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調查記者的十條合作黃金法則

Print More

近年來,新聞機構之間的合作獲得了不錯的反響,為讀者呈現了許多更準確、更有影響力的報道,也讓只憑一己之力難以做成的報道得以面世。以下這十個小技巧,是我們從全球500多名記者的合作經驗中,總結出的精華。


一、主動出擊

不要乾等着別人來找你合作,讓好的故事和選題爛在肚子里。如果你擁有有價值的信息和合作潛能,就應迅速選定你想合作的夥伴,並向他充分展示你是合作的不二人選。這個過程不用很正式,應該快速完成。主動邁出第一步聽起來容易,但是對我們這樣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來說,往往是最難的。當你克服這一關時,你可是幫了自己一個大忙:曝光了離岸財務信息並引發全球關注的Bastian ObermayerFrederik Obermaier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認識到,兩人揭發一個巨大黑幕畢竟有些勢單力薄,而全球記者網絡如此龐大,所以他們把自己手中的線索主動遞出,向外尋求合作

二、尋找最佳合伙人

最好的合作夥伴不一定非得是一流媒體的大牛記者。他/她可能是一個來自小型媒體的年輕人,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自由撰稿記者。有時,選擇與年輕人合作更好,因為他們往往更有野心和創造力,懂得隨機應變。找合伙人就像尋找線人一樣,找出共同愛好,查一查對方背景和口碑,最好選擇一個與你技能不同的人,形成互補

三、慷慨大方

把你的期望和計劃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並根據需要更新相關條款。

合作時,要專註於故事整體,而不是光顧眼前的利益,要儘可能地幫助你的合作夥伴,就好比為自己盡職盡責一樣。通常情況下,如果你很大方,你的合作夥伴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盡其所能。

無論他們的參與形式如何,都要給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署名。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認可,這點很重要。他們會欣賞你的處世風格,這有助於把團隊凝聚力保持到最後一刻。而且,他們會以實際行動作為回報,並把這種協作精神傳遞給別人。

四、思路清晰

想清楚你對合作夥伴的期望:出版的時間安排(包括時區差異),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透明度,等等,並把它們寫下來。在最後繁忙的衝刺階段,這將會是一個有用的提醒,也算是對你的同事和編輯們許下一個更有效力的承諾。請務必根據需要更新這些條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注意事項:儘可能只用少數幾個工具溝通,或者只用一個,這樣才能保持信息清晰互通。做事應當以效率為先,避免官僚作風。如果沒有定下明確的目標,不要組織會議。在溝通中,儘可能地表達具體一些。你告訴合作夥伴越多你的所讀所想,他們的完成度就越高。

五、遵守承

想清楚自身的局限性。請記住,對可用的資源、時間和工具了如指掌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不想兌現自己說過的話,尤其是無法按時完成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時,你隨時都能找到好理由。但是記住,守信是建立團隊之間信任的基石。

六、樂於分享

這意味着,你和你的合作夥伴之間不能有秘密,不要把好的內容和線索藏着掖着、秘不示人。顯然,文章發布以後,每個人都會發現你隱藏的東西,這會使你之前建立的團隊關係前功盡棄。此外,你還可能會錯失從別人的反饋、背景調查和意見分享中受益的機會。如果你實在不能共享信息,請說明原因。在發表前,與你的合作夥伴共享稿件,並在合作過程中保持透明。

七、預風險

在正式展開合作之前,先與你的合作夥伴協商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果你正在處理幾名記者收集的信息,要謹慎小心地處理所有文件和數據,要特別注意信息來源和信息內容,確保這是可以分享的。媒體世界不是迪斯尼樂園。如果接受不了合作所要遵從的條款,那就不要與人合作。與新人合作總是像下注一樣,存在不確定性。大多數人都能互相尊重,也不會把你們寫的故事搞砸,但與新手合作或多或少都有風險。如果準備好與他們合作,要意識到這一點,並說服你的編輯,為了構建一個偉大的作品,這些風險值得承擔。有些故事只能通過合作夥伴來講述。通知你們的項目經理並讓其感受到他們是故事的一部分,他們的許可是項目開展的根本。作品出版後,與他們分享成果與喜悅。

八、配合節奏

媒體世界競爭激烈,有時你的潛在合作者就是競爭對手。有的時候,不同崗位的工作節奏差異可能會很大,例如電視紀錄片製作人往往需要數周或數月的的時間來完成作品,而時事記者只有很短的時間來完成報道。如果你和你的合作夥伴存在這種差異,那就放棄合作吧。

九、靈活應對

用積極思維應對每一個挑戰,這將有助於把每個人的積極性保持到最後。

合作雙方不一定要在各自的媒體發布相同的故事,你們可以在不同的平台發表不同的作品。你們所服務的受眾和觀點也不一定要保持一致。

靈活性也至關重要。與不同性格、文化背景和經驗水準的人合作比你想象的要難得多、耐心一點。

合作往往會出現意料之外的事。項目可能會在最後一分鐘出問題,又或許一個重要的確鑿證據會在最後關頭浮出水面。養成敏捷的判斷力,並定期評估你的項目是否能達成目標。不要驚慌。

十、保持自信

你的思維方式會直接影響你的作品成果。合作是人與人的互動,如果你從一開始就疑神疑鬼,夥伴關係就會變得很僵。但是,如果你用積極的態度來處理每一個挑戰,分享你對某個話題的信念和熱情,並表現出同情心和善意,你就能激勵你的合作夥伴,讓他們用同樣的態度來工作。這樣還能形成正面反饋,他們的態度也能時常鼓勵你。

溫馨提示:幾乎所有上述內容也都適用於新聞編輯部或大型媒體集團之間的合作。

 

編譯/黃立旖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新聞采編與技術人員怎樣合作無間?專業機構提供十條建議

報道亞洲 | 數據新聞走向何方?“故事為核,跨界合作”

8個Poynter數字記者力薦必備工具 | 乾貨

 


本文作者是來自巴西、中國、瑞士和墨西哥的調查記者。他們曾共計在數十個項目上與500多名同事合作。這些報道有些是只有兩名記者參與的小項目,有些是較大型地下煙草交易、洗車行動,以及離岸財務項目。他們現在都是斯坦福大學JSK研究員隊伍的成員。 JSK的傳播負責人和集團顧問Djordje Padejski對這篇文章也有貢獻。本文首發於Medium,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發布。

Guilherme Amado是巴西O Globo日報的調查記者。 2014年,他開發了一個基於WhatsApp的網絡Narcosur,連結報道有組織犯罪活動的拉美記者。 2016年,他參與披露巴西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腐敗事件——“洗車行動”,是跨國報道團隊中唯一一名巴西成員。

馮欣曾是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的記者,深入報道商業領域和公共事務。此前,她還擔任過英文版《中國日報》的多媒體記者,並獲過三次全國新聞獎。

Titus Plattner是一名調查記者。此前,他曾在瑞士的兩家周日報紙Le Matin Dimanche和SonntagsZeitung的調查小組工作。自2013年起,他參加了多項離岸財務項目及歐洲財務文件深度調查如盧森堡稅務和瑞士項目的報道。

Mago Torres是來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和教育家。她是墨西哥記者網絡Periodistas de a Pie的創始人之一,曾在跨國深度報道協作機構擔任項目研究員,並幫助我們設立GIJN資訊平台。她還曾組織墨西哥城伊比利亞美洲大學的新聞項目。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