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長篇報道如何呈現才能持續吸引受眾,又充分保留及發揮本身的敘事價值?拉美同行們的創新嘗試值得借鑒。
NBA總裁Adam Silver在2017年初表示,由於公眾、尤其是所謂“千禧一代”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越來越短,他正在考慮縮短籃球比賽的時間。
這種考慮在信息碎片化的社交媒體時代並非孤例。流量分析公司Chartbeat的一項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讀者在網上閱讀時,所讀長度基本少於半篇。實際上,10%的用戶根本沒有翻頁。
由此可知,長篇深度報道如今在互聯網上很難獲得成功。
儘管如此,網絡和紙質媒體仍然不顧風險,繼續生產適合於網絡發布的長篇報道,並都取得過不同程度的成功。至少在拉丁美洲,長篇報道正當其時,並奮力在網上泛濫的“快消”內容中殺出一條“血路”。
這意味着,新媒體需要重新思考一篇4,000字報道的呈現形式。而現在的趨勢,便是用文字、視頻、音頻與圖表相結合的多媒體方式來敘述一個長篇深度故事。
巴西非營利機構Publica:用創新形式抓住讀者
巴西的非營利機構Agência Pública成功展示了如何通過創新使長篇報道更為真實生動。今年2月,該機構發表了名為《監視》(“Vigilância”)的報道,講述了為加強里約奧運會期間安保而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反被政府部門用來鎮壓示威活動的故事。
在五位記者的努力下,Agência Pública建立了一個多媒體平台。這個平台包含多個板塊,用戶可以積极參与其中的新聞內容。
“在如何使故事更具互動性、更吸引公眾方面,我們花了很多心思。”《監視》項目的負責人Natalia Viana表示。“我們一起討論哪種形式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欲,並且有別於Agência Pública見長的長篇敘事傳統。”
“我們希望這部作品可以有所突破,與眾不同。”她向美國奈特新聞中心解釋道。“讀者與內容互動的方式以及瀏覽閱讀的習慣因人而異,因此,我們這個故事可以讓讀者自己選擇內容的閱讀順序。”
故事內容以網格狀視頻監視器形式呈現,其中每個屏幕代表不同的章節。每一章節都融合了文本、視頻、交互式圖表、動畫、圖形等多媒體形式,還有一幅根據各地讀者所提供的監控攝像機位置數據繪製出的地圖。
“這都可以寫本書了。”Viana 表示。“同樣地,我們本來可以寫篇文章,但這樣應該會很無聊吧。”
“我們基本上是調整故事內容的結構,用不同的敘事及體驗方式進行呈現。所以,如果讀者想要了解故事全貌,他們可以通讀全篇;不然,也可以只選擇想讀的任意部分。”
《監視》其實是Agência Pública一項名為LABs的項目成果,該項目包括一批嘗試新聞內容創新呈現形式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第一個產品是在2016年發布的《100》,講述了因里約奧運場館建設而遭遇拆遷的100位居民的故事。
《100》的創新之處在於用卡通圖像模擬了整個被拆街區。點擊每棟房子,就會顯示相應被拆遷戶的故事,並伴以地圖、視頻或者音頻和照片等相關信息。這個產品以英語和葡萄牙語發布,擁有超過5萬次訪問量,並獲得包括英國《每日鏡報》在內的國際媒體的關注。
“人們對長篇報道總是抱有濃厚的興趣。”Viana說。“我就是覺得應該要嘗試不同的形式,因為我們想要超越獨立新聞。”
媒體轉型所暗含的創新要求,對專註於長篇幅文章的紙媒來說也並不陌生。有着長文寫作傳統的雜誌正在嘗試令其長篇內容更適合互聯網的特質。
墨西哥Gatopardo:講好故事重於一切
2015年底,墨西哥雜誌Gatopardo推出新網站,首次提供網絡專供內容。該雜誌所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為此網站製作出與其印刷版質量看齊的長篇報道。
“我們開始製作篇幅較短但敘事性更強的故事。我認為,網站的日常更新很重要,儘管紙質雜誌也討論時事,但那些故事時效性不強,你在一年後讀也不會覺得完全過時。我希望電子版能更注重當下。”負責重新設計Gatopardo網站的編務總監Felipe Restrepo表示。
“時間是關鍵,”他說。“印刷版的長篇文章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但網絡的即時性要求我們必須將故事縮短一些。原則是,就算把5萬字的文章精簡至1萬到1萬5,故事的節奏還是要保持一致。這是門語言的藝術。”
