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本文首刊於騰訊新聞全媒體交流平台——微信公號“全媒派”(ID:qq_qmp),是為全球深度報道網應邀撰稿。
2016年,放眼全球,調查記者的跨國跨機構協作的程度與水平都在進一步加深。這種趨勢,從國際記者網選取的年度最佳調查報道案例中可見一斑。在行業內部,網絡通訊、信息保密、數據分析等技術的逐步成熟,非盈利新聞機構和國際NGO的繁榮,都為跨境調查合作提供了持續的資源與動力。去年全球具有《信息自由法》或類似條例的國家增至115個,為調查性報道創造了更多條件。各地信息自由法的不斷完善,拓寬了記者調查的手段和範圍,使記者能夠從以往塵封的政府或法律文件中,挖出線索,找到故事突破口。
在美國,地方媒體繼續深入社區政治、經濟、環境、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要議題,報道形式上不斷創新,同時也展開了跨地區合作,以共享資源,擴大調查力度與最終報道的影響力。面對如火如荼的美國總統選戰,主流媒體投入了大量資源和精力調查兩位備受爭議的候選人, 記錄社會的撕裂,探討民主危機。
本文擷取去年全球範圍內一些出彩的報道案例,簡析全球深度報道的現狀。
國際調查
國際記者網的年度報道之一,來自調查性網絡媒體 The Intercept。他們通過公布美國軍方內部文件,揭露2010年美軍試圖掩蓋一起造成多名阿富汗平民死亡的錯誤的突襲行動。2010年2月,美軍對一個“塔利班基地”發起突襲,屠殺了多名阿富汗平民,其中包括三名孕婦,卻自稱此行動合理正當。然而,通過重訪血案現場調查,《泰晤士報》記者披露了突襲士兵曾從受害孕婦屍體上挖走子彈、銷毀其犯罪證據的事實。The Intercept是非盈利新聞機構First Look Media的網絡刊物,由e-Bay創始人皮埃爾·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創辦及資助。

Ojo Publico跨國文物走私案調查
在南美洲,深度調查首次實現跨國合作。秘魯調查性新聞網站Ojo Publico,聯同墨西哥新聞網站Animal Politico,哥斯達黎加《民族報》(La Nacion),危地馬拉獨立新聞網站Plaza Publica和阿根廷事實核查網站的Chequeado,對一起跨國文物走私案展開了長達六個月的追查。五個調查機構從海量的法律檔案、銀行賬目、交易記錄和歷史文獻中,挖掘文物走私證據,揭露多國外交官員涉案,並最終追回了近八千件被盜文物。
去年更加震撼全球的一項國際協作調查,透過上千萬份泄密文件,揭開了國際大小企業成立不受監管的“離岸公司” 的內情, 其中更有逃稅與洗錢等犯罪行為,報道導致歐洲多國領導人或高級官員下台。該調查由國際調查機構主導,有來自近80個國家的400多名記者參與了報道。
美國
美國的傳統獨立調查機構愈發關注個人與社會公共議題。調查報道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的Reveal播客,邀請讀者評選出年度最佳調查。其中,《俄羅斯的新替罪羔羊》這篇報道備受矚目。該報道通過一名同性戀記者因為性取向而被殺事件,披露俄羅斯國內LGBT群體的危險處境,以及總統普京如何利用反同性戀政策與運動打擊政治異見人士,以進一步向西方展示個人權力。
《哥大新聞評論》的年度調查報道總結顯示,地方媒體仍在調查報道、尤其是對社區議題的調查上擔當著重要角色。在過去一年,圍繞醫藥安全、環境、犯罪和美國總統選舉這幾大主題的報道格外亮眼。
醫藥安全
弗吉尼亞州的《查爾斯頓憲郵報》報道,一批極易引起藥物依賴的處方止痛藥,以西弗吉尼亞平均每人能獲得433枚藥丸的數量,不受監管地輸入該州,六年來共造成近兩千起過度用藥致死案件,暴露出巨大的藥品安全隱患。《洛杉磯時報》對這款藥物背後的資本進行了深挖,曝光了製藥商Purdue Pharma對藥物的虛假宣傳,使人產生藥物依賴,並揭發製藥公司混淆證據以保護利潤的行徑。《華爾街日報》記者John Carreyrou 歷時14個月,挖出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的驗血技術漏洞和公司經營違規問題。該報道及之後的聯邦監管機構調查,迫使Theranos關閉了其所有提供血液檢服務的臨床實驗室。

