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可以交流,體驗難以溝通,但有了VR,你能體驗難民生活,甚至漫遊火星,和“感同身受”不遠了。然而,缺乏編程經驗的記者也能做出VR作品嗎?VR程序員Dan Zajdband推薦了數款“傻瓜”VR神器,簡單易學,不妨一試。
新聞是VR技術的最佳試驗田。紐約時報在APP nytvr上發過眾多VR報道,適用於安卓和OS系統。華盛頓郵報巧用VR將我們“帶入”火星,衛報則還原了監獄裡“單獨監禁”的生活。
谷歌、Facebook和微軟這樣的科技公司,正與遊戲製作商、藝術家和程序開發員並肩協作,一同拓寬技術的用途。我們仍在不斷試驗,試圖勾勒出VR的未來面貌。
隨VR技術的不斷發展,Mozilla、谷歌和其他公司都開始完善公開標準,以直接用網頁打造VR體驗,創造出可以連接VR設備的JavaScript API “WebVR”。草擬的API規範已經出爐。現在我們甚至能在移動瀏覽器添加API之前,用polyfill(用於實現瀏覽器不支持的原生API的代碼)使用WebVR。
有了WebVR,網絡程序開發員就能獲取多種設備信息,包括位置、定位、速度、加速幅度、視野範圍和眼距數據,以開發VR應用。
我個人對WebVR技術的發展和其對新聞的影響很感興趣。這裡介紹多種我嘗試過的VR工具,方便記者和不懂圖片編程的程序員創造新作。
拍攝全景素材是製作VR場景的第一步,我推薦以下應用:
拍攝360度全景照片

(尼康FDSLR)
拍攝360度全景的理想格式叫做“等距柱狀投影(equirectangular)”,用手機即可拍攝。
對安卓系統來說,安卓相機(The Android Camera)是個好選擇,它有全景照片模式(Photo Sphere),還有一個活躍的社群,方便交流使用技巧。你也可以試試谷歌的Cardboard相機,能在拍攝全景時錄製聲音。
在iOS系統,你可以下載谷歌街景APP拍照片——這是同類APP里的最佳之選。
如果你不想用自己的照片,也可從Flickr的等距柱狀投影群組上隨時搜索、選用圖片,圖片總數多達15000張(記得註明攝影師,注意授權證書規定)。
拍攝360度視頻
拍360度視頻,需用特製相機。現在用戶相機功能不完善,但仍有幾個值得一用:
- Ricoh Theta S和三星Gear 360相機都有自己的APP和軟件,可供視頻預覽、編輯、上傳,使用便捷。它倆的電池續航和發熱情況都不太理想,但拍的視頻都挺優質。
- 若需更優質的視頻,VR製作者有時還用帶桿的GoPro拍攝,今後肯定還有更多相機和技術供你選。
為VR作品錄製音頻
錄音比較簡單,用一般錄音器就能搞定。如果想在360度視頻里錄音,可以選用特製麥克風。點擊此處查看推薦工具。

Free Space 全向型兩耳式麥克風

Adobe After Effects的處理界面
上傳素材
等距柱狀投影的照片和視頻一般採用普通媒體格式。用戶通過攝影APP即可編輯全景照片/視頻文件。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照片的域名和你VR APP/網站的域名不一致,服務就需要支持“跨域資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簡稱CORS,通過它瀏覽器和服務器可以安全地進行跨域訪問)。如果你對CORS不了解,別擔心,上傳圖片至Imgur等服務,視頻傳至公共的Dropbox文件夾,就沒問題了。要想把文件傳至亞馬遜簡單儲存服務(Amazon S3),就需設置CORS。