網站目前的資金支持主要來源於雜誌印刷版的廣告收入。雖然這筆投入僅能維持在網頁版添加視頻和圖片,但Gatopardo計划下一步在它的網頁版呈現跨平台內容。
“我們是一家非常小的媒體,沒有強大的網絡團隊,但我們在這條路上一點點進步。”Restrepo說。“我們計劃在文本中加入視頻和數據,不過這需要大量的投資和一個大規模的團隊。”
即使沒有多媒體元素,Restrepo相信,不論在怎樣的閱讀平台,把故事講好仍然是長篇報道成功的主要因素。
“即使在手機或電腦屏幕上閱讀較為困難,一篇優秀的故事仍然會弔着你的胃口,讓你繼續讀下去。困難在於如何講一個好的故事。歸根究底,敘事語言的質量和行文方式才是關鍵。“Restrepo說。
古巴的創新媒體Estornudo:以巧妙的敘事反映真實
古巴新聞網站El Estornudo讓我們看到優秀的長篇敘事如何啟發新聞創新。他們找到了一種敘述方式,在展示一個真實古巴的同時,既不“反革命”也不“反政府”。
Estornudo共有五位作者和20名自由撰稿人。“你不必指名道姓地提出批評,而是可以通過實地採訪,用故事展現古巴的貧窮和壓制。”El Estornudo的編輯Carlos Manuel Álvarez說道。“我們正在做一種古巴缺少的新聞:採取一種美學角度,用更感性的語言講故事。”
因此,El Estornudo的長篇報道成功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據Álvarez介紹,一篇題為《洋娃娃碎片》(“Muñeca Rota”)的報道,以細膩感性的語言講述了一名古巴移民在厄瓜多爾自殺身亡後,她的母親在古巴為要回其遺體而努力奔走的故事。這篇報道引發了極大社會震動,並促使古巴外交部對這位母親伸出援手。
在古巴,互聯網訪問權限有諸多限制,僅僅是運營和維護一個長篇內容網站就已是一項重大創新。目前,這個在線雜誌的經費主要來自其捐助人,其次就是通過向Univision(譯註:美國最大的西班牙語廣播公司悠景傳媒)或半島電視台這樣的媒體出售一些文章來賺取額外收入。
“El Estornudo的成立始於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之後為了加速更新,我們又補充了新鮮血液。”Álvarez如是說。“許多人在加入之前都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這也是El Estornudo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因為在古巴沒有像我們這樣專業的新聞機構。”
這個於2016年3月成立的網站在短時間內成績斐然,並且有望在接下來兩年持續獲得資助,能夠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長篇敘事方式,包括增添視頻、數據可視化及社交媒體戰略等方面的敘事工具。
El Estornudo、Gatopardo以及Agência Pública這些團隊一致認為,追根到底,無論是在實體雜誌還是手機上閱讀,一篇敘事巧妙的故事總是可以吸引讀者。
“我的直覺告訴我,好故事不會消亡。”Restrepo總結道。“這聽上去有些老套。但是無論是否通過多個平台發布,我們都需要繼續吸引讀者。一切努力的核心,在於講述一個故事,能向讀者解釋他們所處的世界。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名好記者所擁有的直覺。”
編譯/梁晨昱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本文是美國奈特中心的特別項目“創新新聞”系列報道之一,原刊於博客Journalism in the Americas。該系列介紹了有關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數字新聞媒體的趨勢和最佳實踐。深度網獲授權轉載。
César López Linares 就讀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新聞學碩士項目。此前,他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取得傳播學學士學位。他曾服務於Reforma、Todo Austin、Texas Music Magazine及美國奈特新聞中心等機構,負責娛樂及媒體方面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