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馬坦薩河(Matanza-Riachuelo River),流經其國內中東部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過去十幾年間,政府多次出台項目及撥款整治馬坦薩河污染,卻因資金被挪用及其他多種原因,始終沒有徹底治理。
為讓公眾深刻了解污染嚴重性,引起當局重視,阿根廷《民族報》(La Nación)記者歷時十個月,挖掘與分析馬坦薩河污染相關數據,結合實地採訪記錄,完成融合視頻、圖集、時間線,交互圖表與地圖等元素的多媒體報道S.O.S Riachuelo。
本文編譯整理《民族報》記者的分享,為你介紹他們如何從公開數據中為“陳年”報道選題找到新的切入點,另闢蹊徑探討污染問題。
數據來源和數據分析
馬坦薩河全長64公里,流域覆蓋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包括首都在內的14個直轄市。該河還被稱為“屠宰場之河”(Slaughterhouse River),皆因歷史上河的兩岸屠宰場林立,其間所產生的動物屍體、內臟等廢棄物都被棄於河中。近代以來工業發展,河流沿岸建立起數萬個工廠,廢棄金屬和其他工業廢料的傾倒更是嚴重加劇了該河的污染。
馬坦薩河管理機構ACUMAR為記者提供了有關該河流域狀況的豐富公開數據。通過檢索,記者利用電子表格整理了有關污染狀況的50多項指標數據,並分組對各個指標進行分類與評估,以找到讀者不曾了解的新角度。
確定調查目標以選擇研究的數據
通過對比所有指標,記者注意到,面對馬坦薩河污染所帶來的感染性疾病,該地區的兒童是最脆弱的易感人群。於是他們確定了以兒童為調查的焦點,並重點選擇研究以下指標:
1.患病率,感染人群的年齡(大部分是兒童),以及患病率隨時間的變化;
2.對該地造成污染的工業廠房的位置,所產生的污染物,以及經過規劃重整與已關閉的工廠;
3.水氧含量的變化:每年的含量值。
數據可視化
1.患病率
患病率直接反映污染對當地居民的影響。
這項指標的數據量龐大,挑戰在於以何種形式呈現這些數據,才能更容易讓受眾了解具體的問題。最終設計而成的交互圖表包含了痢疾、流感、毛細支氣管炎及肺炎四種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情況。當受眾點擊選擇其中一種疾病,圖中人體圖形上會顯示出主要癥狀,其右側的條形圖則會展示以年齡分組的每十萬居民的患病概率。而條形的長度對比揭示,五歲以下兒童的患病率大大高於其他年齡的人群。
2.工廠位置
數據顯示,馬坦薩河盆地的空氣與水質污染,主要來源於該地區內的16,267個工廠。報道以一幅動畫地圖,標出了所有工廠的具體位置,其中的污染源數量,以及經過結構調整、現代化改進及被關閉的廠房數。
3.水氧含量的變化
最後一項數據來自ACUMAR網站上整理的水質監測站。這一部分的可視化展示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如何影響當地動植物的生存狀況。
報道一共包含四個部分,從用數據具體剖析污染之重,到以時間線縱向回顧當局未能履行的承諾,追問當局腐敗與失責行為,完整還原了馬坦薩河污染問題的全貌。
儘管這份報道對於推動當局治污的影響尚有待觀察,但它與越來越多類似的環境故事一道——見於印度媒體IndiaSpend、第三極項目等——揭示了公開數據以及運用多媒體記錄與展示環境實況在此類報道中愈發重要的作用。
編譯/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報道亞洲 | 政府公開數據哪裡找?普利策獎得主“調查寶典”全收錄
NICAR 分享 | 五條經驗打造數據團隊 小機構也能做出大新聞
直擊GEN | 巧用公開數據,調查有方:2016全球數據新聞獎獲獎作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