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十年前由娛樂新聞起家,2013年始建調查團隊的網絡媒體Buzzfeed,如今已成美國調查新聞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Buzzfeed內部,娛樂與嚴肅新聞內容兩者如何平衡?Buzzfeed的調查報道理念與操作跟傳統媒體相比有何不同?在11月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騰訊文化記者崔瑩與Buzzfeed調查報道主管Mark Schoofs談了談網絡媒體如何能做出優秀的調查報道。
原文標題“Buzzfeed調查報道主管:在美國做調查報道越來越難”,發表於騰訊文化及穀雨故事欄目,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
2006年11月,BuzzFeed網站在美國創立。今天,它已發展成為在全球18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的媒體公司,員工達到1300多人。據《商業內幕》報道,BuzzFeed網站月均瀏覽量超過90億,僅美國用戶就達7500萬,早就超過了《紐約時報》。
創立之初,BuzzFeed靠發布娛樂性質的榜單、測試題和熱門事件鏈接,吸引了大量用戶。2013年,BuzzFeed邀請普利策獎得主馬克·斯庫福斯(Mark Schoofs)加盟,組建調查報道團隊,報道嚴肅新聞。後者有在《華爾街日報》和網絡非營利媒體ProPublica工作的豐富經驗。
一開始,馬克·斯庫福斯的這個團隊只有幾個采編人員,現在有了二十多位記者,其中5位是普利策獎得主。報道範圍也在拓展:從主要關注英美到放眼全球。2017年初,BuzzFeed關於國際大公司仲裁程序的調查報道,獲得了普利策國際報道獎提名。
近日,第十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辦,馬克·斯庫福斯也到場並發表演講。以下為專訪內容:
要想成為優秀媒體,就必須生產原創新聞
穀雨故事:你曾說Buzzfeed調查報道團隊的使命是報道“優秀的新聞”,你如何定義“優秀的新聞”?
馬克·斯庫福斯:在我看來,“優秀的新聞”就是揭露、曝光那些不道德和違法行為的新聞。有些人遭遇不公,受到傷害,有時傷害特別深,對這些事進行的報道就是優秀的新聞。我也渴望做這樣的新聞。當然,針對某個突發事件做出的報道,如果全面、準確,也是“優秀的新聞”。
穀雨故事:BuzzFeed網站上的內容五花八門,既有娛樂新聞,也有嚴肅報道,一些有趣的貓狗視頻也頗受歡迎。作為BuzzFeed嚴肅內容的掌門人,你如何看待這個網站的定位?娛樂新聞和嚴肅新聞的比例是如何決定的?
馬克·斯庫福斯:那我問你,BBC如何決定娛樂新聞和嚴肅新聞的比例?BBC最受歡迎的不是嚴肅新聞,而是輕鬆喜劇和情景喜劇。BBC是同時製作新聞和娛樂節目的公司,美國的ABC、CBS 、NBC和Fox也是,所以同時製作娛樂節目和嚴肅新聞並不矛盾。
傳統媒體是這樣,我不覺得新媒體這樣就有問題。目前Buzzfeed的新聞和娛樂是各自獨立的兩個部門。Buzzfeed的娛樂內容做得非常好,希望我們也能同時做好嚴肅新聞。
穀雨故事:BuzzFeed的娛樂新聞和嚴肅新聞面向的是同一批用戶嗎?
