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選帶你看第一份“全球數據新聞調查”所反映的行業現狀與趨勢,了解英國《泰晤士報》如何迅速而有成效地策劃並完成大選專題報道,以及學習更高級的網絡搜索調查技巧。
歐洲數據與計算機輔助報道大會:全球數據新聞現狀調查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數據新聞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記者投身其中,但其中不少人缺乏在統計學或編程等領域的正規培訓。
這份名為“全球數據新聞調查(Global Data Journalism survey)”的研究,是第一次針對世界範圍內數據新聞現狀的調查,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學院教授Bahareh Heravi,以及開源圖表製作網站Datawrapper的聯合創始人Mirko Lorenz共同完成。他們對43個國家的編輯部進行調研,收集了181個新聞從業人員的問卷答覆,研究目的是為數據驅動新聞的未來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7月6日,研究的初步報告在於都柏林舉行的歐洲數據與計算機輔助新聞大會(Europea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Conference)上發布。報告顯示,78%受訪者的新聞從業經驗少於十年,只有11%超過20年。
其中,77%受訪者從事網絡媒體,在印刷媒體和廣播的分別佔8%和4%。32%受訪者所在機構擁有500名以上的員工。
在對各自供職機構的數據新聞現狀的評估上,46%受訪者表示其所在機構有專門的數據團隊,而這其中,70%的團隊只有不到五個人。全部受訪者中,只有5%所在的新聞機構有15人以上的大型數據團隊。
儘管8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數據記者,但只有18%自我評估達到專家水平。約44%認為自己擁有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數據知識,而26%自認為處於平均水平。
事實上,儘管62%受訪者新聞科班出身(96%擁有大學本科學歷),但只有一半曾接受過數據新聞方面的正規培訓。極少部分受訪者(且程度不一)接受過以數據為中心的技術方面的培訓,如數據分析、統計學、編程、數據科學或機器學習等。
可點擊此處閱讀該調查的初步報告。
英國《泰晤士報》:大選報道,如何做得又快又好?
4月中下旬,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突然宣布提前於6月8日舉行議會選舉。對於英國國內媒體來說,這意味着彼時他們只剩下六周來準備一個以往需要好幾個月籌劃、且涉及跨部門合作執行的報道專題。
在緊湊的時間表下,《泰晤士報》完成了《2017英國大選》專題,使得報紙網站的註冊、訂閱與閱讀量都有可觀增長,並且收穫了極高的讀者互動率。該專題有何亮點?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好大型專題的報道策劃?記者Basile Simon對其中主要的項目、所運用的技術以及專題最終達到的效果做了分享。
《泰晤士報》大選專題重在為受眾提供多元角度的信息與深度分析,具體體現在以下項目:
(1)與《星期日泰晤士報》政治組合作的“每日簡報”,每天下午5點發布,以與《泰晤士報》政治報道編輯早晨新聞簡報互為補充,進一步推送報上的其他文章,成功吸引了一批通勤的讀者;
(2)基於臉書即時通訊應用(Facebook Messenger)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根據訂閱用戶臉書顯示的信息,發送有針對性但可能不會在該用戶社交圈子裡出現的消息,如用戶所在選區的一些民意數據或相關報道等,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戳破他們的信息濾泡”;
(3)選舉結果的互動呈現頁面。該頁面無縫更新選情,能實時顯示已公布選區的投票結果,以及全國整體的情況。
(4)大選結果分析。通過利用投票與地理數據製作的“三元圖”,分析選民政見如何變得更加兩極化。
The Engine Room:網絡調查指南
網絡是現代調查研究的有效工具。然而就一般情況而言,網絡搜索所得的信息龐雜、過時、不準確或者不完整。The Engine Room的網絡調查搜索(Investigative Web Research, IWR)工具正是為應對以上情況而設計,目標是引導、幫助研究人員和記者查找隱藏的網絡信息,收集與儲存大量數據,或改進搜索引擎結果。
IWR主要提供以下幾方面的方法指導:
- 如何記錄和儲存網頁;
- 如何獲取關於網站所有者的信息;
- 如何從網頁中抽取結構化信息;
- 主要的調查數據庫;
- 高級搜索。
The Engine Room是一個國際性組織,旨在幫助那些以推動社會改變為目標的機構組織,更好地利用數據與科技來增加他們的影響力。
編譯/梁思然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拆解英國保守黨大選“輸相”,印度女生上重點高中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