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球數據新聞調查都有哪些發現?|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Print More

近年來,數據新聞發展得如火如荼,宛如新聞行業的一顆新星。那麼實際上數據新聞究竟處在什麼狀態?哪些人從事該工作?給新聞編輯部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對於這些問題,一直欠缺客觀數據研究。本期#每周數據新聞精選#將一窺首次“全球數據新聞調查”的初步分析結果,另外還會看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如何用數據可視化呈現全球變暖的證據。

全球數據新聞調查:數據新聞讓新聞變得嚴謹

全球數據新聞調查(Global Data Journalism Survey)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信息與傳播研究學院助理教授Bahareh Heravi與德國數據新聞專家Mirko Lorenz合作進行,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間訪問了全球43個國家的206名數據新聞從業人員,共收回181份有效問卷。

調查的初步統計結果在今年7月6日舉行的首屆歐洲數據和計算機新聞(Europea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Conference)大會上發布。

全球數據新聞調查受訪者分布圖,其中東亞地區只有韓國有一人參與調查

 

從僱傭關係看,64%的數據新聞從業人員屬於全職受雇,18%是自由撰稿人,12%是兼職,4%屬於臨時幫忙。他們中78%的人新聞從業經驗都在十年以內,其中佔比最大的是一至四年,佔總人數的48%。

至於教育背景,62%的人在大學以新聞為專業,其次是政治(15%),第三才是計算機/信息/數據科學/工程(12%),另有10.5%以傳播學和語言/文學為專業。

他們中超過80%的人曾接受專業級別的新聞訓練,至於數據分析、編程、統計學、數據科學、機器學習及數據可視化等方面的訓練則大多屬於“少量”(some)或“一般”(moderate)。

44%的受訪者認為其對數據新聞的了解高於平均水平,26%認為只是一般,只有18%的人認為自己是專家級別的人才。

至於發展狀況,46%的人表示,他們所在的機構已設立了專門團隊從事數據新聞;另有29%雖無專門團隊,但數據新聞已納入常規工作;只有7%的人表示其機構沒有任何計劃開展數據新聞。

在已經建立專門數據新聞團隊的機構中,多數(40%)團隊的規模為三至五人,30%是一至二人,22%是六至十人。

 

數據新聞到底有無實質性助益呢?

數量方面,65%的受訪者部分或強烈認同“數據新聞使其所在機構產出更多新聞”,只有13%的人持相反意見。

質量方面,90%的受訪者認同數據新聞增強了新聞的嚴謹性,91%的人認同數據新聞提升了所在機構產出新聞的品質。

 

新聞價值方面,83%的人反對“數據新聞損害傳統新聞價值”的說法。70%的人認為沒有數據他們無法開展工作。

 

《紐約時報》:夏季溫度分布變化證實全球變暖

炎炎夏日,你是否感覺現在的夏天越來越熱了?《紐約時報》7月28日發表文章“這不是你的想象,夏季正在變熱”(It’s Not Your Imagination.Summers Are Getting Hotter.),用數據圖告訴你:感覺是對的。

文章引用了一組每十年變動一次的的數據圖,顯示從1951到2015年北半球夏季溫度的分布越來越趨向於高溫。若以左邊代表低溫,右邊代表高溫,這60年間的正態分布圖正持續向“右”移動。

數據圖繪製者James Hansen博士頗具權威性,他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休科學家,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

Hansen博士的分析顯示,1951至1980年期間,北半球夏季各地區高溫、平均和低溫的分布各佔三分之一。然而到了2005至2015年,屬於高溫的情況達到了三分之二,有近15%屬於“極度高溫”。

數據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分布變得扁平,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各地區的氣溫更加多樣化所致。但也有人不同意,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能源系統分析師Zeke Hausfather認為,這是由於一些地區變熱的速度比其他地區更快。

無論如何,北半球夏季氣溫普遍升高是確鑿無疑的事情了。

原始數據:http://www.columbia.edu/~mhs119/PerceptionsAndDice/

 

編譯/周穗斌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數據可視化免費網絡教材 |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當數據新聞遇上影像 故事能如何呈現

《紐約時報》記者:數據新聞不存在半真實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