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亞洲 | 資深數據可視化設計師教你講好數據故事

Print More

好的數據可視化能為一篇數據新聞畫龍點睛。9月份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資深數據可視化設計師、記者Jane Pong和Adek Media Roza將主講“數據可視化”議題,分享可視化設計理念、實用工具軟件及具體操作方法。


janepong

             Jane Pong推特頭像

Jane Pong目前是自由數據可視化設計師。她曾供職於香港《南華早報》和路透社新加坡分社,一直負責數據新聞可視化製作。

Pong畢業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主修心理學、語言學和化學。文理兼修的背景使她習慣從多角度思考,嘗試在可視化設計中將藝術的美感和科學的嚴謹兩者相融。

“我做數據可視化並不是僅憑自己的想法,而是從讀者角度去思考,是關於如何建立一種聯繫。”Pong在visualisingdata.com網站的採訪中說道,“這種聯繫可以是美學上的,引發讀者對可視化圖表形式的欣賞;也可以是意義上,幫助讀者理解主題、走進故事。”

rainfall

Pong發表於《南華早報》的可視化作品,記錄從1990至2013年間每天的降雨量。

在數據可視化這個嶄新領域,有人認為解釋複雜的內容是可視化的首要目的,而在Pong看來,一個不能讓人立刻看懂的可視化作品,若其形式能帶給人愉悅的觀感,也自有其影響力。至於應側重形式還是釋義,一切取決於要講怎樣的故事。

做數據可視化並不能一蹴而就。龐大的數據、冗雜的信息都需要耗時整理,通過多方討論,不斷修改,設計出可行的可視化方案。Pong曾多次大刀闊斧地做改動甚至完全推翻自己的作品,從頭做起。因此,對正在嘗試做數據可視化的人,她的建議是,不要因為設計失敗而灰心,“不斷地向你的數據提問,就有可能得到讓你驚喜的答案。”

(查看Pong的可視化作品,請關注她的個人網站officeofjane。)

Adek Media Roza是印度尼西亞財經商業網絡媒體Katadata的研究和出版總監。他精於數據收集和可視化,發表於Katadata上的數據新聞大部分短小精悍,多以信息圖來展示數據、講解故事。《越南超越印尼,成東盟空軍最強國》(Vietnam Outshines Indonesia: Vietnam, the country with the strongest air force in ASEAN)、《印尼高鐵的資金來源》(Source of Funding for High Speed Train)、《價格暴跌下崩潰的油氣投資》(Plummeting Prices, Oil and Gas Investments Collapsed)等報道,都是以兩到三段的短文搭配簡潔明了的信息圖敘事的突出例子。數據來源包括政府、企業公開數據及各種國際組織、智庫和新聞機構的統計。

Roza曾任職於印尼的佩利塔·哈拉潘大學和古納達爾馬大學,分別教授新聞學和政治傳播學等課程。本次大會上,他還將參與“如何挖掘亞洲的數據”(How to Find Data for Asia)議程並作主題分享。

 

數據新聞是本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的重頭戲。近三分之一的議程都涉及數據新聞,內容從入門級的數據挖掘與清理,到高級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製作,為你提供數據新聞速成的好機會。

想了解還有哪些有趣議題和主講者,可閱讀這篇數據新聞乾貨前瞻及查看大會官網的日程安排。深度網(cn.gijn.org)、微博話題#報道亞洲16#、微信(ID: gijn_cn)、 Twitter@gijnCh和話題#IJAsia16將帶來更多會議報道,敬請關注。

 

編譯/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