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普利策獎獲得者,美聯社記者Esther Htusan和Martha Mendoza將參與9月份舉辦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探討“揭露現代人口販賣與奴役”(Exposing Human Trafficking & Slavery),分享調查心得。
美聯社《血汗海鮮》報道團隊四人合照(從左往右Martha Mendoza, Robin McDowell, Esther Htusan和Margie Mason在George Polk獎宴會上,2016/4/8, 美聯社照片/Richard Drew)
Esther Htusan: 女性能做調查者、領導者
29歲的Esther Htusan生於緬甸東北部的意欲獨立的克欽族自治邦(Kachin State),她在兒童時代就見證了緬甸內戰,促使她很早下決心成為記者、披露 “未知且重要的信息” 。
八年前,Htusan離開克欽,去首都仰光進修英語和政治學課程,同時兼做外媒記者翻譯。三年前,她成了一名記者。做《血汗海鮮》調查前,她用兩年時間深入調查緬甸西部的穆斯林羅興亞人族群,發現政府以除掉極端穆斯林隱患之名打壓甚至驅逐羅興亞人,許多人因迫害而流亡他鄉。
Htusan多年來因女性和克欽族身份遭遇偏見和歧視,但她選擇頑強抵禦、追尋新聞理想。“正因為生活給予了緬甸女性諸多苦難,她們在身體和精神上比其他國家的女性更加堅強。” Htusan在訪問中說,“但所有女性都有力量。我們能在不同領域、不同環境中做到最好。我們能夠成為領導者。”
Martha Mendoza: 公開信息是調查利器
今年二度獲得普利策獎的Martha Mendoza,童年時期隨美國和平隊任職的父親輾轉印度、索馬里和尼泊爾等國。後來,父親成為公共辯護律師,她常一邊聽父親辯論,一邊飛快記筆記,這讓她關注國際問題,“很快適應記者的工作節奏”。
她的首個普利策獎獲獎報道,就是戰爭調查。1999年Mendoza和她的美聯社同事發表報道《老根里路橋——朝鮮戰爭中的秘密屠殺事件》(Bridge at No Gun Ri—the Chilling Story of a Secret Massacre during the Korean War),揭露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屠殺韓國老根里村約三百多個難民的真相。
Martha和同事在國家檔案館找到了當年軍隊開槍指令的記錄,輔以老兵作為人證。克林頓政府因此被迫承認屠殺,並代表軍隊表示悔意。
“真相就在檔案中。”在一次關於政府公開信息的TEDx演講中,Mendoza分享了此次報道的經歷,笑稱自己應該是“騷擾”政府要求取得公開資料最頻繁的人,記者的角色就是讓掌權者對其承諾負責,而新聞的角色是作為社會的“看門狗”,幫普通民眾監督掌權者。她認為,民眾也該做個有心人,珍惜《信息自由法案》保障的權利,學會善用公開的政務信息,參與社區管理和監督。
想聆聽普利策獲獎記者的會議分享?你還可點擊此處報名參會,或關注深度君的實時報道。
編譯/梁思然
編輯/周煒樂,王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