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媒加吐槽,看Fusion如何打造年輕一代愛看的調查報道

Print More

如何做出年輕一代也愛看的調查報道?新興媒體Fusion利用社交媒體記錄並推廣報道、善於挖掘獨特故事,滿足了“吐槽一代”青睞數字平台和犀利點評的心理。深度君獨家編譯Poynter的分析,分享他們的妙招。點擊相應標題,即可查看文中提及的優秀報道。

註:美國新聞培訓機構Poynter Institute日前推出系列分析,聚焦全美數字新聞媒體的調查報道團隊。該系列分三篇刊發,本文是第二篇,首篇的譯稿為《新聞界網紅Buzzfeed:我們也做調查報道,而且還不錯》。本文經授權編譯,轉載請預先獲得授權,感謝支持。


美國西班牙語電視網Univision(悠景傳媒)是一家總部設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多拉(Doral, Florida)的新媒體公司,與眾不同的是,它同時也是許多記者的避難所。記者們恐因報道遭受抓捕或報復,從各自的國家逃到此地。有此種經歷,Univision的調查記者常以無畏著稱。

“與我共事的很多人都曾受到生命威脅。” 負責內容創新的高級副總裁Keith Summa說。“他們都曾有過性命之憂,因為追求的新聞理念、所做的新聞報道而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

有了這批深耕調查的人, “深度挖掘”成了Univision的文化根基,也在新公司Fusion電視紮下了根。Fusion由Univision和迪士尼聯合創立,旨在吸引年輕、背景多元的美國讀者。自2013年夏首播以來,Fusion便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調查記者隊伍。這些記者的媒體背景多樣,來自廣播、紙媒和數字媒體,曾供職於八卦網站Gawker,赫芬頓郵報,NBC新聞和地方電視台等。

In this Tuesday, Aug. 20, 2013 photo, a large newsroom for the Fusion TV network,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Univision and ABC that will cater to young English-speaking Latinos is shown in Miami. The networkís mix of news, commentary, sports and irreverence is aimed at 16 to 30-year-olds, a demographic for which cultural fusion is the norm and digital media is king.(AP Photo/Wilfredo Lee)

Fusion電視的編輯室俯瞰圖

他們使命一致,都力圖重構調查新聞的形式。針對年輕讀者從數據平台消費新聞的偏好,團隊將過去佔據報紙兩個版面的冗長報道改造成貼近年輕讀者的生動故事。

“無論是紙媒還是電視,調查報道的形式一直以來改變不大。”身為Univision執行編導的Summa說,“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群更加年輕, 文化背景更多元的讀者觀眾。因此我們一直在嘗試改變故事的形式和呈現方式。”

 

為社媒原住民打造數字報道

Fusion用社交媒體發布深度報道的策略始於2014年。 當時調查記者Cristina Costantini和國內新聞記者Jorge Rivas合作報道了美國非法青年移民的故事。這篇獲全國西班牙裔記者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panic Journlists)肯定的文章採用了新穎的推廣方式——通過一系列Instagram視頻,由故事主人公來講述自己的困難處境。

另一最近案例是紀錄片《沉默的河流(Silent River)》,講述了墨西哥河流遭受工業污染的故事,六月份首發於圖片與視頻分享應用 Snapchat。

屏幕快照 2016-06-28 16.33.31

Fusion電視的節目時間表

除了巧用社交媒體外,Fusion也嘗試搶佔多個視頻平台。它不僅是Snapchat發現頻道(Snapchat Discover)為數不多的發布者之一,也在蘋果電視(Apple TV)、Roku(流媒體視頻機頂盒)和有線電視等至少14個平台上開疆闢土,擴大知名度、提高收視率。

Fusion的多樣平台策略表明,不論年輕觀眾們用的是何種設備或應用服務,Fusion都能夠成功傳播其新聞產品 。但傳播平台多而分散,也是把雙刃劍,Fusion難以統計其調查報道的影響範圍。過去,Fusion也曾被詬病缺乏吸引更多網絡讀者的能力。但Summa認為,Fusion深度新聞的總體影響並不能以美國網絡分析公司Chartbeat的數據簡單概括,實際上不不少收益都是由調查報道取得。

他們的早期紀錄片,“El Chapo: CEO of Crime” (“墨西哥大毒梟古茲曼的犯罪人生”)在YouTube上有近三百萬的觀看量。有線電視方面,收視前20位的電視節目中有15個是由Fusion的調查團隊參與制作的。此外,去年秋季以來有線電視還將調查小組的規模擴充了一倍,正是調查報道的價值促使他們重視調查團隊發展。

屏幕快照 2016-06-28 16.36.03

“El Chapo: CEO of Crime” (“墨西哥大毒梟古茲曼的犯罪人生”)的視頻截圖

“每次有人問起‘這個電視節目的評分如何?’或者‘這篇文章有多少閱讀量’這樣的問題時,我就笑而不語。”Summa說,“因為我們Fusion至少有14項指標衡量故事價值,上面僅是其中的兩項而已。我們的最大優勢在於我們佔據了眾多不同的傳播平台——從網頁到Snapchat,再到Facebook、電視、蘋果電視,並且我們仍在繼續開拓新的渠道。”

