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寫到哪——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Print More

Milanote 是一款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它可以在任何平台使用。

在和編輯部同事討論選題時,常常會用到一個工具——白板。故事的不同切入角度、不同素材間的邏輯順序、受訪對象之間的關係等等,都可以通過在白板上的塗寫,一目了然的呈現在面前。白板上的塗寫體驗和在筆記本或筆記型應用中很不同:你不需要考慮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想到什麼就可以寫上去,只要把它擺在了對的位置上,邏輯順序一樣清晰明了;同時,寫上去的也不限於是文字,大可以是箭頭、圓圈,甚至於是圖像等視覺元素。

但當完成採訪,打開文檔開始寫稿時,盯着閃動的光標,我每次總是會有些無從下手。文章開頭總是最難寫的,但偏偏在這個空白的文檔中,好像不寫開頭就很很難繼續寫下去。雖然我腦海裡面浮現的是整篇文章的提綱,但在我面前的光標卻無時不刻不在提醒你線性的書寫順序——雖然我也可以按下無數回車,把開頭給留白,但那種感覺總是有點奇怪,寫了一會覺得不對勁,還是想返回開頭重新來過。

我嘗試過許多筆記型應用,從傳統一點的 Word、Evernote 到新派一點的 Notion、熊掌記,但除了外觀和功能上的些許不同,他們在底層書寫邏輯方面是一脈相承的線性思維——光標隨着你書寫的內容不斷向後推,這也就等於在不停提示:你要先寫在前面的內容,再寫在後面的內容。

雖然說這與我們從小的寫作訓練並無不同,但我總覺得這種方法不太適合用來寫長報道。為什麼就沒有筆記型應用能夠打破傳統的線性思維,模擬白板的書寫邏輯呢?經過一番搜索,我終於發現了 Milanote 這款應用。

在 Milanote 上進行寫作,有點感覺像在白板上進行創作。

Milanote 和一般筆記應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底層思維上。一般筆記應用的底層思維是線性的,而 Milanote 的底層思維是發散的,我覺得它也更符合我們書寫的思維方式。基於這個底層思維,Milanote 的產品設計也非常具有顛覆性:一般筆記型應用的最小單位是「文檔」,而 Milanote 的最小單位是「塊狀元素」——它可以是任何東西,一個文本框、一張圖、一個待辦列表、一個箭頭、一個文件等等;而傳統筆記型應用通常通過文件夾來進行管理,Milanote 卻通過看板(Board)來進行管理,相比於文件夾,它更加直觀,一眼看過去的信息量也更大,和白板的體驗非常類似。

在這樣的白板上進行創作,我感覺非常自由。真正可以做到「想到哪、寫到哪」,把容易寫的、想要寫的部分先寫進文本塊中,之後再通過拖拽的動作,對邏輯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很容易就可以「拼湊」出一篇邏輯清晰的文章。

對於長篇故事/劇本的寫作者來說,Milanote 也非常實用,可以先在看板上畫出人物關係圖譜,再把故事慢慢鋪開,而不用時刻提醒自己人物/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

Milanote 也很適合用作項目管理/任務管理。

由於 Milanote 內置了待辦事項的元素,所以它也很合適用來進行項目管理/任務管理。而因為有看板的設計,我覺得它比 Todoist 等任務管理應用更加直觀和易用。

Milanote 是一款全平台應用,無論你是使用 Windows、macOS 或其他操作系統,都可以通過網頁訪問它。同時,它也提供了 iOS 和 Android 應用。費用方面,Milanote 提供了兩種賬戶選項。第一種是免費的,你可以上傳100個元素和上傳10個文件;第二種是專業版,擁有無限的元素和文件上傳配額。如果按年扣費,每月收費是 9.99 美元,如果按月扣費,每月收費是 12.5 美元。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