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Pixabay
小型媒體通常資源都是很有限的,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在新聞業取得成就,對小型媒體而言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小型媒體從業者齊聚一堂,分享了自己對於如何用小成本做出重磅報道的經驗。
合作
如果你在小型媒體工作,你的報道經費很可能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嘗試與其他新聞室或記者個人合作。當然,這中間有許多的準備工作。以下是一些貼士,教你如何能夠實現這種合作:
關係網絡:如果想要找到與你想法相近的人,會議是個絕佳的機會。想一想,你何種模式是你理想中的合作關係:是鬆散的信息交換?或是歡迎任何人加入、對外開放的互助小組?或是其他組織的記者對你所在的組織進行個人的協助?又或是有特定門檻的團隊協作?如果想要打造一個關係網,你需要花時間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關係,並對財政、法律支援等方面進行溝通。
組建團隊:團隊內部的多樣性越高越好。接納來自不同背景的記者、確保團隊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如果你正着手打造跨國的合作團隊,那團隊中則需要包括講不同語言的記者們。確保你的團隊成員擁有各自不同的技能、資源以及人脈。決定誰來擔綱團隊領導的角色、哪種語言作為團隊溝通時的官方語言,同時也需要決定報道所採用的方法。對團隊的安全保密工作做好長遠計劃——無論是線上安全還是線下安全。擬定發布日期。關於財政方面,誰提供哪些資源,這些都需要達成共識。
建立並維持合作關係:只要有可能,就盡量與合作對象面對面溝通、一起工作。如果實在沒辦法,就以安全保密的渠道定期進行交流。現在市面上有一些管理合作項目的 App 能讓團隊中的每個人記錄下進度,方便查看及追蹤。
報道中的協調與溝通:在進行報道時,會有很多需要協調的社會文化差異。舉例說明,由於規定的不同,在德國想要使用隱藏式攝像機進行報道不太容易,而在瑞士要求就沒有這麼嚴格。在這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進行報道、以哪種道德標準為準,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團隊里進行溝通、商定,並達成共識。
發表報道:不同的國家,敘事方式可能大相徑庭。「同一個故事,在一個國家可能被當做無聊的肥皂劇,但在另一個國家卻可能極具新聞價值——這種文化差異你必須要考慮到。」分享嘉賓、瑞士網絡媒體《共和國報》(Republik)的記者 Sylke Gruhnwald 說。同樣,關於事實核查環節該如何進行,一定要儘早決定。
持續挖掘:報道公開發表以後,故事仍沒有結束。「你得深吸一口氣,然後繼續進行後續的個跟蹤報道。」Gruhnwald 說。
以質取勝
對小型新聞機構來說,必須要精明地分配你的資源。你最好專精於某個特定領域的報道,並對目標讀者群進行深入了解。這樣一來,你就能夠將合適的報道精準地推送到正確的讀者群眼前。在選題上,你要進行明智的取捨,而一旦選定報道主題,則需要堅持不懈地調查下去。「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說『不』。」Gruhnwald 說。
選擇正確的發布時機:對一間小型媒體而言,如果你希望報道帶來更大的影響力,時機非常關鍵。有時,與其和其他的(通常也更大型的)新聞機構拼速度,花更多時間對故事進行深挖也許是更好的策略。
Carla Minet 是波多黎各調查新聞中心的執行主管,她在分享時表示,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關鍵。早前,波多黎各多位政府高級官員間的秘密談話被泄露,Minet 的團隊對此進行了報道,最終迫使涉案官員引咎辭職。
「對於拿到手的材料,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處理它們。」她說。「在發布後的首周內,共計超過一百萬的人閱讀了報道。同日,人們開始走上街頭,進行抗議示威。」
訓練團隊:如果想要與大型新聞機構競爭,小新聞室一定要保證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到極致。這就意味着你必須要在你的成員身上進行投資。「如果想要在你的領域裡做到最好,那你就一定要對你的團隊進行培訓。」Minet 說。
為可能的反彈做好準備:如果你報道的故事真的很重要的話,來自當事人的反彈、否定以及質疑都是有可能的,你需要對此有所預期。相比大型新聞機構,小新聞室更容易受到威脅甚至攻擊。來自秘魯的調查記者 Romina Mella 說,她所在的新聞機構 IDL-Reporteros 為團隊提供各種培訓,課程包括數字網絡安全與自我防衛。編輯室最好還有一位律師坐鎮。而在發布報道的時候,邀請其他新聞機構與你一同發布:對於敏感的報道,越多平台發布你就越安全。你可以考慮在發布報道時附加上知識共享條款,這樣一來,其他平台或個人就能根據協議對你的報道進行免費的二次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