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亞洲 | 卧底調查是與非:亞洲獨立媒體的暗訪案例與經驗分享

Print More

卧底調查,一直是新聞學者與媒體爭論的新聞倫理熱點。記者何時才應採取卧底手段,又如何做好卧底暗訪?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蒙古電視台(Mongol TV)新聞製片人Lkhagva Erdene分享了自己以暗訪手段揭露蒙古媒體失職行為的具體案例;印度知名調查新聞網站、電視製作公司Cobrapost的資深製作人Gargi Bhattacharya則總結了卧底調查的注意事項,兩人的分享值得參考。


突破禁忌調查同行,蒙古電視台追問新聞倫理

mongoltv1

                          Mongol TV的新聞與娛樂節目

蒙古電視台是一家於2009年創辦的獨立廣播媒體,旨在為受眾提供中立可信的新聞報道和高品質的娛樂節目。3年前的那一次暗訪調查讓這家媒體在蒙古國內聲名大噪。

說是“暗訪”,實際上蒙古電視台是通過“隱匿身份”與調查對象接洽,而這調查對象正是其國內同行——包括蒙古國家公共電視台(Mongolian National Broadcaster)在內的9大新聞媒體。

當時,蒙古國內的商業化浪潮開始席捲新聞媒體。在商業利益驅使下,很多媒體為了第一時間報道熱點事件以求抓住受眾眼球,常常沒有核查事實便發出報道,導致最終誤導受眾。面對新聞業亂象叢生的現狀,Erdene與同事便構思了一次針對媒體的調查。

一個叫“蒙古健康食品”的公司由此“誕生”。Erdene以此公司名義,通過電話聯繫了國內最大的三家日報、三家最大的廣播電視台及三家最大的新聞網站,自稱為麥當勞餐廳特許經營代理商,將於半個月後在首都烏蘭巴托開設蒙古國的第一家麥當勞分店,希望與媒體洽談廣告業務。生意談得很成功,很快Erdene通過一個私人賬戶向這些媒體匯去了總計4000美金的廣告費。

在這之後,蒙古電視台與一家丹麥調查報道組織合作,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並“邀請”到麥當勞亞太地區總監——皮蘭克先生出席。期間,他們介紹了麥當勞為蒙古人打造的全新菜單,包含“羊肉漢堡”(“McMutton”,模仿McMuffin)和“羊奶奶昔”(“Goat Milkshake”) 。隨後還給所有媒體發了一份通稿。然而,從這位“皮蘭克”(“Pi Rank”)總監的姓名不難得知,整場新聞發布會——包括其所有細節,都只是個“Prank”(英文原意“惡作劇”)。

mc

                           “符合蒙古人飲食習慣的‘羊肉漢堡’和‘羊奶奶昔’!”

“只要任何一家媒體隨便問一兩個問題,這整個調查都會做不成了。”Erdene說。而在24小時內,這9家媒體統統報道了“麥當勞即將落戶烏蘭巴托”的消息。

“暗訪”部分至此結束,蒙古電視台立即派記者前去那些媒體求證。得知“上當”,有的媒體惱羞成怒地沒收了前去採訪的攝影師設備,有的則以官司威脅。從媒體到公眾,一時間,整個社會都圍繞兩件事情展開熱烈討論:一是蒙古電視台的暗訪調查是否合理,其二便是蒙古媒體的集體嚴重失職。

Erdene稱,在蒙古,設立廣播電視台是需要執照的,因此“持牌”機構都有着教化公眾的責任,未核實而發布虛假廣告顯然未能盡責。而對蒙古國家公共電視台(Mongolian National Broadcaster)這樣的官方電視台來說,播商業廣告已是禁止行為。

mongol2

大會上,Erdene展示當時通過電話與各家媒體洽談廣告業務時所拍攝的視頻片段。

“蒙古有句諺語:人不能吃裡扒外(you don’t spit back to the pot you eat from)。”Erdene說,“因此蒙古媒體之間從來不會批評對方的報道或揭對方的底。”然而Erdene覺得,要挖除媒體自身的毒瘤,就必須突破禁忌。

兩年後,在許多媒體人和新聞學界的共同努力下,蒙古的第一個媒體監督機構——蒙古媒體理事會(Mongolia Media Council Club)成立。“大範圍、持續地對新聞倫理與媒體專業操守的討論最終能使社會受益。”Erdene總結道。

 

卧底調查關鍵:評估調查影響

卧底調查,究竟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印度的Bhattacharya總結了以下小貼士:

  • 在卧底調查之前一定要確認,是否已經用盡所有其他調查辦法。“卧底只能是最後的選擇。若是為了跟其他媒體競爭、爭奪報道優勢而做卧底調查,便違反了新聞倫理。”
  • 小心地選擇故事,評估調查的影響,因為每一個卧底調查都可能需要你投入長達數月的時間、無數精力與資源。
  • 確保調查所能為公眾帶來的積極影響一定要遠大於“隱瞞”行為可能帶來的傷害。
  • 卧底記者對卧底的角色或領域應當有所了解或有相關經驗,否則很容易出錯而暴露真實身份。初試卧底的記者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 要能夠從間接圈子或渠道獲得相關信息和文件。信源不能是記者卧底前直接認識的人,要找到核心信源。
  • 預估可能涉及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 注意保障信源和記者自身的安全。
  • 小心保護調查得來的文件、視頻等各種證據,交叉核實證據的有效性與真實性。注意即使在你卧底的情況下,調查對象是否還會隱瞞你想要的信息。
  • 是否準備好真實身份暴露後的“應急方案”。
  • 寫作時,採取以事實為依據的客觀敘述方式。

 

想了解更多國內媒體卧底調查經驗?調查報道翹楚《新京報》的兩篇分享不容錯過:《新京報調查經驗分享:調查報道如何做暗訪》《卧底黑餐館,新京報記者深挖網絡外賣亂象》

 

編輯/Ivan Zhai


想知道更多會議乾貨?請關注全球深度報道網(cn.gijn.org),微博@全球深度報道網及其話題#報道亞洲16#、微信“全球深度報道網”(ID:gijn_cn),Twitter @gijnCh帶來的系列分享。我們的最新報道有:

《報道亞洲 | 如何科學質疑“健康專家”?前世衛發言人為你分享技巧》

《報道亞洲 | 頂尖調查記者的數據處理與可視化利器推薦》

《報道亞洲 |政府公開數據哪裡找?普利策獎得主“調查寶典”全收錄》

《報道亞洲 | 數據新聞走向何方?“故事為核,跨界合作”》

《報道亞洲 | 對話“聚焦”小組前編輯:我們靠交談“鑿”破銅牆鐵壁》

《報道亞洲 | 為少數族裔與弱勢群體發聲 勇氣之外記者還需哪些技巧》

《報道亞洲 | 如何打造深度調查的數據團隊》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