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社普利策獲獎報道《血汗海鮮》
2016年,美聯社Martha Mendoza及其團隊共四名女記者耗時18個月,調查起底東南亞漁業奴役勞工黑幕,發布系列報道《血汗海鮮》,觸發司法調查,最終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漁工,她們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獎。
在我們的“深度報道錦囊”系列視頻中,普利策獎得主、美聯社調查記者Martha Mendoza曾詳細分享過調查人口販賣的五大技巧:
美聯社的報道引發了空前影響,關鍵的一點是,在揭開奴工悲慘遭遇的同時,追蹤並解開了從漁業公司、中間商、加工企業到零售商等完整盈利鏈條的運作方式。在印尼班納吉島上採訪被囚漁工後,為了解水產去向,記者利用衛星數據記錄漁船的行蹤,還親身跟蹤其中一艘船到泰國港口;她們也曾藏身小卡車後,跟車去到冷庫、工廠和泰國最大的漁業市場,甚至跟着加工海鮮到了美國。
這種針對供應鏈的調查,一直以來都是調查性新聞的富礦。所謂調查供應鏈,即是要探究我們購買的產品與其創造環境之間的聯繫,質詢產品生產企業與其供應商之間的網絡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包括奴役勞工、環境犯罪、貪腐和侵犯人權等行為,從而監督企業運作,推動企業透明度的提升。這其中可能涉及原材料供應商,將材料轉化為產品的公司,存儲設施和配送中心,以及將最終產品帶給消費者的零售商等多方參與者。
無論對記者還是報道對象而言,調查供應鏈包含許多潛在危險。在上述美聯社《血汗海鮮》案例中,記者需要避開漁業公司耳目,冒險秘密登島採訪被囚漁工;還要提防荷槍實彈的港口保安,逃脫過漁業公司的快艇追趕。遠洋漁業暴力盛行,因擔心報道發表後,漁業公司會對被囚漁工不利,美聯社甚至決定延遲發表報道,首先尋求國際移民組織和印尼海警協助營救漁工。
除此以外,在很多情況下,一旦供應鏈上的犯罪行為被曝光,涉事企業的一般做法是迅速與當地工廠切割,以完全不知情為由推卸責任,並馬上斷絕與工廠的生意合作。而這種做法只是直接導致成千上萬名工人失業。如此,報道不單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還使受害者處境惡化。
總而言之,供應鏈的複雜性,既意味着潛在故事,也要求記者進一步提高報道的技術和手法以解答覆雜問題。為此,全球深度報道網資源庫收集並發布了相關數據庫、數字工具和經典調查案例,以期為報道供應鏈的記者指點迷津。深度君在此列舉其中幾個數據庫供參考,完整資源請點此瀏覽。
這是一個全球貿易數據庫,包含美國、墨西哥、印度、中國,以及中美、南美州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包括陸、海、空貨運的各項信息、貿易趨勢分析,並會為媒體人提供數據可視化方案以揭示貿易關聯等。
號稱全球最大的企業開放數據庫,現收納超過1.5億家公司的信息,並在持續更新中。
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er
這是一個全球性商業與人權研究中心。用戶可以根據議題和公司名稱檢索該中心在各地的調研項目及相關報告。網站提供包括中文在內八種語言的內容。
SOMO是荷蘭的一個獨立、非盈利研究機構,英文全名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跨國公司研究中心),致力於與全球各地的公共利益團體合作,提供研究、培訓和建議等服務,推動各地政策和法律改革,改進供應鏈的結構。在SOMO網站上,用戶可以查詢到與其合作的公民社會組織的信息。
Open Source Map是一個製圖工具及供應鏈地圖案例庫。用戶只需免費註冊,就可以製作自己調查領域的供應鏈地圖。
更多數據庫和報道案例,請見gijn供應鏈報道資源集。
除此,你還可以參考以下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