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亞洲 |連社區、挖數據、做深度:亞洲獨立網媒分享發展之道

Print More

近幾年,在不同的亞洲國家,讀者對獨立可信、關注公眾利益的調查報道的需求與日俱增,一批獨立網絡媒體應運而生。他們的創立過程如何,做過哪些報道,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在即將於9月舉行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Rappler、Meduza、Newstapa、Malaysiakini和IndiaSpend五家網媒的主編將與你分享他們的媒體創業經驗。在此,深度網小編先為你簡單介紹這五家媒體的初創歷程。

 gloria kolpakov kim gan ethiraj

rappler

菲律賓網絡媒體Rappler始於一個讓記者通過社交網絡共享信息的構想。提出這個構想的記者Maria Ressa、Glenda Gloria等人於2011年8月創建了名為MovePH的臉書主頁。次年1月,隨着曝光菲律賓前大法官學歷造假醜聞,Rappler順勢而生。由於創業班底大部分有着電視新聞背景,Rappler很快便成為菲律賓網媒中視頻新聞的領航者之一。

延續其初創前的傳統,Rappler主要通過社交媒體傳播新聞。為了增加與讀者互動,Rappler特地設計了“心情儀錶”(Mood Meter),這一功能類似於許多中文網文末尾處的“讀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心情”選項,不同的是,Rappler的“心情儀錶”放在頁面右側,並且在48小時內投票數位於前十名的文章會被推薦到“心情瀏覽器”版塊上mood meter

同時,Rappler的前身MovePH主頁也仍在運作,並轉型成為促進公民參與、推動問題解決的社區平台,其倡導人們持續關注、討論的社會議題包括教育、氣候變化、性別、醫療、災難防治和管理等。

Meduza:被流放的俄羅斯自由媒體

Meduza是由俄羅斯記者Galina Timchenko於2014年創辦的俄語媒體,兼做原創報道和新聞聚合,總部設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之所以選擇落戶這個波羅的海小國,Timchenko解釋說,“(對比)拉脫維亞和俄羅斯,前者才有讓獨立媒體萌芽的土壤。”meduza-RU在創辦Meduza之前,Timchenko任職於俄羅斯最負盛名的新聞網站Lenta.ru,做了10年的執行主編。為了把Lenta.ru變為政府宣傳的陣地,Lenta.ru的CEO在2014年將Timchenko和30多名記者辭退,這樣才有了Meduza的誕生,Meduza也因此被稱為“被流放的俄羅斯媒體”。Meduza現任主編Ivan Kolpakov,也是當年跟隨Timchenko從Lenta.ru出走的其中一員。

newstapa同俄羅斯Meduza一樣,Newstapa也是媒體空間收緊、政府干預輿論下的產物。Tapa,在韓語里是“推翻”之意,正如其名,非盈利獨立網媒Newstapa旨在推翻韓國國內主流媒體的壟斷論述,提供更深度、客觀、獨立的調查性報道。

Newstapa 由韓國全國媒體工會(National Union of Media Workers)於2011年建立,現由韓國調查報道中心(KCIJ)運營,專攻視頻調查報道。

創建之初,Newstapa甚至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和攝影棚,只有兩台小攝像機和一台用來剪輯的電腦。八人的團隊中,一半是因批評當時李明博政府、要求保持媒體獨立性而遭解僱的電視記者,其中包括Newstapa現任主編及CEO Kim Yong Jin。

KCIJ如今,Newstapa完全靠眾籌支持。在2012年開始眾籌的最初六個月,Newstapa總共獲得7000多人的資助。到了當年總統選舉期間,因對主流媒體的選舉報道深感失望,民眾表達出對優質獨立調查報道的強烈需求,捐資者激增到兩萬人。之後,如世越號沉沒事故調查、四大江工程調查這樣的優質報道源源不斷,為Newstapa帶來穩定增長的民眾集資,並催生出更多有價值的調查報道。

Malaysiakini:關注當下,聚焦當地

malaysia

Malaysiakini,即為華人所熟知的《當今大馬》,在創立之初只是一個由五名記者組成的小團隊,Steven Gan擔任主編,主要報道本地新聞,尤其側重馬來西亞政治議題,同時以倡導民主、正義、人權以及政府善治為報道方針。

1999年11月,飽受報道限制的記者Gan瞅准“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的時機,從《太陽報》憤而離職,和同事Premesh Chandran創辦了Malaysiakini,正式開拓出馬來西亞網絡媒體的試驗田。

“多媒體超級走廊”是馬來西亞一項以信息通訊產業為核心的科技發展計劃。完全開放的互聯網是“走廊”科技園區內創業公司享受的優惠之一,Malaysiakini因此得以免於政府管制,做出大量獨立的調查報道。

Malaysiakini現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獨立網絡媒體,報道覆蓋英語、馬來西亞語、中文和泰米爾語。2013年Malaysiakini還推出了旗下財經網站KiniBiz和網絡電視頻道KiniTV。

IndiaSpend:開啟印度數據新聞先河

indianspend

通過調查政府公開數據,尤其是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的相關開支,來監督政府各領域政策的制定與實行,簡而言之,盯着錢花在哪裡——IndiaSpend(“Spend”意為“開支”)由此得名。

這個2011年問世的印度網媒旨在以分析、報道公開數據影響公共政策,創辦者及現任主編為前彭博電視(印度)主編Govindraj Ethiraj。

除了政府公開數據,各種智庫、行業報告、學術論文和其他研究機構都是IndiaSpend的數據來源。IndiaSpend做的就是抽絲剝繭,從龐大冗雜的數據中清理出關鍵信息,發掘故事,分析數據背後的事實或趨勢,並利用可視化工具輔助呈現數據。

IndiaSpend的數據新聞經常被印度國內其他頂尖主流媒體轉載,覆蓋報紙、網絡、電視等不同媒介,影響政客、學者、公共政策專家、資深記者等各行業受眾。factchecker同時,IndiaSpend還注重通過臉書、推特等多個社交網絡平台與讀者交流互動,討論公共議題,以求不斷擴大讀者群與報道影響力。

2014年,IndiaSpend還創建了事實核查網站Factchecker.in,專門用數據甄別涉及公共利益的官方言論的真實性。

 

深入社區、調查數據、善用社交媒體、關注公眾利益,五家媒體目標相似而又各有側重。想進一步了解他們的運營現狀?敬請關注亞洲大會兩場創業媒體工作坊(大會官網深度君報道),聽五位主編深入探討如何構思籌資戰略、制定運營計劃、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策略等話題。

 

文/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