馬克·斯庫福斯:我不這樣覺得。我們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每則新聞面向的受眾都是不同的。
即使同樣是嚴肅新聞,不同的內容也可能面向不同的用戶。關注英國最近政局變化的用戶,可能不會讀關於美國健康體系改革的報道;對發生在俄羅斯的事件感興趣的讀者,可能不會對美國醫院醜聞調查感興趣。但我想,在網絡上,通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工具,每個新聞報道都可以吸引特定的受眾。
穀雨故事:BuzzFeed在2006年成立後,主打娛樂內容,而2013年,BuzzFeed開始增加調查報道。在你看來,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
馬克·斯庫福斯:BuzzFeed網站的創建是有實驗性質的,並不是說創始人一開始就制定了詳細計劃,要讓它變成今天的樣子。
隨着不斷發展,BuzzFeed開始盈利,成為一家中型規模的媒體公司。公司領導層逐漸意識到,要想成為一家優秀的媒體,就必須要生產原創新聞。BuzzFeed的創始人喬納·佩雷蒂對新聞很感興趣,也相信新聞的力量,所以他請本·史密斯來做新聞主編。在後者帶領下,BuzzFeed的新聞團隊從無到有。
當然,從純商業角度來說,有些廣告商只青睞流量高的娛樂內容,並不喜歡嚴肅新聞,但還是有些用戶不喜歡娛樂,就想看嚴肅新聞。而BuzzFeed之所以增加嚴肅新聞的內容,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創始人喬納·佩雷蒂喜歡嚴肅新聞,想做嚴肅新聞。

BuzzFeed手機客戶端截圖。來源/騰訊文化
目前看來,因為有了這樣的轉變,我們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從受訪者對我們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們知道BuzzFeed,也知道BuzzFeed在做嚴肅新聞。
“我們不做標題黨”
穀雨故事:你認為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調查報道有區別嗎?
馬克·斯庫福斯:優秀的新聞都一樣。如果你是報社記者,如果你希望你的報道有人讀,就得把它寫好。網站記者也是這樣。總體而言,報紙、雜誌和網絡的調查報道區別並不是很大。
兩種形式的報道最大的區別是,在網絡媒體,記者可以了解他們的報道是否有人讀,有多少人讀,可以思考人們為什麼要讀這些報道。這些信息非常有價值。
穀雨故事:BuzzFeed如何衡量某篇調查報道的影響力?流量在其中會佔多大比重?
馬克·斯庫福斯:我們當然希望很多人讀我們的報道,我們也在乎流量,但我們在選擇題材時,不會因為某個題可能有很多人讀而故意去做,也不會因為某個題讀的人可能不多而放棄。我們做決定的標準,是我們認為這個題材很重要,有新聞價值。一旦做了決定,我們就盡量將報道做透、做好。
衡量調查報道影響力的方式有很多,不單由流量來決定。我們的一些調查報道影響了政策的制定,對促進社會變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這類稿子的流量有時一般,甚至很低。
就BuzzFeed整體而言,網站是在乎流量的——所有的網絡媒體都會在乎,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得維持下去。但我們相信,如果你報道優質新聞,以權威身份告訴人們他們不知道的事和重要的事,他們會讀的。獨家新聞讓流量增加,就是這麼簡單。這也是被我們的商業模式證明了的。

Buzzfeed總部一角。來源/Reuters
穀雨故事:要做出一篇成功的調查報道,你覺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馬克·斯庫福斯:最關鍵的是要選好故事。成功的調查報道有90%是因為選擇了正確的故事。
在考慮選題時,你要問自己:這是關於傷害的嗎?是關於對人們的身體傷害的嗎?這是關於金錢的嗎?是關於很大一筆錢的嗎?如何量化這些錢?誰對這個事件負責?這個調查是之前沒做過的嗎?這個事會讓人驚訝嗎?
然後你要考慮如何獲得這個故事。你有線人嗎?有人會泄密嗎?你的選擇要值得你和編輯付出一年多的時間去調查。
我也會讓記者們思考,要做的這個調查報道最好的結果是什麼,最壞的結果是什麼。要知道,選擇了一個報道,就意味着你放棄了很多其他的報道,所以我們會花很多時間精力選擇題材。我會讓更多記者同仁參加討論,解釋為什麼一些故事要比另一些更有價值,以及如何做好這些報道。
穀雨故事:在標題製作等方面,你們如何讓在網上傳播的稿件更吸引人?
