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虛假新聞的四個趨勢(內附強大“打假”工具清單)

Print More

從俄羅斯控制的社交媒體賬號,到位於馬其頓、專發親特朗普內容的網站, BuzzFeed 新聞網駐多倫多的編輯Craig Silverman 在世界各地曝光了大量涉及假新聞的行動。

在首爾召開的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Silverman作為演講嘉賓,與各國媒體人專門探討假新聞及宣傳的話題,並分析了假新聞、假消息在世界各地(相似或相異的)傳播方式。這場研討會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Sheila Coronel主持,其他主講嘉賓還包括菲律賓媒體Rappler的調查編輯Chay Hofileña,以及印度網站cobrapost.com的編輯Aniruddha Bahal。

Silverman談到了他在過去幾年裡注意到的趨勢,並將其總結為四點。而Hofileña和Bahal 表示,在各自的媒體工作中也發現了類似情況。

 

 

1.假信息及製造虛假信息的動機各有不同

Silverman強調了假信息的細微差別。他表示,這些內容可能看起來是一樣的,但調查其背後的動機很重要,有時候是因為錢,有時候則是政治操縱。

 

2.虛假信息泛濫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在菲律賓,假新聞的傳播主要發生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比如Facebook。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口都註冊有Facebook賬號,以致Hofileña稱“Facebook基本上就是互聯網”。

2016年, Hofileña 發現假賬戶在增長,並發布誤導性的內容。少數有影響力的人能把一條簡單的政治類信息發給上百萬用戶,而這些信息又常被杜特爾特政府放大。

“我們所面對的是虛構作品寫手,” Hofileña說。“他們不會停止,而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去清理這些東西,否則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佔領了一個平台。對他們一定要有些限制。”

同時,Bahal指出,印度媒體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Cobrapost.com 最近發布報道,曝光了45個印度媒體的新聞買賣:這些出版商被發現收取費用,作為發布極端化報道、政治操縱和陰險競選活動信息的代價。

“主流媒體擁有巨大的擴音器作用和社交媒體吸引力。”Bahal說。”你不需要像俄羅斯政府那樣強大。我會說敵人就在媒體裡面。”

3.假新聞的傳播源於兩極分化和人類偏見

Silverman表示,人類會有群體傾向以及擁有某種歸屬感,有時甚至會以犧牲事實為代價,這就令假新聞的傳播不斷惡化。

當討論到假新聞的流行性時,Bahal說:“(信息)越極端,就會得到越多的聽眾……人們基於其偏見或喜好去閱讀。我認為,(這種現象)反映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而(內容創造者)只是在利用它。”

4.假新聞利用了網絡和算法編程

Silverman發現,在發送私人信息的應用程序中存在有計劃的控制操作,然後在公共平台上執行。他表示,這是全球性的行動。有些公司出售虛假賬戶和內容,買家以此來發布海量信息影響公眾,製造白噪音和分散注意力。

為了給記者提供打擊各種不實信息的工具,Silverman創建了一個工具清單,並定期更新。“這些工具不會很複雜,” Silverman說。”你不需要超級專業,而且很多都是免費的。”

點擊本鏈接,獲得最專業的工具清單,打擊虛假信息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編譯/Ivan Zhai

 

相關閱讀:

這不再只是一個故事:當記者“放棄”客觀視角

第三屆“報道亞洲”大會開幕 新聞危機時代更需跨地區合作

UNESCO發布培訓手冊 指導記者應對假新聞

 


Mariel Padilla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學院的數據與調查獎學金獲得者。她曾為USA Today、Patch.com、FilAm Magazine、The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等媒體供稿,並對The Cincinnati Enquirer的《海洛因七日》( “Seven Days of Heroin.”)報道有貢獻,該報道後獲普利策獎。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