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報道前線——南非(洲)深度報道大會”於上個月在博茨瓦納圓滿落幕。大會由博茨瓦納的INK深度報道中心與博茨瓦納大學媒體系合辦,來自10個非洲南部國家170多名記者、數據專家、公民領袖等參會,探討南非深度報道的機遇與挑戰。大會上的講者分享了在當地做深度報道會遇到的“灰色地帶”,及15條應對策略:
- 做好盡職調查:尊重當地法律,遵循法定程序。
- 與編輯保持聯繫:為個人安全考慮,隨時向直屬主管報告調查進展。
- 不要和採訪對象在陌生的地方見面:選擇見面的地點要能方便你掌控採訪,以及在必要時迅速全身而退。
- 閱讀警察報告:利用好已有的材料,不要忽略細節 ——它可能會成為故事的關鍵。
- 提前做好背景研究:與信源見面之前,做越多研究越好。查找網上資料,核查身份背景,找其他可靠的信源做交叉核實。這樣能確保你個人的安全及報道的真實可信。
- 抱批判的態度多提問題:提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來檢驗信源的可信度。
- 不要完全依賴信源自願提供的信息:提防非常樂意提供詳盡信息的信源,他很可能有個人的目的, 謹慎考量這個背後的動機,提出質疑,再判斷這故事是否還有報道價值。
- 不要和伴侶或家人討論工作:盡量避免和家人討論採訪或過多的工作細節,尤其是與敏感選題有關的內容。
- 學會從容不迫、面不改色,這是調查記者的一個重要的傍身技能,能使你免遭不必要的麻煩。
- 要贏得信源信任,可以適當地透露一些有關個人的信息,但不要透露太多,這既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記者與信源之間的關係。
-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花錢“買”故事:新聞媒體有不同的政策,有的媒體或會付錢給信源,但大會上多數講者同意,記者不應該付錢,否則無法保證信源提供信息的初衷。
- 建立個人關係網,緊跟新聞動態:記者的人身安全與報道質量最終取決於其個人關係網絡有多強大。
- 學會創新靈活地查找信息:信息查找的渠道十分廣闊並日益增多,結合傳統與創新的信息查找方式能讓你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 盡量用證據說話:有助於上法院之用,又增強報道的可信度。
- 不要沒必要的膽怯:要知道,你要報道的對象、權勢之人就是要你膽怯和畏手畏腳 。要明白這情況,並以此作為判斷信源和記者處境的考量因素。

“報道前線”大會現場。(來源:博茨瓦納INK深度報道中心)
想了解更多非洲調查報道前沿資訊,請繼續關注深度網(cn.gijn.org)、微博@全球深度報道網、微信(gijn_cn)、推特@gijnCh,我們即將帶來2016非洲深度報道大會的系列報道。
編譯/梁思然
編輯/Ying Chan
Safeeyah Kharsany 是GIJN Africa(非洲分部)的編輯,目前常駐南非約翰內斯堡。她曾供職於半島電視台英文頻道(Al Jazeera English),擔任英文頻道網站製作人,並與同事共同帶領團隊創建了非洲報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