《今日美國》自來水鉛污染數據地圖
環境
去年,密歇根鉛水問題成了全美最大宗的環境污染醜聞。由密歇根污染出發,《今日美國》對全美50個州的供水系統展開了多方調查,發現鉛污染已達“危險”程度。《今日佛羅里達》、新澤西州《阿斯伯里公園報》、《底特律自由報》、《柯林斯堡科羅拉多人報》、《亞利桑那共和報》等各地新聞機構紛紛加入調查,還原了令人震驚的飲用水污染現狀,並報道各地政府所採取的多種措施。《哥大新聞評論》對此評價道:“對如此分散的全國性問題而言,各地“甘尼特報團”的成員集中火力、共同調查的方式最合適不過。”
犯罪問題

Mother Jones記者的監獄調查
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郵報》記錄了當地216起在2015年因過量吸食海洛因致死亡案件。這個項目通過講述每位逝者生前的故事,讓讀者深刻體會海洛因對那些曾經鮮活獨特的生命的摧殘。Mother Jones雜誌記者Shane Bauer用其真名和雜誌所屬集團的名字等真實信息,通過了獄卒工作申請,進入路易斯安納州一家私人監獄工作了四個月,揭露其管理不善和虐囚問題。報道最終以一篇深度特寫、系列短紀錄片和播客形式,分別通過雜誌網站、YouTube和調查報道中心的Reveal平台發布。美國公共媒體的九期播客節目報道了1989年明尼蘇達州一起男童綁架與謀殺案的偵查細節,指出警察調查中的嚴重紕漏。在第一期節目播出的前一天,一名男子投案自首。《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曝光了美國體操隊教練性侵醜聞, 遭性侵的未成年運動員人數之多、涉案人員性侵歷史之長令人震驚。報道直指美體操隊管理部門忽視性侵投訴,甚至包庇性侵罪行。 在商業方面,BuzzFeed調查了美國公司如何利用國際貿易協議下一項不透明的法律程序,設法向發展中國家政府取得投資和特許經營權。
美國總統選舉調查
美國去年的總統大選, 成為媒體深度報道的焦點。在這期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深度報道。其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和ProPublica這樣的獨立新聞機構擔當著報道的前鋒。
特朗普調查

ProPublica的調查,通過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變遷分析共和黨的沒落
2016下半年,兩位極富爭議性的候選人對美國總統的位置展開了最后角逐。在幾乎所有民調都預示着希拉里的勝利時,ProPublica的一項調查似乎透露出相反的結果。該調查深度剖析昔日輝煌的工業之城——俄亥俄州代頓市的沒落,揭示了共和黨建制派逐漸失去民心。《紐約時報》的報道《阻止特朗普——共和黨的無望使命》,聚焦共和黨黨內情況,指出領導層內的真空,以及黨內決策的游移不定,使共和黨錯失了在最後時刻阻止特朗普獲得總統提名的機會。
在特朗普贏得共和黨初選之後,媒體針對特朗普的崛起過程、財務狀況和個人醜聞做了全方位的考察。
《時報》對特朗普的幾項稅務上訴調查顯示,特朗普的財務公開材料沒有完全反映他的財務狀況。除去開支,他的公司收入遠少於他所宣稱的數目,因此無法確定他每年盈利幾何。報道還指出,特朗普集團旗下的公司負債至少6,500萬美元,他的個人財富實際上依賴於大批來自外部的財政支持。另一份報道展示了特朗普的稅務記錄及其他證據,顯示他在1995年的個人收入報稅單中申報了9.16億美元的虧損,從而少繳稅額,並涉嫌避稅長達18年。
《華盛頓郵報》記者David Fahrenthold通過去電聯繫450家慈善機構,詳細揭露特朗普基金會捐助活動與經營記錄——不僅多筆承諾的捐助並沒有兌現,基金會還挪用資金以拓展特朗普的商業帝國或還清官司費用。
特朗普大學也一度被推上輿論的風頭浪尖。《時報》兩項調查,分別報道了學校逼迫學生為學校打高評分事件,以及一名前課程銷售經理指控大學課程欺詐,無辜學員為學習“特朗普的經商之道”而花費數千美元,而課程內容、講師水平實則質量低下。

