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精选:新冠疫情如何蔓延全球?

Print More

新冠疫情在中国趋于缓和的时候,却在全球快速蔓延:美国的确诊感染人数在3月27日已超过10万人,成为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英国首相约翰逊也确诊感染;意大利因为感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也超过了九千人……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地的新闻人也在用数据解答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新冠疫情是如何蔓延的?在公共场合,什么才是有效的病毒防范?保持社交距离的作用有多大?在本月的数据新闻精选中,我们选取了7则来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南华早报等的数据新闻作品,内容涉及疫情的方方面面和气候议题。

新冠疫情如何蔓延全球?

制作:纽约时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前期,武汉乃至湖北的「封城」举措震惊全世界。然而,即便如此史无前例的出行禁令,从结果上仍未能有效阻止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病毒是如何一步步传播,最终蔓延至全球的?《纽约时报》基于上亿人的出行数据,从头梳理,利用交互可动式地图复盘了病毒传播到全球各地的全过程。

在公共场合,如何才能有效防范病毒?

制作:南华早报

根据中国流行病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能够传播的实际距离为4.5米,并能在空气中存活30分钟。这比之前卫生部门公布的安全社交距离还要更远,也让许多人产生疑惑:外出究竟要不要戴口罩?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究竟是多少?根据此前两例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人传人个案,《南华早报》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采访与调查。对于病毒的传播能力作出分析与解读,并呼吁公众,在密闭公共场合请正确佩戴口罩。

假消息是如何批量生产的?

制作:澎湃新闻

在疫情期间,中文自媒体平台涌现了不少批量发布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标题非常相似,正文也是重合度相当之高,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稍后均被证伪。这些假消息是如何批量生产的?《澎湃新闻》通过交叉比对文本、调查注册信息后发现,这些假消息的批量生产背后有着同样的一套逻辑;而这庞大的新媒体矩阵背后公司的股权架构上,也都有着同一个人的身影。

保持社交距离的作用有多大?

制作:华盛顿邮报

疫情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后,除了极端情况下的「封城」,「保持社交距离」的概念在更多的地区被政府采用。这种行为上的大型干预(mass intervention)将会产生怎样的现实影响?《华盛顿邮报》基于模型,利用交互式的可动图表比较了从「完全不减少公众集会」到「极端隔离」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

从人体试验到上市,一款疫苗需要经历那些步骤?

制作:澎湃新闻

3月16日,第一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美国西雅图接受注射。疫苗人体试验的开始,意味着距上市又近了一步,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估计,距离疫苗正式面世至少还有一年时间。一支疫苗能否成功上市,中间要经历哪些步骤?《澎湃新闻》用数据解读一款疫苗从研制到上市的全过程。

那些被吐槽的国家,为抗议「默默」地做了哪些努力?

制作:RUC 新闻坊

当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时候,新冠病毒的跨国蔓延之势已经形成。此时,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系列刻意妖魔化外国政府抗疫政策的消息。如何关注海外的疫情治理?全球化的今天,共享共治的第一步,也许是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其他国家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RUC 新闻坊搜集编译除中国大陆外,累计确诊量位列前15的国家在抗疫中给出的「答卷」。正如文中所说:瘟疫面前,无论何族何地,苦难不容戏谑,努力该被看见,因为一切经验和教训都将属于全人类。

那些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消失的海滩

VoxEurope

欧盟委员会联合调查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2100年以前,超过半数的沙质海滩将会因全球气候变暖引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消失。这一结论可能一时无法用文字让你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而 VoxEurope 数据新闻团队用互动地图直观展示了那些即将消失的「黄金海滩」。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