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去年6月震驚全國的杭州豪宅保姆縱火案,將於2月1日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開庭審理。此前12月的初次庭審剛開始,該案被告保姆的辯護律師因管轄權異議退庭抗議,導致庭審中止。
1月28日,財新發表特別報道《逼近保姆縱火案真相》,回答了本事件中最關鍵、然在迄今為止媒體報道中尚未被理清的問題,即:“從女主人報警到母子四人屍體被發現,中間的兩小時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回答,是解開向誰問責、如何問責等後續問題的第一步。

財新報道截屏
2017年6月22日清晨5點,杭州藍色錢江小區一處住宅內發生保姆縱火案,造成女僱主及其三個子女(分別為10歲長子、7歲長女、4歲幼子)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保姆莫煥晶,34歲,廣東東莞人,因嗜賭負債纍纍,在被害人家中工作期間曾多次盜竊財物。6月28日,莫煥晶因涉嫌放火罪、盜竊罪兩項罪名被批捕。由於火災發生在高檔住宅小區,後果慘烈,犯罪嫌疑人是保姆這樣的身邊人,縱火動機荒誕,種種因素令此案受到全國關注。
從事發的2017年6月到如今,較為深入可靠的媒體報道可見於《錢江晚報》、《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北京青年報》、《中國經營報》等。浙江省級媒體《錢江晚報》派出大批記者前往現場調查事件,迅速及時地發布了系列報道,提供許多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包括起火點、受害者的最終位置、消防員救援過程等 。隨後,其他媒體報道探討的問題包括高層住宅建材與消防保障、家政系統管理、事發小區“藍色錢江”背後的綠城服務物業的責任等。
《錢江晚報》、《三聯生活周刊》、《界面新聞》都曾提出過與上述財新報道相同的質疑:從火災發生到救人之間真正發生了什麼。但或許是囿於當時調查時間、官方公布的相關信息有限,未能完全還原事件,或是核實每項信息,面面俱到。

《錢江晚報》2017年6月24日A0002版《熱點·藍色錢江放火案追蹤》報道。來源:《錢江晚報》
梳理時間線
財新最新的深入報道透過現場調查、訪問親歷者、和檢查通話和監控記錄、官方通報等多方信息,交叉核實 , 清晰細緻地梳理了事件時間線,較以往媒體報道更為全面。 報道還原事發情景,從起火、報警、到救援各方每項行動的時間點, 配以動畫和信息圖,直觀地還原火災過程,讓人對住宅戶型、起火位置、蔓延狀況、保姆逃離及消防員救援步驟等一目了然。
釐清責任
財新透過查詢官方資料,訪問專家,分析媒體所提到的各種救援障礙,釐清各方責任, 指出救援失敗是導致了這場人命悲劇的重要原因,這包括小區設施缺陷、物業應急處置能力不足、消防員入屋救援行動的專業度、消防員對火場有無受困人員的判斷失誤等。其他媒體的報道多少提及了這些問題, 但是有欠全面 。
此外,財新還發現了新的問題,如小區設計對救援的阻礙,小區消控室員工疏忽等,為追問救援責任提出更多有力理據。
放火的保姆莫煥晶供述動機是為了讓自己救火,從而建立向女主人朱小貞借錢的理由。財新的報道引述林家聘請的律師分析,結合接警記錄、小區監控、保安與鄰居提供的信息、火災現場痕迹等證據,指出多處疑點,認為她自述的救火行為並不可信。
財新引杭州市公安消防局公布的救援細節指出,藍色錢江小區的設計成為阻撓消防救援的第一道關卡。接警後及時趕到現場的消防車被擋在小區上鎖的鐵門外,消防員需費時破拆鐵門,原設計中的消防通道被改建成草坪。
去年有多篇報道根據對消防員的採訪,報道了消防員如何分成兩組,分別從主入戶門和保姆房門嘗試攻入住宅,並因考慮到強行破拆主入戶門會有火勢蔓延的風險,而最終只能通過保姆房內攻。而財新諮詢消防專家意見指出,根據戶型圖,主入戶門和保姆房門處於同一方向,並不可能像消防員擔憂的那樣形成空氣對流而增大火勢。
此外,財新補充,根據鄰居、保安、受害者家屬等人的敘述,以及記者獲取的一份急救中心通話記錄,房內有人被困這一消息在滅火過程中“斷線”,現場消防員、藍色錢江消控室和急救中心醫務人員相互之間都存在信息不對稱,不能有效溝通。
明確問責
財新這份報道珍貴之處在於,在事件在公眾輿論中逐漸失焦、且有淡出公眾視線之趨勢的當下,沒有放過事件遺留的任何一個疑點,舉證嚴謹,敘述具體,語言簡練,不偏不倚地還原事件原貌,對細節“錙銖必較”。報道最後呼籲官方公布調查結果,明確問責,真正履行新聞媒體“追求真相”之職。
編輯/Ying Cha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