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VR遇上數據新聞,如何“相愛”而不“相殺”?

Print More

0戴上設備,晃晃腦袋,就能跟隨敘利亞難民同走移民路,也可探索全球網民熱議焦點……VR(虛擬現實)帶來的臨場感為數據新聞創造機遇,也帶來挑戰。VR和數據新聞的融合有何難點,又有何技巧呢?深度君獨家編譯谷歌新聞實驗室的數據編輯Simon Rogers的心得,點擊相應標題,即可查看文中提及的優秀作品。

小提示:今年9月23日至25日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設置VR分享,介紹前沿技術和經驗,請關注會議官網和深度君的實時報道。


讓讀者沉浸其中,才是做新聞的王道。無論是上世紀50年代起就探索新聞“身臨其境”之道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主持人Walter Kronkite,還是最近在敘利亞嘗試移動報道的紐約時報記者Declan Walsh,他們的優質報道都說明“最優質的新聞是讓讀者參與其中,關心發生了什麼”。

1

圖:沉浸式報道《我在敘利亞目睹的一切》What I Saw in Syria),Declan Walsh為紐約時報所做的報道觸動人心

VR提供強大的浸入式新聞體驗,日漸成為記者工具包里必不可少的利器。用VR做報道的成功例子不少,例如VR先鋒Nonny de la Peña的系列作品《衛報》的VR作品——帶讀者進入6英尺×9英尺的單人監獄,體驗“單獨監禁”的滋味,又或是德國《柏林晨郵報》探尋難民生活的VR視頻

數據新聞邁入VR大軍的步履緩慢,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帶來全新挑戰。但不少記者和程序員已經開始試水。華爾街日報記者Roger KennyAna Asnes Becker的作品《納斯達克再次陷入股市泡沫?》Is the Nasdaq in another bubble?)巧用VR技術將讀者帶入了一場刺激的美國經濟史探索之旅。這份作品入圍了2016年由全球編輯網絡主辦的數據新聞獎。

然而,除此之外,我還沒有看到其他大型新聞機構推過VR數據可視化作品(知道的小夥伴,請不吝賜教)。

2

這次谷歌製作“英國脫歐公決”互動指南,是我們嘗試全景數據可視化的重要一步。英國投票決定是否留歐還是脫歐,是全歐範圍內的重要事件。我們想以一個可視化作品展現每個國家(屏蔽谷歌服務的地區除外)的人們在谷歌最常搜索的相關問題。

谷歌團隊和數據可視化工作室Pitch Interactive創始人Wes Grubbs領導的團隊一同協作,構建了互動作品雛形,經程序員Michael Chang之手就變身沉浸式的VR作品了。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想知道:把簡單直接的數據可視化轉成重視體驗的VR,是否可行?是否任何人都能理解其中的信息?

下面就是成品啦。你可以點擊鏈接直接查看,也可點下方按鈕,用谷歌的頭戴式VR顯示器“cardboard”瀏覽。動動頭,環視四周,你就能看到每個國家最常搜索的問題了。

3

雖說我曾和設計師合作營造沉浸式數據體驗,略有經驗,但這回完全不一樣。我們要在手機屏幕內展示一個無邊界的全球空間,而非僅僅是無限延展的立方體。

數據新聞和技術發展相輔相成:現在任何數據記者可以製作地圖,正是得益於眾多簡便的製圖工具。VR還在數據新聞的外圍遊離,程序開發員有責任推動這項技術發展,做出理想的產品輔助新聞生產。目前記者能參考學習的,有谷歌VR團隊編寫的Cardboard視覺效果製作全面指南。這份指南教你如何有效營造全景視覺體驗的諸多細節。你也可以查閱Kenny的另一份VR作品,稱得上是程序開發員製作全景可視化的最佳指南。

我們的VR體驗心得

VR帶來了不同挑戰。我們注意到VR和數據新聞的融合有以下特別之處:

1. 其實文字越多,讀者就越容易厭煩。用VR開發產品的人,原則就是不讓讀者產生不適感:如果你把讀者置於虛擬現實中,而這個現實和人們預期的體驗不同,他們就容易感到噁心,就像暈車暈船一樣

2. 在VR場景中,讀者不再需要靠“點擊”或“拍”來操作視覺,那麼新問題就來了:如果要讓讀者通過觀看實現操作,得看多久才能“激活”一個功能呢?早期的原型作品讓我們感到暈眩,後來我們意識到問題在於兩眼的虛擬間距太遠了——感覺上左眼離右眼有10英尺那麼遠(10英尺約為304.8厘米)。

Bosch-VR-Cardboard-Viewer-User-image

3. 定位很重要。觀眾在虛擬世界裡移動,很可能會迷路,我們發現在觀眾的視覺周圍散布信息體驗更佳。Pitch的團隊草擬出了“盜夢空間”式的彎曲地圖,探索紙上信息空間呈現的方法,比如,把次要的“側邊欄”信息放到身後。

4. 俯視比仰視舒服得多。在這個作品中,向下能看到歐盟的旗幟,引導讀者查看不同國家的情況,視覺效果也很好。

5. 添加操作說明。來自Pitch的Adam Florin把VR技術描述為“還是有點像個移動靶,特別是在手機上”,比如一個來電就能讓你暈頭轉向。對於這個全新的領域,我們覺得有必要在產品中插入操作說明,因此設置了窗口告訴你做法,幫你找准方向。

用可視化的行話說,這個項目“又快又投機取巧”。在理想狀態下,你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做完,但是脫歐公投時間緊迫,機會稍縱即逝,我們想試試。在數據新聞應用VR相當於花長時間將所有數據可視化嗎?可能並非如此。但是用VR將部分數據可視化,的確日益成為內容生產者的重點了。

VR正活躍發展,它或許能幫助新聞找到全新的方向。在谷歌新聞實驗室數據團隊里,VR是我們想新增的數據利器。就像Cronkite所說的,幫讀者和用戶體驗到“身臨其境”,是新聞的要義所在。

本文原刊於Simon Roger的網站,經知識共享許可協議授權轉載。他在Partially Derivative的訪談還提到了更多VR在數據新聞里的應用。


Simon RogersSimon Rogers是谷歌新聞實驗室的數據編輯。他著有《事實是神聖的:數據的力量》一書,曾為Candlewick出版社兒童讀物繪製一系列信息圖。他曾供職於衛報,創建了衛報數據博客並擔任編輯。今年4月,他參與主講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推出的“數據新聞基礎”慕課。

翻譯/周煒樂
編輯/王一葦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