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聞”:打造一塊原創深度新聞的試驗田

Print More

移動互聯時代,媒體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掌上閱讀漸成主流,受眾獲取信息日益便捷豐富,但與此同時,內容趨於同質,泥沙俱下真偽難辨。當此之際,澎湃新聞”“紅星新聞相繼上線,以打造全國有深度與思想的新聞平台為發願,在內容、渠道等模式上屢屢創新,頻獲業界關注,成為國內媒體轉型的澎湃模式”“紅星路線

在此背景下,2017629日,老牌媒體《揚子晚報》推出對標紅星新聞澎湃新聞的融媒體產品紫牛新聞紫牛取自揚子牛的諧音,意即《揚子晚報》為讀者俯首甘為孺子牛),致力於生產原創深度內容。

2017年的《揚子晚報》,已不再是過去一紙風行的單一紙媒,而是報紙、官網、官微、官博和新媒體客戶端融合的全媒體矩陣,用戶總數超過2000萬。縱然閱讀載體有所變換,但紫牛新聞這個全媒體品牌,自誕生之日起即承報社卅載積澱,可謂一出生便風華正茂

一年多來,紫牛新聞踐行《揚子晚報》創刊伊始立下的“365天一天也不讓讀者失望的諾言,共發布超過450條深度新聞報道,330多條原創新聞短視頻,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大量稿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等中央級媒體轉載,與@央視新聞調查 @俠客島 @南方周末 等媒體被評為微博大觀最佳深度報道媒體”“2018騰訊區域影響力峰會新媒體卓越傳播大獎

傾報社之力 集各方所能

2017年6月27日、28日,為了配合“紫牛新聞”的上線,《揚子晚報》連續兩日利用頭版主圖造勢,刊登創意懸念廣告,吸引7000人參與競猜,並於6月29日當天整版封面揭曉答案。

不僅如此,“紫牛新聞”上線的消息還在《揚子晚報》微博、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全媒體平台上發布。在南京地鐵三號線和四號線的站點,“紫牛新聞”的廣告牌也同步登場,引起南京市民關注。

“紫牛新聞”是在《揚子晚報》熱線新聞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熱線新聞部的前身是機動新聞部,這個部門的成員多為擁有10年以上新聞經驗的資深記者,熱線新聞部主任陳迪晨擔任紫牛新聞主編。

 

“紫牛新聞”團隊

熱線新聞部最初只有9個人,2017年6月中旬,揚子晚報社陸續從其它部門抽調5名精兵強將,包括南京大學博士、長期報道國際新聞的專家型記者宋世鋒,從新媒體部調來的90後文字編輯張冰晶和視覺設計編輯萬惠娟,原《揚子晚報》攝影記者、圖文功底俱佳的劉瀏,作為《揚子晚報》深度融合轉型的一把尖刀、一支特戰隊,共同構成“紫牛新聞”的核心力量,旨在打造一塊原創深度新聞的試驗田。

 

《揚子晚報》頭版力推“紫牛新聞”

 

為了加速“紫牛新聞”的成長,《揚子晚報》每個部門都有考核要求,每月要向“紫牛新聞”提供一定數量的符合要求的稿件。“紫牛新聞”還有一個優勢,即《揚子晚報》在江蘇具有強大影響力,每個地級市都建有記者站,這些記者站的記者和“紫牛新聞”團隊保持着密切聯繫。在大本營南京之外的省內城市,記者可以與“紫牛新聞”合作,優質稿件在“紫牛新聞”平台發出。

 

多種形式 多點分發

與《揚子晚報》紙媒不同,“紫牛新聞”所關注的不儘是大事要事,更關注有關注度和話題性的內容。在文字風格上,其強調新銳,希望帶給讀者“悅讀”體驗。從內容形態上來說,作為一款以新媒體為主陣地的品牌,其整合文字、圖片、視頻、H5交互等較報紙形式更多樣的原創內容。

 

紫牛新聞slogan:“在這裡遇見不同”

 

“紫牛新聞”也是各種新媒體形式熱切的嘗試者。目前,“紫牛新聞”並沒有單獨建立手機客戶端運營,而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官方微博、揚眼App、揚子晚報網、騰訊視頻、秒拍視頻以及新華報業集團旗下的交匯點App等全媒體矩陣平台上的多點分發機制完成渠道建設。

南京地鐵站投放的“紫牛新聞”廣告

在內容的發布上,“紫牛新聞”在《揚子晚報》微信公眾號首發,“紫牛新聞”公眾號轉載,《揚子晚報》、揚眼App以及揚子晚報網等平台跟進發布。針對不同的平台,編輯會修改標題改進排版,以適應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如今,《揚子晚報》紙質版A3版均為“紫牛新聞”專版,在頭版的主圖上,也有着“紫牛新聞”的醒目標誌。

 

人財技術 保駕護航

以前做新聞以報紙為主平台,現在投身新媒體後,新聞發布渠道驟然增多,這對記者編輯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揚子晚報》專門開發了新的發稿系統,供“紫牛新聞”團隊使用。新的發稿系統能跟蹤每條稿件在現有渠道發布的時間軸,“紫牛新聞”記者所采寫的每一篇稿件,經過不同的渠道分發後,都會在這個系統里留下詳細的信息,包括發布時間、閱讀效果、編輯痕迹等,也就是說,這個系統能完整呈現“紫牛新聞”所生產內容的分發路徑。

新的發稿系統不僅有利於采編考核,還會為記者發稿帶來便利,以前記者采寫的稿件發出來後就結束了,而現在還有後續步驟,記者可以看到自己勞動成果的傳播效應。這些結果也能為記者日後的新聞采寫提供借鑒,讓大家知道讀者喜歡哪種類型哪種文風的稿件。新的發稿系統還可以直接生成H5模板,這樣,內容的呈現方式會更加豐富。當“紫牛新聞”的經驗成熟後,這個新的采編系統將會在全報社推廣使用。