 

調查節目,也可自帶犀利吐槽

透明度是Fusion調查報道的一個重要標準。目前,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已經降至歷史最低,而持最不信任態度的當屬看着《囧司徒每日秀》(“The Daily Show”) 《扣扣熊報告》(“The Colbert Report”)(美國兩大高收視的脫口秀)這類新聞吐槽節目所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

hou_art_20150806_stewart_header

《囧司徒每日秀》(“The Daily Show” )

 

扣扣熊報告

《扣扣熊報告》(“The Colbert Report”)

與國內年輕人追劇發彈幕、看春晚吐槽類似,美國年輕人在Summa眼中有着“比前輩都犀利的吐槽眼光”。Summa說,“囧司徒(Jon Stuart)等人對媒體的犀利批評伴着他們長大,因此他們對各種槽點一清二楚。”

Fusion的另一位調查報道編導Connie Fossi-Garcia認為,透明度的理念體現在報道的操作準則上:當記者跟一個故事有某種私人關係,他須將這種聯繫公之於眾。若記者決定省略某些信息,他應做出相應解釋。最後,記者還要讓觀眾知悉他們在報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

在調查一個利用警局罪犯照片盈利的網站時,Fusion將上述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它沒有採取傳統電視新聞的報道手法即用配音敘事,而是讓主播Natasha Del Toro像完成個人任務一樣將深入調查。由六部分組成的調查報道以節奏歡快的音樂為背景音,展現了諸多報道細節,比如Del Toro如何跟同事商討對策、在車裡等待一位神出鬼沒的線人,並微笑着和線人打招呼的情景。

屏幕快照 2016-06-28 16.45.41

Mugshot網站的截圖

整個故事採用了一般調查報道鮮見的俯瞰視角。比如,Del Toro會說Mugshot網站的主管輕易地就“騙取了他人的信息”——換作一般媒體,他們會通過信源道出。在報道尾聲,Fusion組織了一場受害者行動,目的是讓受害者,即故事中的信源,前往網站主管的家試圖與其對質。當Del Toro被保安拒之門外時,她說“報應的時候到了”。接着,鏡頭對準了受害者,他們拉出Mugshots.com老總的大幅照片,舉着向附近的行人曝光。

從這一片段看來,Fusion本質上組織了一場針對不公平的抗議。這是嶄新的調查報道手法。傳統的深度調查挖掘能夠揭露問題,時而也提供解決方案,但很少能猛烈批評始作俑者。Summa認為透明的新聞報道應該公開記者在報道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觀點。他還特別指出,跟Mugshots.com老總對質的想法最初是由一位受害者提出的。

“這個網站的管理者是在詐騙,”Summa說,“我們想說清楚、道順暢這個事實……這就是以多種方式做新聞。我們在協助受害者,與大家共享信息。他們要做的是把故事講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團隊年輕多元,獨特故事易挖掘

Summa是資深調查記者,曾任美國廣播公司(A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主要電視網的編導,對他來說,如何為千禧一代量身定做調查報道是探索中的新大陸。初踏知天命之年,Summa自嘲是思想陳舊的“老頑固”,但慶幸調查小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多樣,為他們的調查報道帶來多樣而新穎的角度。大部分小組成員小於三十歲,且非白人和女性居多,此種團隊組合讓他們眼光獨到,調查內容與眾不同。

Summa舉了一個選題做例子。 少管所里,跨性別女性與男性總是被共同關押。半年裡,三位記者調查揭露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平均每晚關押75位跨性別人士,關押條件惡劣,有辱尊嚴。這個選題最終以交互式報道呈現而出。

屏幕快照 2016-06-28 16.46.54

交互式報道Why did the U.S. Lock up these women with men?

“當他們提出這個選題時我禁不住放聲大笑,因為在CBS或者ABC是不會有人會提這種選題的。”Summa說。

一年前剛畢業就加入Fusion的Fossi-Garcia也同意Summa的觀點。記者們的經歷多樣,背景也不同,來自傳統新聞業、法律行業和援助組織等。她說:“文化背景等種種差異能轉化為獨特的故事想法、技能和報道風格。”


Ben作者Benjamin Mullin是Poynter.org的執行主編。他是Google Journalism獎學金獲得者,並參與Poynter提供的Naughton Fellow實習計劃,報道新聞創新、商業和倫理。他曾就職於《今日美國》(USA Today)大學生版和《薩克拉門托蜂報》(The Sacramento Bee),並擔任加州州立大學溪口分校的學生報紙《獵戶座》(The Orion)的主編。

原文: Digital Digging: How Fusion is produci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for the Jon Stewart generation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