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有助于更好地叙事,但前提是要选对合适的可视化形式。Severino Ribecca是一名对数据可视化十分感兴趣的平面设计师,为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增进数据可视化技能,他深入研究了各种数据可视化图表,并整理研究成果,创建了“数据可视化目录”(The Data Visualization Catalogue)网站。不知道何时该用何种图来呈现数据?Ribecca的“目录”或能助你找到答案。
目前,“数据可视化目录”收录了50多种可视化图表的信息,包含每个图表的文字描述、图像解析、功能类型、制作工具及应用案例等,供用户检索参考。该网站上的可视化资料仍在持续更新。
Ribecca早前参与过一些数据可视化项目,当时他参考的是Ralph Lengler和Martin J. Eppler的“可视化方式元素表”(A Periodic Table of Visualization Methods),以及界面设计师Christian Behrens的InfoDesignPatterns项目。但Ribecca仍希望为自己“个性化定制”一项参考工具。
于是,Ribecca开始收集不同的表格类型,添加到Excel表格上进行整理。首先,他借助各种网络和纸质资料,对记下的每种图表类型开始做更多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某些图表的绘制与使用方式;接着,他从研究笔记中精选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和记录图表。“这样能让我巩固对图表的理解,”Ribecca说。最终,便建成了“目录”网站。
Ribecca表示,制作“目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帮助人们选择图表的系统。但目前,“目录”仍未完全实现这个功能,而仅是根据每个图表的功能进行了分类整理。
然而,创建“目录”的过程已让Ribecca达到了他的初衷——扩展自身的数据可视化知识。
首先是认图和读图能力的提高。例如,一些像“蜡烛棒图(Candlestick Charts)”和“点数图(Point & Figure Chart)”这样的金融图表,一般只有交易员才能看懂,现在对他而言也是小菜一碟。
其次,他对图表的设计与制作也有更深的了解,能判断不同图表更适合传递哪种数据与信息。他举例说,图表都是依靠将数据“编码”进图形中来呈现的,例如,条形图是运用柱状条长短配合固定的横纵轴标识来表示数据大小。基于人眼能很好地识别的物体的长度和位置这一点,条状图便非常易于阅读理解数据。另外一些“图形编码”方式还包括利用线条弧度、位置、角度、空间或阴影效果等。
想要理解每种图表的原理,更好地掌握可视化语言,不妨参考Ribecca的网站,或者试着整理制作你自己的可视化工具目录吧。
编辑/Ivan 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