做深度報道需要資金支持,除了人員增配和技術支持,《揚子晚報》還承諾在稿件等級評定上向“紫牛新聞”傾斜,以激發團隊活力,吸引更多的記者向“紫牛團隊”供稿。

 

堅持接近新聞核心和不一樣的視角

儘管是新媒體的產物,但起步之初,“紫牛新聞”即區別於短平快的信息,一直致力新聞事件、新聞人物和故事的深度調查採訪,強調精耕細作,以大國工匠之心打造每一件產品。僅一年有餘,“紫牛新聞”在謠言粉碎、傳遞溫度、追擊熱點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少經得起時間和事實檢驗的重磅作品——

2018年2月,《賣魚西施走紅:20歲的顏值,40歲的雙手》一文,在最庸常的生活圖景里,發現了普通人靈魂的美麗,沉靜筆墨勾勒出的不僅是賣魚姑娘清麗的面容,更是在這個浮躁而功利的時代里,表現出的難得樸實、安然自足,用勤勞的雙手與家人一起奮鬥,這才是真正的幸福。“賣魚西施”與時下為了成名而做出種種出格之舉的網紅主播形成了鮮明對比。

“賣魚西施”

“星巴克最大丑聞”一文已經被認定為“不實信息”,無法點擊打開。

 

2018年4月,一篇自媒體文章《星巴克最大丑聞,你們喝進嘴的竟然是這些》將星巴克推上了風口浪尖,文章歪曲了美國的一項法律裁決,然後提煉出星巴克致癌的話題誤導大眾。“紫牛新聞”第一時間刊登《“星巴克醜聞” 誰是幕後黑手?》一文,還原星巴克謠言的炮製過程,起底造謠的公眾號,用接近新聞核心的採訪,擊穿流言的斑駁。

 

同月,河南重症女童家人詐捐的消息,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口誅筆伐。“紫牛新聞”對話飽受非議的女童家人和多方當事人,寫成《接受捐贈未及時救治,導致重症女童死亡?媽媽:孩子沒死,我很冤》一文,沒有一邊倒地撻伐,而是致力於開掘事件中未受到重視的矛盾細節,用客觀而公正的筆觸,還原了女童家人眾籌事件的始末,讓事件以更為完整的面貌呈現,留待讀者以更為公正的目光審視。之後,當地官方的調查,讓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詐捐”並不存在,成為“紫牛新聞”報道的一個遙遠迴響。

 

4月12日,“紫牛新聞”獨家報道“河南眼癌女童王鳳雅母親被指詐捐事件”,引髮網友持續刷屏。

 

除此之外,還有引人注目的“瀋陽事件”,“紫牛新聞”第一時間對話舉報人李悠悠;全民熱議的杭州保姆縱火案開庭,“紫牛新聞”對話受害人的律師,直擊庭審;引起輿論風暴的江歌案,“紫牛新聞”採訪了對江歌母親提供法律幫助的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惠明,探討該案核心問題……

“紫牛新聞”雖然不能報道每一個熱點事件,但只要報道的新聞,都堅持努力接近新聞核心的採訪和不一樣的視角,始終在回應受眾需要讀什麼,給孩子讀什麼;什麼才是客觀公正、具有公信力的閱讀內容;什麼才是真實、生動、走心、雋永的閱讀內容;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叩動心扉、開卷有益,讓人們不斷有所收穫等時代之問。

 

做有影響力的新聞

“紫牛新聞”在一年多時間裡且行且探索,已有逾百篇稿件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中央級媒體轉載,在多個新媒體平台上表現不俗,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誹謗者一審被判拘役3個月!校園欺凌延續10年,她不再沉默》,一件誹謗案的背後,紫牛新聞揭開當事人長達10年遭遇網絡欺凌的罕見故事,新華社官微頭條推送。

《300元南京“港澳游”卻花6萬多!被關“禁閉”、不準吃飯……》一文微博閱讀量950萬,在網易上跟帖數12萬,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載,被新浪、搜狐、騰訊等多家門戶網站主頁推送,今日頭條閱讀數116萬多,推薦數2476萬多。

南京西堤國際殺妻案,“紫牛新聞”獨家報道,罪犯在死緩期間多次打人或將執行死刑。迅速形成熱點,在企鵝號上閱讀數724萬,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2017年度南京法院十大有影響力報道。

《史上最牛送女兒上大學》一文,微博閱讀881萬,點贊近2萬,登上微博熱搜第二名。《婚外戀1200萬送“北影女神”!追錢時知道女神做的事崩潰了》、《訂燕窩、貸款十幾萬打賞女主播,父母卻在家吃低保!》閱讀數均超過200萬……

 

2017年9月16日,“紫牛新聞”報道南京一家長自駕108天穿越26國送女兒上學。

 

到今年6月,揚子晚報官方微博紫牛新聞話題閱讀數3.8億;企鵝號閱讀量6376萬;視頻閱讀量7468萬。

  媒體融合是一次全新的艱苦征程,但不管技術如何推陳迭代,對媒體人來說,內容始終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本。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紫牛新聞這塊原創深度新聞的試驗田,可以說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嘗試。運營短短一年,紫牛新聞已以全媒體信息傳播方式報道了一系列有價值的選題,充分展現了轉型期一個老牌地方媒體的溫度、深度和高度。


孔德淇,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

陳迪晨,《揚子晚報》熱線新聞部主任、“紫牛新聞”主編。

陳浩洲,傳媒大觀察特約作者。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