Jessica Leeds向紐約時報報料,指證特朗普曾在飛機上對她進行性騷擾
《特朗普地產拒招“黑”房客》發現特朗普名下的房產長期拒招黑人房客,為其家族的種族歧視傳統提供了證據。對特朗普行為不端的風流過往,《時報》很早就有過報道。後來特朗普侮辱女性的視頻被曝光,而特朗普矢口否認他會真正對女性做出不當行為,引致兩名女性挺身而出,向《時報》講述了各自被特朗普性騷擾的經歷。特朗普個人品行能否與總統一職相稱,這些調查都為公眾打了個巨大的問號。
希拉里調查
《時報》獨家報道揭露,美國國務院承認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時期設立了個人郵箱來處理政府事務,拉開了所謂希拉里“郵件門”調查的序幕。
《克林頓基金會複雜的境外聯繫》這篇報道對一向依賴海外捐助的克林頓基金會提出質疑,指出儘管在競選期間,基金會表明將不會繼續接收境外資助,但如若希拉里當選,在捐助人向美國政府求助或發生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她政府將如何處理與長期捐助人的關係。此外,報道還曝出國務卿希拉里對俄羅斯出售鈾所獲收入都流進了基金會。
《時報》另一項調查發現,希拉里的部分“草根”支持者實為一項名為“Shareblue”的行動下的“輿論大軍”,通過社交媒體上發起話題討論,形成巨大“民意”,為希拉里宣傳造勢。
在個人品德上,打女性牌的希拉里也被翻出“黑歷史”。一份調查揭露,希拉里私下曾攻擊詆毀指控其丈夫克林頓性騷擾的女性。
除了對以上事件的揭露,《時報》深入報道了對希拉里在利比亞推動軍事行動的細節,詳盡地分析了希拉里任國務卿時期的強大影響力,以此對她未來會擔當怎樣的總統角色作出預測。
數據驅動調查
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度報道開始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近日剛揭曉的菲利普·邁耶獎為過去一年優秀的數據報道作了嘉獎。

《醫生與性侵》報道
《亞特蘭大憲法報》的深度報道“醫生與性侵” (Doctors and Sex Abuse)憑調查範圍之廣度及挖掘之深度摘得今年的頭獎。調查揭露了美國49個州都存在醫生性侵病人的問題,而且即使涉事醫生被捕,也能逃過法網,不受懲罰。由十個記者組成的調查團隊編寫了50個爬蟲程序,從全國醫療系統中挖出10萬餘份醫生紀律處分文件,並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對清理分析這批文件,檢索涉及性侵行為的關鍵詞,初步圈定案件範圍。隨後,團隊對6000多起案例進行通讀、定性與篩選,再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與採訪,用確鑿的證據揪出了涉案醫生,並完整地將他們的罪行公之於眾 。
調查報道中心(CIR) 的 “揭露” (Reveal) 項目以一組有關野外火災的交互可視化報道 “致命烈火”(How Fire Feeds)奪得二獎。中心的四名記者利用衛星圖像和八個政府數據庫的材料,分析了2015年發生在伊利諾州南部和加州的三場火災的發生與蔓延經過。報道以文字與衛星圖像結合,展示火災細節,以及地形如何助長火勢。報道同時指出了受災地區的脆弱性,為未來幾年可能面臨的洪水與其他災害敲響警鐘。
三獎授予了BBC與BuzzFeed 的合作報道——揭露職業網球界黑幕的《網球騙局》(The Tennis Racket)。 兩家媒體機構用計算機模擬了一百萬場網球賽,得到的數據顯示出網球賽事的投注賠率與部分運動員輸贏之間的可疑規律,由此發現運動員涉嫌在國際賽事上打假球。在調查期間,一名知情人士告訴BuzzFeed記者,職業網球界的一份內部調查反映了同樣的問題,然而網球界官方卻隱瞞了調查結果,對打假球現象袖手旁觀。BBC和BuzzFeed報道發表後,眾多職業網球明星呼籲官方組織徹查業內貪腐問題,迫使政府機構組織聽證會,展開調查。報道團隊包括兩名BuzzFeed的記者和一名BBC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