馬克·斯庫福斯:很顯然,假如人們對我們選的題材不感興趣,無論標題怎麼起,他們都不會讀。
在解決了這一點之後,起標題時,我們盡量用真實的標題,不做標題黨。我們承諾:標題的內容就是報道的內容。我們會盡量起讓讀者有代入感的標題。此外,每篇報道我們都嘗試用多個標題,然後盡量保留最口語化的那個,但我不會花很多時間考慮這些。我們也講究寫作的技巧,盡量將故事寫得清楚、優美。
穀雨故事:BuzzFeed對調查記者有工作量要求嗎?他們都來自傳統媒體嗎?
馬克·斯庫福斯:調查報道工作做得好還是壞,不是由我們報道的新聞事件數量,而是由它的質量決定的。我們的記者沒有硬性的工作量要求,收入不會和寫稿篇數掛鈎。他們都很敬業,工作很努力,我們的原則是盡量把活干好。
我們的記者有些來自傳統媒體,但不全是。他們介於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之間,但即使是年輕人,也都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所有人來這裡之前,就都做出了不少成績了。我們不招剛畢業的學生,也許以後會,但目前還不會。
穀雨故事:通常來說,你們做一篇調查報道需要多久?

BuzzFeed在對美國環球健康服務公司進行調查時,獲得了醫院員工打病人的視頻。來源/騰訊文化
馬克·斯庫福斯:舉一個例子,我們調查過美國最大的連鎖精神醫院——環球健康服務公司(UHS)。這家公司2016年營業額達到80億美元,擁有超過200個營利性精神醫院。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做了五百多個實地採訪,拿到了二十多個監控視頻,其中包括醫院員工動手打病人的片段。我們也拿到了上千份文字資料。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事實核查,還聘請了兩位律師給報道提建議。這些都需要很多時間。
現在做調查報道越來越難
穀雨故事:本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數據,你認為數據分析對調查報道起到了什麼貢獻?
馬克·斯庫福斯:記者採訪了某人,得知發生了某種情況,但它發生的幾率有多大?記者不可能去做1萬個採訪,而數據有時可以說明它是否會大規模出現。因此,數據可以量化記者所調查事件的發生頻率,為報道增加實證的骨架。
有時從數據本身就可以看出問題。我曾得到一些數據,它們來自醫療保障機構收到的賬單。通過對它們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哪些人在造假騙政府。
穀雨故事:從全球範圍來看,你認為調查報道目前面臨哪些挑戰?
馬克·斯庫福斯:有兩方面的挑戰。首先,越來越多的調查報道記者入獄或遇難。在很多國家,做記者是很危險的工作。記者線人的處境也越來越差,也面臨入獄和遇害的危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另外,數字革命讓政府和其他機構能“跟蹤”記者,發現記者和誰通過話。政府和機構也可以藉助數字技術隱藏信息。所以數字世界被操縱和掌控,是調查報道和新聞業所面臨的另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美國,政府很難關閉某家網站,但政府會跟蹤記者和記者的信息源。這種情況較少,但是發生過。我們遇到過政府對我們的報道非常生氣,竭力阻斷信息源,阻止線人提供更多信息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在和線人聯繫時不得不格外小心,因為後者可能因此丟掉工作,甚至入獄。
穀雨故事:這種狀況是在特朗普執政後發生的嗎?
馬克·斯庫福斯:在奧巴馬執政時期,記者就已經備受指責,現在記者的處境越來越糟。我已經注意到,政府向公眾公開的信息越來越少。
特朗普政府也特別在乎政府信息是否會被泄露。他們曾公開表示,如果信息被泄露,會開展內部調查,處罰泄密者。在特朗普治下,做調查報道可能會越來越難,但目前還需要等等看,然後再下判斷。總體來說,現在在美國做調查報道的形勢並不樂觀,我想在全球範圍內大概也是如此。
撰文/崔瑩(騰訊文化)
編輯/陳默(騰訊文化),梁思然(GIJ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