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清萊被困洞穴的新聞牽動國際社會的心。12個男孩與他們的教練在山洞中被困17天,救援難度極高,各國都派出了精英潛水隊前往參與救援。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將給讀者分析BBC、《紐約時報》等媒體所做的可視化作品的優劣,同時,也看看Al Jazeera如何把全世界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的活動呈現在一個可視化作品里。
救援泰國被困足球少年
泰國洞穴救援是一個天然適合用可視化來表達的好故事,然而,要將這個故事顯著的特徵表現出來,並非易事,例如:這次救援的挑戰是什麼?有什麼應對的策略?與在其他地區的救援相比,此次救援有什麼獨特性?此外,還有一些基礎問題以及專業性問題需要解釋,例如:少年們被困的地點離洞口多遠?洞穴中每一段通道上的凈空高度是多少?
將這方方面面都照顧到的可視化作品屈指可數,Junk Charts的商業分析作者Kaiser Fung就以洞穴救援事件中,BBC、《紐約時報》、《南華早報》、《海峽時報》製作的解釋性可視化新聞做了個全盤對比,作者發現,這些作品各有千秋,但讀者需要把它們全看一遍,才能把事件的全貌摸清楚。
BBC用縱向的圖表明了救援路線,這種模板很受媒體的青睞,因為它符合設計地圖的美學標準。然而,這個可視化並沒有將洞穴的地理位置表現出來,設計師可以增加一個小圖,把這個地點在泰國地圖上點出來。另外一個敗筆是缺乏了“人”,此次救援的驚心動魄之處,正在於人們採取的“行動”,但在BBC的可視化中缺乏體現。
《海峽時報》從事件的一個切面概述全貌。他們收集的數據很矚目,上面說到的基本問題都有提及。
但如果你和作者趣味相投,傾向於關注在這個事件中人們的努力和行動,那你應該會喜歡BBC的作品。設計師在這個可視化中,把救援隊伍的策略、交接動作、水下經歷,交待得十分完整。
麥加的朝覲飛行之旅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兩百萬的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因為有便捷的航空旅行,從前騎駱駝得花上好幾個月的路程,今天已經縮短成幾小時。據統計,去年有94%的朝聖者選擇了空中飛行,5%陸地交通,1%海上航行。
去麥加做一次朝覲是每個穆斯林畢生的願望,也是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這一地表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每年能吸引多少人前往麥加?
Al Jazeera的統計顯示,從1995年到2012年,朝聖者的人數從180萬增長至310萬,他們用統計圖表呈現了這個急速增長的趨勢。然而,2013年經歷了人數的大幅下跌,記者們分析,這是因為麥加在進行擴張工程,預計2020年才能結束。
我們可以從一張飛機座位示意圖,來理解朝聖者的來源分布,他們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阿拉伯國家:
可是要將這麼多人帶往聖地,要多少航班才能承載呢?Al Jazeera的可視化項目統計了所有前往吉達和麥地那市的航線,就拿2018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來說: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共計有16888次航班,最忙碌的是8月13日,共有524次航班。平均來說,每天上午11點至12點是高峰期。但是各國的穆斯林航線不同,Al Jazeera順勢建立了數據庫,讀者們可以在最下方的搜索欄里選擇自己的國家,看看各國的航線是如何運轉的。
編譯/Lizzy Huang
編輯/Vickie Lia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