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概念兴盛,“开放数据”(open data)随之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并纷纷纳入工作议程。那么现在全球落实情况如何呢?今年5月发布的“开放数据晴雨表”(Open Data Barometer)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开放数据排名
今年”晴雨表”公布的结果似乎不甚乐观。项目研究人员指出全球政府在开放的量上停滞不前,目前只有约7%的政府数据是完全开放的。
“开放数据晴雨表”由万维网基金会(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于2013年首次推出,对各国开放数据情况进行评分,每年发布一份排行榜,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份。
今年全球115个被评估国家中,英国排名第一,而韩国则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全球排名第71位,得分与往年持平(由于每年都有大量国家加入评估行列,排名不具纵向可比性)。排名前10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加拿大、法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荷兰、挪威。
各地区排名前五的国家是:
“晴雨表”从三个维度评估各国政府开放数据的表现,分别是准备情况(比如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在15个领域开放数据的程度)和影响力(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今年评估的政府数据库达到1725个。
报告是这样描述总体评估结果的:
“只有七个国家的政府明确表示除特殊情况外所有数据一律公开。另外,在我们所有评估的政府数据库中,只有7%完全开放,二分之一是机器可读的,四分之一授权公开使用。纵观历年数据,机器可读与公开授权的数据量自‘晴雨表’推出以来均有增加,但另一方面真正完全开放的数据量则没有变化。
开放数据准则
随“晴雨表”一并发布的报告也对各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坚持“默认公开”原则(也就是中国政府近年来重申的“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事实上,报告的多数建议与《开放数据约章》(Open Data Charter)提出的六项开放数据准则一致。《约章》最早由八国集团在2013年签署,后经过不断修订,于2015年推出了目前的版本,具体要求是:
- 默认公开
- 及时而全面
- 可获取且可使用
- 可比较与共享
- 有利于改进政府管治和公民参与
- 有利于包容性发展和创新
对于如何落实“默认公开”原则,“晴雨表“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应制定更强有力的信息公开法律,确保政府机构默认公开所有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数据,而且要明确规定数据格式要具备机器可读性,公开的时候还要开放版权以方便各行各业使用。
报告也对当前政府的数据门户提出批评,认为“通常并未提供人们真正需要的数据,” 而且数据“不完整,过时,品质低劣且零碎。”
事实上,还有一个与“晴雨表”类似的排行榜名为“全球开放数据指数”(Global Open Data Index, GODI),由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主持。中国台湾地区在2015年和16年蝉联世界第一(注:中国大陆未参与2016年排名,香港特别行政区则在9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4名)。
GODI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芬兰、加拿大、挪威、新西兰、巴西、北爱尔兰。
两份开放数据榜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基本一致。
开放数据晴雨表的首席研究员Carlos Iglesias在接受采访时,就如何令数据的产出更有成效提出了他的建议:
- 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目标和预期要明确,也要符合实际情况。
- 向公众了解哪些数据才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并正视这些需求。
- 完善数据管理措施,加强政府内外的管理能力,支持数据创新文化。
- 制定强有力的数据保护和信息公开法律,主动披露标准化格式化的数据
- 以签订了《开放数据约章》的国家和地区为模范,鼓励更多国家在开放数据上付出行动。
- 以上内容均需要政府的政治担当,以确保措施在长远的将来仍可持续。
编译/周穗斌
编辑/梁思然
相关阅读:
Toby McIntosh是FreedomInfo.org网站编辑。该非营利网站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主要关注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政务透明法律等。在Bloomberg BNA工作了39年之后,McIntoch于2014年半退休。他在美国提交了许多信息公开申请,并曾撰写文章,关注世界各地的信息自由政策。他还是倡导信息公开国际网络“FOIANet”的指导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