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戶對什麼內容最感興趣?微信指數告訴你

Print More

透過「微信指數」可以監測特定關鍵詞的輿論熱度。(網上圖片)

「一器」是全球深度報道網推出的新欄目,每周分享一個與深度報道、數據新聞與隱私保護相關的工具,如果您對本欄目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寫信到 joey.qi@gijn.org 反饋。

前兩周,我們介紹了兩款從社交媒體中「打撈」內容的工具,但側重點各有不同。Nuzzle 可以迅速定位社交圈中被分享最多次數的文章,而 CrowdTangle 則可以了解到一篇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的 Engagement 狀況。文章發布後,有朋友和我反饋說,這兩款工具雖然都很好用,但比較適合做國際新聞時監測英文內容,有沒有工具可以監測中文內容呢?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想介紹一款監測中文輿情的工具——微信指數。

在3月初的「兩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公布,微信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超過10億,儼然是中國第一大社交應用。了解人們在微信朋友圈中聊什麼、搜什麼,是了解中文輿情必不可少的工作。但由於朋友圈的封閉性,我們無法看到非好友的朋友圈,這給監測輿情造成了不小困難。

但微信指數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讓你突破「次元壁」,知道所有微信用戶正在熱議的話題,並且持續監測某一話題的熱度。

微信官方給微信指數的定義是:以微信大數據為基礎的移動端指數。但微信官方並沒有工具具體的微信指數的測算公式,但有人推測,微信指數的數據來源主要來自於微信上的搜索和瀏覽兩種行為,包括微信搜索、閱讀公眾號文章以及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等三種用戶行為。

它於2017年3月23日推出。但由於其入口較深,且微信官方沒有做太多推廣,所以知道它的用戶並不多。目前來說,可以透過兩種方法使用微信指數。

一是使用「微信指數」小程序,在微信的搜索框中搜索「微信指數」,然後在小程序的分類下,選擇「微信指數」小程序即可;

二是直接在微信搜索框搜索「關鍵字 + 微信指數」,或「微信指數 + 關鍵詞」,了解特定關鍵詞的指數詳情。

在「微信指數」小程序中,你還可以添加不同的關鍵詞,比對每個關鍵詞的熱度曲線。

剛好我的朋友圈今天最多的消息是原定於4月4日上映的,中國電影導演婁燁的新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疑似遭撤檔的消息。於是,我將這則新聞中的關鍵詞「婁燁」,和本月兩個熱門中國新聞——鹽城化工廠爆炸和兩會做了一下對比。

在「微信指數」小程序中,可以對新聞關鍵詞進行對比

從這張曲線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鹽城化工廠爆炸」的微信指數在3月22日達到了頂點(微信指數為 21056192),而在3月24日就銳減到 656970;而「兩會」的新聞在3月5日人大會議開幕時達到頂點(微信指數為 68210324),並且在兩會期間持續保持高熱度,而即便是在3月15日閉幕之後的三天,微信指數仍高於「鹽城化工廠爆炸」的微信指數最高點(3月18日,兩會的指數為 26791150)。

而「婁燁」的微信指數一直很低,長期徘徊在 10000-20000 左右,但在3月28日,該關鍵詞的指數激增 620.45%,達到了 204074,但即便如此,和其他新聞相比,它的分值仍是很低的。或許,這正反映了某種有點令人難過的現實:你朋友圈中驚天動地的大事,可能出了朋友圈之後什麼都不是。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