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饑荒、流浪者地圖與谷歌數據挖掘,優秀可視化案例一覽

Print More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分享主要關注幾個優秀的可視化案例,包括對氣候變化與饑荒問題的呈現,通過展示多層面的數據以尋求具體解決之道的流浪人口地圖,幫助提高數據新聞團隊效率的可視化工具,以及結合數據挖掘與交互設計、創意與美感俱備的可視化佳作。


 

《華盛頓郵報》:戰爭與饑荒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當某個地區每天每一萬人中有超過兩人因飢餓而死,該地便被認為正經歷饑荒。而如今,饑荒災難正籠罩着戰亂頻繁的南蘇丹、尼日利亞、索馬里和也門等戰亂頻繁之地。

《華盛頓郵報》這篇報道聚焦上述四個國家,深度剖析持久戰亂所引起的饑荒與糧食危機。報道指出,內戰和恐怖主義的威脅致使國際援助力量難以進入這些地區開展救援,惡劣的氣候環境則使危機進一步加劇。其中針對每個國家所做的可視化地圖,展示了各國不同地區的衝突熱度、糧食供應及移民狀況。

 

Understandinghomelessness.com:美國流浪者地圖

2015年1月,由全美各地誌願者參與的一次人口普查得出,美國流浪群體約有546,580人。城市規劃師Gretchen Keillor及其團隊根據普查數據製作了交互地圖,展示流浪人口的位置,以及這些人口所覆蓋地區的失業率和房租水平等多項指標,最終推出understanding homelessness網站。Keillor希望通過該項目,對流浪人員問題進行溯源,並找出解決的辦法。

數據顯示,缺少可負擔住房與失業問題才是產生流浪人口的主要因素,而非人們固有印象中的精神疾病或藥物濫用等問題。除了對流浪人員的分析,網站還為地方政府、企業、城市規劃師、建築師等群體,提供幫助流浪人口的渠道與可行項目的參考。

 

Co.design: Flourish數據可視化平台

許多數據記者或許都面臨這樣一個瓶頸——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能善用數據講好故事,然而卻不通曉編程,只能依靠程序員來做可視化呈現。互動可視化設計平台Kiln創始人Duncan Clark,連同計算機科學家Robin Houston開發的Flourish,目的就是解決該瓶頸,讓毫無編程技能的數據記者也能輕鬆製作配合其報道的可視化作品,幫助追求“數字優先”的新聞編輯室提高整體效率。

Flourish的功能與Tableau相近,提供多樣信息圖表模板供用戶選擇。用戶上傳Excel表格或CVS格式的數據後,該程序會自動創建一張圖表加以呈現,用戶可依此根據需要對該圖表進行再編輯,如自定義顏色、風格和其他可視化設計。因此,新聞機構里的工程師可先在Flourish上創建一套基本模板,供其編輯室的數據新聞團隊使用,讓記者和設計師的工作更加便捷。用戶可下載已完成的圖表用以發表於個人從屬機構,或直接通過Flourish平台發布,開放給其他記者或機構使用。

目前,Flourish得到谷歌新聞實驗室的支持,已與包括《衛報》和BBC在內的30多家新聞機構締結合作。

 

The Functional Art:谷歌數據挖掘與可視化

用谷歌進行任意主題搜索得出的數據,你能做出怎樣的可視化?The Functional Art與谷歌新聞實驗室合作開展了一個可視化實驗項目,邀請可視化設計師Nadieh Bremer和Shirley Wu進行嘗試,並讓他們分享了各自的數據挖掘與可視化設計過程,詳情可見文中鏈接。

Bremer選擇挖掘谷歌翻譯數據,以英語為目標語言,調查谷歌最常用十種語言中的單詞(以名詞或形容詞為範圍)出現在翻譯檢索的頻率。數據顯示,“Beautiful” (美麗)是最常出現在翻譯結果中的單詞。Bremer最終設計出的可視化包括三張互動圖表:十種語言中各自被檢索最多、與檢索次數排前十的熱詞,以及各種語言之間出現的相同詞彙。

Wu則瞄準人們在搜索哪些旅行目的地。她發現,過去十年,全世界網民通過谷歌搜索,查詢了遍及85個國家的1634個目的地。在她的交互可視化作品中,Wu呈現分析了美國人的檢索與出行習慣,如他們更喜歡在春季出行,以及在不同季節他們檢索內容的區別等。更有意思的發現是,除了政治因素會影響美國人對出行目的地的選擇,相比於其他國家,美國遊客對“秦始皇”和“兵馬俑”似乎有種特殊的迷戀——每年的秋天至次年春天,對這兩個關鍵詞的搜索都會有所上升。

 

《經濟學人》:過早盛放的日本櫻花

賞櫻是一項已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日本傳統習俗。觀察1,200年來京都櫻花開放時間的記錄,一個讓人不安的趨勢逐漸顯現:在過去十年間,櫻花盛開的時間比歷史上同期提前了許多。

數據顯示,自1829年的開花高峰期開始,櫻花通常在4月18日達到全盛。然而這一全盛日期從1970年代起正變得越來越早,至今已提前到了4月7日。日本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當地2、3月氣溫升高,是造成櫻花早開的原因。

《經濟學人》的可視化以櫻花花蕾標記每年全盛日期,將日期變化趨勢繪製成櫻花樹樹榦,形象而富有創意地呈現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文/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以事實核查對付總統嘴炮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抵禦假新聞,各方有何奇招?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女性不愛學數理化?數據背後另有故事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