索專家則介紹前沿調查技術,例如如何用傳感器、無人機探測,如何挖掘網絡隱藏信息、追蹤非法財產。此外,你還能習得如何加密郵件、保護安全等技巧。

首屆大會上,在朝日新聞社(Asahi Shimbun)任記者逾25年的奧山俊博(Toshihiro Okuyama)介紹福島核泄漏事件調查經驗
- 機構發展策略交流
我們將在最後一天舉辦3小時的工作坊,分享創業機構、非營利組織和新媒體籌募資金、創建會員制、增加盈利渠道的技巧。培訓師將介紹如何為調查項目尋找資金來源、起草商業計劃和確保機構持續發展。
- 新聞教學技能薈萃
想了解新聞教學的前沿探索?會議將邀請三個大洲的頂尖教育學者討論調查報道和數據新聞教學的最新方法。學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大學、密蘇里大學、早稻田大學、BBC新聞學院等機構。

首屆會議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教授陳婉瑩介紹新聞教學經驗
- 特別活動欣賞風光
主辦方將在首日舉辦歡迎宴會,次日晚舉辦晚宴。與會者在會後還可參與喜馬拉雅山遠足活動或搭乘飛機遠眺珠穆朗瑪峰風光。

美麗的尼泊爾景色
會議日程持續更新中,請關注大會官網,全球深度報道網(cn.gijn.org)和英文網站(gijn.org),微博@全球深度報道網和話題#報道亞洲16#,微信“全球深度報道網”(ID: gijn_cn),Twitter @gijnCh和話題:#IJAsia16,我們將及時推送會議熱聞和好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