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嚴峻的媒體和社會環境不但不會壓制優質深度報道的出現,反而有可能成為優秀故事生長的土壤,本文列舉的案例就是最佳證明。通過梳理2016年全球各大新聞獎項,開放社會基金會的Maria Teresa Ronderos篩選出有關難民、軍隊濫權、社會困局、戰爭、貪腐等方面的優秀報道,回顧了過去一年各地調查記者所面對的挑戰和為記錄真相所作出的努力。
這篇文章精選2016年16項全球或地區新聞獎項的部分獲獎報道,希望以此為你帶來靈感,助力發現獨家故事,找到創新的敘事方式,或提供發掘新角度的線索。
本文篩選出的報道涉及六個議題,均反映了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其中,不少故事對世界各地的難民困境進行了深度調查,從利比亞的非洲難民拘留營,到一個家庭從ISIS控制的敘利亞逃至德國途中所遭遇的劫難,類似調查從不同角度記錄了當前全球性的難民危機。
有的報道則揭露不同國家安全部隊的暴力執法或官員濫用職權的行為,如墨西哥警察屠殺公民事件和埃及安全部隊人員遭其上級虐待現象。另外,眾多探討社會問題的故事也備受讚譽,譬如關於在獨生子女政策下,中國家庭里第二或第三個孩子面臨著無法落戶或就學的報道;或是講述了在莫桑比克,白化病人慘遭迷信鄰居謀殺的悲劇故事。
在關於戰爭的報道中,值得關注的包括一個多媒體作品,它記錄了五位葡萄牙年輕人加入暴力極端宗教組織的歷程;還有一篇報道,講述了敘利亞家庭在戰火中艱難求生的故事。最後,許多關於腐敗的調查也讓人印象深刻。代表作品包括:揭露約旦議會議員勾結政府通過某些法律政策,以獲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開招標;尼日利亞年輕足球新秀的綁架販賣鏈條調查;以及對津巴布韋基督教堂從信徒身上瘋狂斂財內幕的曝光。
縱觀去年的獲獎報道可知,優秀的調查性報道來之不易。一些紀錄片需要花費數月完成,例如發生在巴西亞馬遜雨林的故事,當地的大型水壩項目正嚴重損害着雨林環境與居民的生活。

獲獎紀錄片報道《亞馬遜河流域的七宗罪》
還有的調查與危險共存。比如囊括了普利策獎和香港人權新聞獎的美聯社報道,四名女性記者為揭露東南亞漁業奴役現象和美國超市、餐廳的供應鏈條,幾次身陷險境。許多報道需要數月的準備,比如在去年轟動世界的離岸公司調查中,主導該調查的國際記者同盟團隊需要搭建一個數字平台,以便讓數百萬份文件的信息挖掘和處理工作,以及幾百位全球記者的同時協作得以順暢進行。
這些故事多在威脅或報復的恐懼下發表,展現了新聞如何在逐漸暗淡的環境中頑強發展,尤其在當下,一些國家尚未能保障言論自由。而在安寧和平的時代,有的媒體或過於向權力靠攏,向一些圈外勢力屈尊。因此,一旦某個自以為是的反建制領導人上台,他就容易視媒體為敵,並會不遺餘力地打擊記者的合法性。
這些故事提醒我們,新聞並不會因擁有接近權力的特殊通道或受權力待見而繁榮。反之,新聞會在人們表達痛苦或尊嚴的聲音受鉗制的陰暗處盛放。只有這樣的地方,才擁有好故事發芽的土壤。只有通過窮經皓首式的材料搜索與直言不諱的追問,才能讓新聞無懼強權,巋然屹立。
全部獲獎報道為77家媒體所分享,其中有32家機構或項目是在過去五到七年里建立的。大部分報道都由小型團隊完成,他們能獲得的資源並不多,卻滿懷激情。有的獲獎者甚至不是媒體,而是如“馬歇爾計劃”這樣的非營利組織。該計劃聯同ProPublica的記者,揭露了美國執法機關在一宗強姦案調查上的嚴重失職,並憑此報道榮獲普利策獎。另一個例子是西班牙的Civio基金會,通過建立數據新聞網站Medicamentalia,他們追蹤61個國家中14種必備藥物獲取途徑之間的差距。
有三個發表在傳統主流媒體的獲獎故事,其實是由自由記者完成的。12個因其傑出或極具勇氣的報道而受到嘉獎的記者中,八個要麼是自由記者,要麼供職於小型數字媒體。
對於美國和歐洲那些面對着新挑戰的“老”媒體來說,這些數字應該會有所啟發——優質新聞的出現並不一定依賴大型采編團隊或雄厚的資本支持。
小型的跨專業團隊有能力產出好故事,並與大型新聞機構或知名媒體直面抗衡。一個記者的聲音,能夠通過他/她紮實、優質的報道,變得如一整個新聞機構般振聾發聵。
一言蔽之,只有向這些獲獎報道看齊的新聞,才能更好地抵禦來自嘩眾取寵、推特依賴、獨裁者式的總統的打擊,才能在公眾更具批判性的眼光中永葆真實。
編譯/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本文原刊於開放社會基金會獨立新聞項目2017年2月簡報,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
María Teresa Ronderos是開放社會基金會(OSF)獨立新聞項目的總監。該項目旨在推動全球優質媒體進步,尤其關注民主轉型國家。Ronderos曾在哥倫比亞雜誌Semana工作,也是報道哥倫比亞武裝衝突的網站VerdadAbierta.com的聯合創始人和編輯。2013年,她與其所在的VerdadAbierta.com團隊獲得了哥倫比亞調查報道最高新聞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