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于大多数受害者而言,都是不敢公开言说的梦魇。而在加拿大,当一部分性侵受害者鼓起勇气向警察报案,她们所发出的声音却被忽视与怀疑,甚至最终被认为是“口说无凭”。
6月22日,全球数据新闻奖(Data Journalism Award 2017)在维也纳的GEN峰会上颁布。11个类别的奖项中,年度调查奖授予了加拿大《环球邮报》的系列报道《无据可依》(Unfounded)。通过长达20个月的调查,《环球邮报》记者发现国内将近五分之一的性侵报案以“Unfounded(无根据)”为由被警方撤案,不同地区对案件认定出现明显差异。报道进而追问执法系统漏洞与责任,引发了加国舆论热潮,最终促成公共政策上的系列改变。
“无据可依”的性侵案
调查始于2015年6月15日,《环球邮报》记者偶然在一份关于警察局案件处理情况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性侵控告案件以“无根据”结案。
在加拿大,当警察完成对某个控告的调查,他们会使用一个代号来表示该案完结,“无根据”(Unfounded)就是代号之一,意味着警察认为原告的指控系空穴来风,犯罪并未发生。一旦以“无根据”撤案,在公开档案上便再也无法找到该案记录。这样“无根据”的案件也不会向加拿大统计局报告,从而影响到警方对犯罪情况的了解以及受害者服务资金补助。
以“无根据”处理性侵报案究竟有多泛滥?是系统性顽疾还是个别偶发现象?通过信息知情申请、分析官方统计数据和大量实地采访,《环球邮报》给出了答案:总体较高的“无根据”率与各地这一比率之间的巨大差异足以证明,加拿大警方对性侵案件的处理存在系统性问题。
用信息知情申请查证异常数据
调查伊始,得知加拿大统计局从2002年起便不再收录“无根据”案件数据,《环球邮报》转而采取向警察局提交信息知情申请的办法,以获得相关数据。从2015年6月起至2016年4月,调查团队分两个阶段,向全国1,119个辖区内的178个警察局发出近250封申请。最终,调查团队收到了873个辖区的回应,所得数据覆盖全国92%的人口。
团队为此制作了一个网上系统来收集与追踪收到的回复,然后输出数据集以作分析。
统计局曾向《环球邮报》记者解释其停止统计“无根据”案件的原因:警察对“无根据”的认定不准确,或者各地区标准不一,相关统计数据恐无意义。而通过信息知情申请得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尽管数据本身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以下两点毋庸置疑:
(1)性侵报案“无根据”撤案率无论是2002年之前还是至今都不准确,而这一情况关乎公众利益,应当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2)若性侵案件的“无根据”率有误,那么其他类型案件的认定也会有问题,且应受到同等程度的影响。然而数据显示,全国性侵案件的“无根据”率高达19.39%,接近人身伤害案件“无根据”率的两倍(10.84%),且远高于其他类型犯罪。
真正的“无根据”案件通常出现在恶性或虚假报案,其实并不多见。根据北美地区、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虚假报案一般只占总报案数2%到8%左右。《环球邮报》的调查表明,加拿大以“无根据”撤案的性侵案件比例高得不同寻常,使国内犯罪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用实例调查与采访挖掘深层真相
为进一步了解“无根据”率高企现象背后的原因,《环球邮报》记者采访了上百名对象,其中包括54名性侵受害者、警察、律师和法律学者、受害者、创伤与医疗专家、犯罪学家等。在调查具体案例过程中,记者还搜集了大部分案件的物证,如警察的书面记录、邮件、受害者医疗记录、法院文件、采访音频或视频,以及警察内部的专业标准报告等,用以交叉验证受害者讲述的故事。
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剖析,《环球邮报》结合专家意见指出,警察职业素养的缺陷、未能专业调查与处理性侵案件,成为导致高“无根据”率的重要原因。Ava是54名受访性侵受害者之一,创伤专家针对当年警方监控视频分析,在对Ava的询问中,警察不但没有向Ava传递出一种互信与安全感,反而只按照自己的议程主导整场询问,不断试图在Ava的表述中找出漏洞以强化自己对案件的先入为主的想法。
遭受创伤的个体通常会感觉难以回忆事故细节,而在Ava的事件中,警察并没有表现对相关状况的理解。警察群体这种理解的缺失,连同专业培训不足、过时的询问方法以及根深蒂固的“性侵迷思”(“Rape myth”,指一种对加害者、受害者与性侵行为本身的错误想法、偏见或刻板印象)等问题,无不是另一种加害方式。报道揭示,Ava的案例只是每年5000多个“被”“无根据”的性侵案件之一。
从数据到叙事:可视化、多角度与个人故事
经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报道用可视化地图呈现了全国总体、各省份及地区警务部门的“无根据”率,还以交互图表的形式对比并讨论了该比率与地区人口规模、警局女警数量的关系,以及地区数据五年内的变化。此外,报道包含一个搜索系统,读者只需输入自己所在地区,便可查到当地相应的“无根据”性侵案件数据。
调查并未止于披露数据。《环球邮报》随后对性侵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跟进报道,包括讨论因过量摄入酒精或药物而昏迷者的受侵害判定,揭露资源有限的市级警务部门所面临的系统改革困境,以及深入探讨借鉴“费城模式”的可能性等问题。
今年3月,《环球邮报》一篇交互网页式的跟进报道聚焦个体的故事。在调查的54个具体案例中,有36名受害者公开了自己真实身份,透过《环球邮报》向公众讲述自己的创伤经历以及向警察报案的遭遇。其中,25人的报案因“无根据”而被撤销,12人感觉在警察询问过程中受到责备或羞辱,11人未得到任何关于警察调查结果的反馈,仅有八人的案件得到有效处理。
报道后续
报道于今年2月发表,很快收到所涉及公共部门的回应。联邦政府承诺将拨出一亿预算用以打击针对性别的侵害与暴力。公共安全、司法及女性地位这三个内阁部门的长官均表示会在监管、培训和政策方面做出改善。截止到今年4月,国内三分之一的警局承诺,会对上千个性侵案控告重启听证,其中包括追溯到2010年的旧案。加拿大统计局也表示会继续追踪记录“无根据”的案件。
至6月,《环球邮报》仍在追踪报道并更新各地政府及警务部门至今所作出的各项具体行动,方便公众监督,如正在开展的旧案调查、听证会、向性侵受害者致歉、组建工作组来改善性侵案的调查方式等。
编辑/Ivan Zhai
全球数据新闻奖由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主办,是第一个对世界各地的优秀数据新闻及可视化实践作出嘉奖的国际奖项。同《无据可依》一起入围年度数据驱动调查奖的作品还包括:
The Death of a Prosecutor,阿根廷《民族报》(La Nacion)
Fake News and False Flags: How the Pentagon paid a British PR firm $500 million,英国新闻调查局(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ootball Leaks,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和欧洲调查合作计划(European Investigative Collaborations)
Race behind Bars,《纽约时报》
The Nauru files: Cache of 2000 Leaked Reports Reveal Scale of Abuse of Children,《澳大利亚卫报》
The Unlawful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s in Norwegian Phychiatric Wards,挪威《世界之路报》(Verdens Gang)
相关阅读:
直击GEN | 巧用公开数据,调查有方:2016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一览
直击GEN | VR、游戏、机器人写作:新闻新玩法效果如何?
还有5天截止!2016 GEN数据新闻奖介绍+往年获奖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