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分享數據專家Alberto Cairo關於新聞視圖的最新研究以及若干可視化報道案例。
數據新聞專家Alberto Cairo:被數據改變的新聞視圖
科技改變着新聞閱讀體驗,而近年來的紙媒衰退、新媒體崛起和數據新聞流行讓人們思考新聞生產和消費的變化。數據新聞專家Alberto Cairo近期完成博士論文,從新聞視圖的角度來探討技術對新聞的改變。

博士論文封面
Cairo的論文名為《技術宅新聞學:數據與數碼科技如何改變新聞視圖》(Nerd Journalism: How Data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ransformed News Graphics)。通過與約40名新聞界人士和視覺藝術專家進行訪談,並結合分析過去20年的Malofiej信息圖獎(Malofiej Infographics Awards,被稱作信息圖界的“普利策獎”)獲獎作品,作者探討了新聞信息視圖的轉變。
這篇博士論文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作者Cairo是知名數據新聞記者和信息圖專家,目前在美國邁阿密大學傳播學院擔任視覺新聞學(Visual Journalism)講座教授。他此前出版了兩本數據可視化專著,分別為2012年的《功能性藝術:信息圖與可視化入門》(The Functional Art: 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及2016年的《真實的藝術:用於傳播的數據、圖表、和地圖》(The Truthful Art: Data, Charts, and Maps for Communication)。
Cairo在論文開篇提及,從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新聞中的圖像主要還是解釋新聞的插畫,以文字敘述為主,數據為輔,這也是他當年入行時所面對的情況。但如今,主次關係反轉,如何用圖像呈現數據成為主流。另外,新聞插畫師以往只是被動地接受采編人員指令,而現在許多視覺設計師已經深度介入新聞采編環節。
Cairo將275頁的論文及此前出版書籍的部分篇章上傳至個人網頁http://www.thefunctionalart.com/,供有興趣的讀者作深入了解。
巴基斯坦《俾路支之聲》:未充分使用的教育經費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英文網媒《俾路支之聲》(Balochistan Voices)6月12日發表報道稱,該省有三分之一的教育發展預算未能使用。
報道分析了過去六年的教育經費開支,發現從2010/11至2015/16財政年度,財政預算總共安排了380億巴基斯坦盧比(約合人民幣40億元)用作教育發展經費,但實際上省政府只使用了其中的250億(約26億人民幣),僅為預算的三分之二。
據計算,未被使用的預算足以應付43萬名兒童的教育開支,修建3,000所小規模的小學。但文章未提及政府沒能用完預算的原因。
美國《星論壇報》:密西西比河危機
密西西比河縱貫美國南北,是世界第四大河流,也是美國最重要的水系。河流源頭所在地的明尼蘇達州最大報紙《星論壇報》(Star Tribune)最近發表一組數據可視化報道,呈現密西西比河面臨的危機。
報道稱,自2008年以來,河流上游有約400平方英里的森林、草原和濕地漸次消失,轉變成農場和房屋,周邊的許多湖泊也一併受到傷害。與此同時,一場官方和民間共同參與的保護母親河行動正在展開。
美國《洛杉磯時報》:兇殺地圖
“兇殺報告”(The Homicide Report)是《洛杉磯時報》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旨在記錄該市發生的每一宗凶殺案。讀者在其首頁輸入地址或受害者姓名就能搜索相關報道,了解案情。
該報還將每一宗案件在地圖上標註出來,並列出過去一年的被害者人數。截至6月28日的數據顯示,一年來總共有666人被殺。
編譯/周穗斌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拆解英國保守黨大選“輸相”,印度女生上重點高中有多難?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歐洲最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2017數據新聞獎入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