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華爾街日報》亞洲經濟版編輯Tom Wright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作調查報道講座。Wright以他主導的馬來西亞“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基金盜用”系列調查為例,講解調查方法,分享成功調查的關鍵。
經過近一年的調查,Wright及其團隊從2015年起陸續刊發有關馬來西亞國有投資基金1MDB的獨家報道,揭露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基金涉嫌洗錢數十億美元,且幕後操手是總理納吉布與馬來西亞金融家劉特佐。報道一經刊出便引起全球強烈反響,多國新聞機構開始對1MDB資產展開調查。2016年,Wright被授予SOPA(亞洲出版業協會)的“年度記者獎”,併入圍當年普利策獎。
如何發現故事?大膽質疑,“跟着錢走”
“任何一件看上去完美得不太真實的事情,必定是有問題的。” Wright指出,不合常理的數據,不尋常的聯繫,無法說清的邏輯,都是調查的切入口。在《華爾街日報》2013年的一篇報道中,Wright發現1MDB涉嫌資金被挪用。該報道講述了高盛幫助1MDB發債融資,並從中獲取收益,其中交易的時間、債款去向等細節引起了Wright的注意。Wright表示,對商業、金融調查來說,“跟着錢走”,也即追蹤資本、財產流動的情況,是發現故事的最佳辦法。
如何尋找證據與線索?
1)細心搜索文件資料,耐住無聊與寂寞
從舊聞中發現問題只是調查的第一步,更多時候調查記者需要沉下心地在文件資料的海洋中挖掘線索,查找證據。這個過程通常無比枯燥而無聊,卻至關重要。
2)發表已有故事通常會引出新的信源
調查進行到某個階段,無論是覺得故事尚未完整、仍有可深挖之處,還是遭遇瓶頸、暫無法獲得足夠證據進行下一步調查,Wright認為,仍然可以先發表部分故事。因為對事件的曝光或能啟發或鼓勵其他知情人士向記者報料。
3)深耕某個領域的報道,建立在該領域的個人聲譽
無論選擇報道哪個領域的新聞,不斷深入探索,磨鍊調查技藝,努力擴展人脈,成為該領域報道的行家,這樣信源甚至是帶着獨家消息的“深喉”自然會主動找上門來。
尋找哪些信源比較靠譜?
律師:在Wright看來,律師能提供豐富而有用的信息,記者應與律師搞好關係,學會尋求律師幫助。
發言人:企業、政府的新聞發言人也是不應忽視和錯過的信源,他們很可能會無意透露重要信息,因此需有技巧地提問。
Wright還提醒,知道事件所有內幕的“黃金信源”是並不存在的。每當結束對一個信源的採訪,記得向他詢問是否還有其他潛在信源。只有不斷與人交談,擴展人脈,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好記者。
如何查證消息?交叉驗證是關鍵
Triangulation,即結合多個信息源的信息進行交叉驗證,是做事實核查、保證報道準確無誤的必要步驟。Wright以一次追蹤1MDB基金去向的經歷為例做了講解。
2014年聖誕假期,一條新聞登上了美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媒體頭條——同與家人在夏威夷度假的奧巴馬和納吉布相約了一場高爾夫球賽。而此時,Wright通過一個信源得知,1MDB與某離岸公司進行了一筆匯款交易,隨後這筆錢流入了位於夏威夷的一家香奈兒門店。儘管已獲取了銀行流水記錄,但若無法確定這筆款項究竟用於何處,記者仍不能做任何指控。Wright馬上飛到了夏威夷調查。在探訪了夏威夷島上僅有的兩家香奈兒店並遭遇了一次逐客後,Wright從第二家的一名店員口中套出了重要信息:納吉布夫人曾在此消費,數額與從1MDB中挪走的那筆款項剛好一致。這樣,Wright才最終確證信源消息及銀行記錄屬實。
Wright忠告,永遠不要把你不知道或無法確定的信息寫進報道。
做調查報道必備心理素質?保持樂觀、鍥而不捨、運用創造性思維
樂觀:不放棄尋找可靠信源,相信總會有願意發聲的人。
鍥而不捨:切莫屈服於調查對象施加的壓力、污衊、威脅或恐嚇,而要鍥而不捨地進行調查,找准要害,用嚴謹、確鑿的事實予以回應。
創造性思維:Wright認為,創造性思維是調查記者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尤其在做跟進報道時,要能發現故事的不同角度。另外,採訪時也需運用創造性思維,靈活利用自己已知的信息進行突破,可以對受訪者有所保留(以獲取新線索),但絕不能說謊。
有何數字調查工具推薦?
Wright表示,他習慣用Evernote記錄和整理他的調查筆記,與同事合作時則會使用谷歌文件,保存或傳輸文件用Dropbox。
另外,Wright還推薦Factiva數據庫。這個由道瓊斯和路透合作成立的數據庫包含33,000多條新聞資訊來源供檢索。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