Imgur首頁
以下為在公開網站製作VR作品的三類工具,技術難度依次遞減:
1. 有了谷歌WebVR Starter Kit,設置場景隨心意
在程序員的努力下,現在用戶僅用一兩行JavaScript或HTML代碼,就可製作簡單的VR場景,觀眾用Oculus(Facebook旗下虛擬現實頭戴設備製造商)或是谷歌生產的頭戴式工具即可觀賞。
程序開發者Brian Chirls的項目WebVR Starter Kit值得一提,他所寫的數據庫可在幾秒內讓程序員或是略有JavaScript書寫經驗的人做出VR場景。數據庫的威力,在這些作品上顯現無疑。
將數據庫添加至網站,只需添加塊狀體、球體、聲音、全景畫面、視頻等元素,設定位置、顏色、材質等屬性,網站就能自動轉換成三維VR場景。神奇的是,你還能添入簡單動畫。
你可以隨意設置場景,用兩行代碼繪出木地板和天空:
還能加上綠色圓柱,調整位置,告訴別人這是你的專屬:
再用三行代碼,就能為可愛精緻的視頻營造愉悅氛圍。
2. A-Frame加 HTML,網站也能做VR
在接觸WebVR starter kit一段時間後,我發現Mozilla團隊“MozVR”正在進行網頁VR的實驗,能幫完全不懂JavaScript的人做出VR效果,堪稱業界良心。
這項目叫做A-Frame。它的創意是用HTML的標籤和配置文件製作VR場景,讓VR製作像建網站一樣簡便。A-Frame項目網站上列有諸多樣例,文件分類極為細緻,他們的VR社區討論活躍,規模也不斷擴大。網站上的每個樣例,均有源代碼鏈接,方便查看。
而且,能在 WebVR starter kit設置的物體,也都能在A-Frame里找到,包括3D模型加載器、場景移動的箭頭控制等方便實用的資源。
假設我們想以視頻圍繞場景,在裡面設個立方體,可以用a-box
和a-videosphere
的標籤實現:
加一個球形視頻也只需添加幾行HTML代碼即可,過程簡單易行。
如果你還沒有領會到這個工具的強大之處,不如看看華盛頓郵報用A-Frame做出的VR成品,能帶你走上逼真的火星之旅。
3. 不會編程沒關係,簡單描述也成型
用過上述表現不凡的工具後,我想到了兩個問題:
- 是否可以在VR故事裡加背景?
- 記者是否能學會A-Frame?我該不該為他們開發一個更簡單的工具?
從問題出發,加上實驗,我開發了系列工具Guri VR。Guri專為記者和非程序員設計,根據直觀描述就可營造VR體驗。其中最主要的工具就是“Guri編輯”。通過這款在線工具,用戶可用簡單的英語描述他們的預期體驗,生成用於共享和網站嵌入的作品鏈接。
工具會輸出一個HTML文件,可使用自動生成A-Frame 標註。如果你只想創製原型,將代碼交給程序員修改,它就再合適不過了。
登入GuriVR.com,即可使用“Guri編輯”了,我們先來看看如何像工具描述簡單場景。例如,我可以在編輯里寫入:
我的首個場景持續5秒,有天藍色背景,和一行字:“這是我的第一個場景”。
第二個場景時長30秒,有一個位於https://ucarecdn.com/8e6da182-c794–4692–861d-d43da2fd5507/的全景圖像並帶有音頻https://ucarecdn.com/49f6a82b–30fc–4ab9–80b5–85f286d67830/。
點擊此處,查看成品。
“Guri編輯”目的之一,就是消除VR生成工具和用戶間的合作不暢,它內置了文件上傳器。用戶將文件拖拽至“Guri編輯”,根據光標選擇存儲位置,就可上傳。
我的目標是為VR生成工具創製友好界面,因此實現與現有工具的互動很重要。例如,我正在設計一個A-Frame製圖組件。往這個組件里添加製圖器輸出的JSON文件,就可以為圖表繪製3D顯示圖。這在任何A-Frame場景都能實現,也是“Guri編輯”的功能之一。看指南就可入門。
1)VR推特機器人
此外,Guri也是一個可以讀取JSON文件的API,能將我們的預期效果轉成A-Frame可處理的格式,以便後續完善。
為了簡化VR製作的程序,我甚至還用Twitter開發了一個模型。我用GuriVR和推特API,把推特賬戶@guri_vr設成VR機器人。如果你在推特發等距柱狀投影時提到了@guri_vr,它就自動將VR場景鏈接嵌入推特卡片(Twitter Card)回復你,你就可以直接在推特瀏覽VR了。
不過就目前來說,它僅適用於單張圖片。但只要稍作改進,它也可以將多個全景場面變為場景或字幕卡。
2)在公開網絡實現“感同身受”
Guri VR是開源工具,現在仍需大修大改,可以在Github上製作副本並幫我改進。
VR為報道開闢了更有影響力的新型講述方式,簡化VR原型製作非常必要。和任何新技術一樣,VR技術會被吹得天花亂墜,而想要學好它很難。我覺得對新聞編輯室和讀者來說,合理使用VR將利大於弊。現在有了公開網絡標準,程序員的項目也能儘可能貼近公眾。我鼓勵你們嘗試這些工具,親自體驗其功用。
本文原刊於網站Source,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並編譯。
Dan Zajdband是阿根廷軟件開發員,目前作為Knight-Mozilla研究員供職於紐約的開源資源和工具項目“珊瑚項目(The Coral Project)”。他曾參與諸多開源項目,包括黑客/駭客布宜諾斯艾利斯分會,Media Party,HackDash, 布宜諾斯艾利斯前端項目和JS阿根廷開發者大會等。推特賬戶為@impronunci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