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舉行的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Investigative Reporters & Editors, IRE)年度大會上,美國奧斯卡獎電影《聚焦》(Spotlight)主角之一的原型、《波士頓環球報》記者Michael Rezendes介紹了13條與“線人”打交道的訣竅。全球深度報道網獨家發表中文版與讀者分享。

Michael Rezendes(左)與在《聚焦》中扮演他的好萊塢影星Mark Ruffalo(右)。
Rezendes是《波士頓環球報》“聚焦”欄目的調查記者。2002年,該欄目發表系列報道,揭發當地教會包庇性侵兒童的神父,獲2003年普利策社會服務獎,作為報道主要負責人的Rezendes與團隊成員共同分享了獎項。
事件在2015被改編成與欄目同名的電影,並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而扮演Rezendes的好萊塢影星Mark Ruffalo也因此獲得多項電影大獎提名。
Rezendes此後繼續潛心調查報道,並兩度獲得普利策獎提名,一次是在2006年關於追債行業的調查,另一次則是在2016年揭露馬薩諸塞州精神病看護體系的問題。

《波士頓環球報》“聚焦”欄目因揭發當地教會包庇性侵兒童的神父而獲得普利策獎。
以下是Rezendes的採訪秘籍,內容涵蓋如何找到知情人,建立聯繫,並保護他們的身份免遭泄漏:
1.其實人人都有告知的慾望,即便他們可能需要為此付出某些代價。你的工作就是找到讓他們發聲的方法。
2.真誠相待,不能虛情假意。對於他們需要透露的信息,你的興趣越大,他們就越有可能向你說出實情。
3.放低身段。如果消息人士抱怨媒體業或者你所在的新聞機構,讓他們說好了。他們一旦發泄完畢,自然會講出你想知道的東西。
4.提供支持。向你透露消息的人通常會感到焦慮和恐懼,你的工作就是要令他們安心,或者坦率地評估他們提供信息後會面臨哪些風險,並清楚解釋冒這些風險是值得的。
5.建立舒適的氛圍。這可能是個緩慢的過程,然而若要一個人放心地向你講述情況,先花一些時間讓他了解你這個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6.提前做好功課。在採訪之前,盡量閱讀一切與主題有關的資料,這樣一旦採訪對象提及某件事,或當一些信息出現在他提供的文件中,你才能及時辨別。
7.不要吝嗇你的讚美。用誇張的口吻告訴線人他們提供的信息有多重要,如此,說不定他們接下去會透露比你預期更為勁爆的消息。
8.別擺架子。尤其是在一些態度比較抗拒或不習慣於接受採訪的人面前,你完全沒必要裝得像個大人物一樣。
9.保持在線。要讓人們能夠輕易找到你,無論是通過報社熱線電話、社交媒體、電郵還是私人電話。
10.包容“瘋子”。許多主動向媒體報料的人也許真的是有點瘋瘋癲癲,但他們天馬行空的說辭保不準就真有其事,你只有耐心聽完才有可能知道真相。
11.如果掌握消息的人既不接電話也不回郵件,那麼就寫一封親筆信給他們說明情況。如果還是沒迴音,就再寫一封信告訴他們,你對某事件仍有興趣且需要他們的幫助。
12.登門造訪。在嘗試上述方法後,如果掌握消息的人依舊無動於衷,你或許可以登門造訪。千萬不要認為這會引起對方的敵意(雖然有可能出現這種狀況),反而有時他們會因此感到受寵若驚,因為你確實為他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如果無人應門,那麼就在門口留下一張手寫便條和有電話號碼的名片。
13.說明大局。一般而言,當認識到自己在行正義之事,或將以某種形式貢獻社會後,許多人都樂意分享所掌握的信息。
編譯/周穗斌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報道亞洲 | 前“聚焦”小組編輯演講:調查報道是我們無法放棄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