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傳統媒體界,唐納德·特朗普贏得大選掀起了一場不小的“地震”。媒體的公信力,媒體在塑造公眾輿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正處於快速變化中的媒體布局,都遭到公眾與日俱增的質疑。特朗普在其競選過程中對媒體的攻擊,使許多媒體擔憂未來自由媒體存在的可能。從特朗普參選到當選以來,媒體機構紛紛撰文,從多個角度探討其上台對媒體所可能產生的影響。全球媒體發展論壇(Global Forum for Media Development)篩選了系列文章,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在此分享。

來源:Gage Skidmore via Creative Commons
後選舉時期
Polis:《特朗普的勝利:對新聞、政治和社交媒體意味着什麼?》(What does the Trump triumph mean for journalism, politics and social media?)
Charlie Beckett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新聞智庫Polis的總監。美國大選期間,他緊密觀察公眾對媒體角色的廣泛討論。在以上這篇文章中,他深入探討如階級、內容結構、正在轉變的媒體布局、逐漸形成的本地媒體沙漠等問題,並嘗試解答標題中那個難解之題。
國際記者網:《媒體人能從2016美國大選中學到什麼?》(What journalists can learn from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作者是國際記者網(IJNet)管理者Elyssa Pachico。她總結了媒體人可從報道特朗普工作中獲得的四條經驗:事實核查已不再是有效制約權力的手段;嚴肅的政治報道不應止步於展示狂人狂語;地區媒體和社區媒體的缺乏是造成主流媒體民調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主流媒體在這次大選中飽受質疑與批評,卻仍做出了不少典型的優質調查報道。
《大西洋月刊》:《對於報道特朗普當選,美國媒體完全措手不及》(How the U.S. Media Is Completely Unprepared to Cover a Trump Presidency)
來自《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高級編輯Adam Server的文章。他認為媒體的客觀性受到了公眾意見的左右,原因是媒體不想脫離目標讀者。
POLITICO:《哪裡出錯了?資深傳媒人是這樣解釋的》(What went wrong? Eleven takes from media veterans)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記者Joe Pompeo, Peter Sterne,Hadas Gold和Alex Weprin採訪了包括《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兩位執行編輯、《國家》(The Nation)雜誌編輯在內的十名資深媒體人,討論他們對特朗普當選的反應,以及媒體從這次大選報道得到的教訓。
The Intercept:《特朗普時代更需要解密與揭秘》(In the Trump Era, Leaking and Whistleblowing Are More Urgent, and More Noble, Than Ever)
網絡媒體The Intercept的創辦人之一Glen Greenwald在這篇文章中寫到,“反恐戰爭中的重要英雄,包括了美國體制內不同政府部門機構的揭秘者。他們發現了那些秘密進行的嚴重錯誤行為,並冒着犧牲個人職業和穩定生活的風險,確保公眾對本就應公開的事務保持知情權。”
CNN:“反媒體”潮流的崛起(
在以“‘反媒體’潮流的崛起”為主題的一期節目中,CNN“可靠消息來源”(Reliable Sources)欄目主持人Brian Stelter指出,隨着對傳統媒體信任的下降,民眾正傾向於黨派性強的新聞媒體。同時,並不只有精英們才會尊重真相、拒絕陰謀論。
BBC熱點:《2016美國大選:特朗普“隱藏的”臉書大軍》(US Election 2016: Trump’s “hidden” Facebook army)
《衛報》:《臉書的失敗:假新聞和極化政治有否助力特朗普勝選》(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重回記者不滿的時代》(Here’s to the return of the journalist as malcontent)
選舉前
《紐約時報雜誌》:《探秘臉書——一個(瘋狂、龐大、黨派分歧嚴重的)政治媒體機器》(Inside Facebook’s (Totally Insane, Un-intentionally Gigantic, Hyperpartisan) Political-Media Machine)
作者John Herrman探討了作為一種新型媒體,臉書是如何佔據了我們的新聞來源。
《選舉中的推文:記者的聲音、偏見和底線》(Tweeting the election: Journalistic Voice, bias, and “knowing where the line is)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下屬數字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博文,作者Svenja Ottovordementschenfelde採訪了26名美國頂尖廣播電視媒體的政治記者,討論推特在大選中的影響。

來源:Chris Keane,路透社
保護記者委員會(Center for Protecting Journalists):《特朗普將威脅新聞自由》(CPJ Chairman says Trump is threat to press freedom)
《大西洋月刊》:《老式“平衡報道”之死》(The Death of ‘He Said, She Said’ Journalism)
作者Peter Beinart討論了媒體在報道政治候選人言論上的顯著改變。
編譯/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