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Investigative Europe是一個小型調查團隊,其九名記者分處八個歐盟國家,專註於通過同步協作,調查研究當前的歐洲問題,以更好地增進各國資訊交流,彌合偏見,監督權力。近日,團隊發表了他們的第一篇調查故事。為了這份調查,在過去幾個月中,他們合作採訪了200多名專家、邊防軍、政治家、實業家和學術界人士。團隊成員Elisa Simantke分享了跨國合作的幕後故事。
經過數月的研究我們發現,一個全新但功能並不完善的邊界機制正在歐洲出現。人們對恐怖活動和難民危機的恐懼對歐洲的邊界政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然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耗費數十億,且除了國防領域本身,通常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好處。
在我們第一份調查中,我們大部分的工作遵循傳統的新聞報道流程,包括參觀指揮中心和服務器群,測試電子關卡,以及採訪知情者等等。我們審查了數百頁的技術文件,收集了大量的數據,並向官方提交質詢。這就是調查報道所具有的挑戰性。
然而,跨國調查有一個更獨特的挑戰,那就是管理九名身處異地的記者的日常工作,督促他們分享研究結果和信源,統一思路,並讓他們像坐在同一間編輯部里那樣,合作無間。
這類工作並不簡單,參與進來的記者常常說不一樣的語言,而且工作方式亦不相同。我們如何去解決這樣的挑戰呢?以下是我們最重要的發現。
共同研究,覆蓋歐盟
用同樣的研究和事實,但是為不同國家的受眾和背景做出調整。
國家背景是極其重要的。即使是一起做的研究,每個團隊成員還是應為自己國家的讀者作出調整。一樣的論點、事實,需要根據不一樣的國情來敘述。比方說:北歐國家對安全與數據保護的敏感度不同於比利時或法國,因為後兩個國家最近剛剛遭受恐怖襲擊。
接觸和見面

Investigate Europe團隊
不同國家的協作需要可靠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持。我們使用聊天軟件和雲儲存系統來進行日常溝通,出於安全考慮,兩者都在我們自己的服務器上運行,雖然這樣費時費錢。我們一周通過視頻聊一到兩次,而且每八到十周我們就會碰頭一次——我們稱之為工作周末。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柏林、布魯塞爾和里斯本都開過會。這些工作周末極其重要。我們不僅利用這段時間一起工作,而且一同烹飪、吃飯、散步。團隊中共享敏感信息的成員必須要彼此了解和信任。
記者無處不在

Journalismfund.eu
一個僅僅由記者組成的團隊是有盲點的,它缺乏銷售人員、會計師、律師、經理、市場營銷專家、翻譯、IT專家等。為了彌補這些不足,我們與比利時的非營利性組織Journalismfund.eu合作,由他們提供會計和協調方面的支持。同時,我們與捐贈者保持穩定的聯繫。因為Investigate Europe是一個實驗項目,所以我們預算中的一部分用於支付給Journalismfund.eu。在其他方面,我們尋求外援。
誰是決策者?
儘早決定重要的議題:預算、優先級、誰有最終決定權
大多數記者喜歡在無等級的環境中工作。這需要團隊前期達成一些協議。誰在重要決定上有最終決定權?誰負責預算?研究次序是什麼?要是團隊意見不能達成一致該怎麼辦?問題很簡單,要回答卻很難。
語言上的奇蹟
我們所低估的事情之一,是用英語來分享信息的難度。雖然我們團隊中每一個人都英語流利,但將收集到的信息準確地翻譯成英語,且讓別人引用時不會造成誤讀,實則要花很多精力。我們偶爾需要聘請一名專業翻譯。
克服以上這些障礙可不簡單,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挑戰。但是世界對這種跨國調查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政治決策和經濟發展一直超越國界,但是新聞卻常常局限在一國邊境和固有思維內。Investigative Europe項目顯示,來自不同國家記者之間的小型但長期跨國合作是有可能的。想獲取有關我們的團隊、出版物以及捐贈者信息,請訪問www.investigate-europe.eu。
編譯/梁晨昱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Elisa Simantke是“Investigate Europe”的編務統籌。她之前曾服務於《柏林每日鏡報》(Beliner Tagesspeigel),先後報道每日新聞、歐洲事務和希臘危機。2015年,她憑藉多媒體研究項目Europoly獲得了德國新聞業獎項Otto-Brenner-Preis的重大新聞獎,該項目關注歐元區危機國家中的強制私有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