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調查、跨境協作、立即行動,這三間媒體是如何報道貝魯特大爆炸的?

Print More

English

爆炸後第二天的貝魯特港。圖: Shutterstock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港口發生了嚴重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約6500人受傷,約30萬人無家可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分析顯示,此次爆炸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核爆炸

在全國範圍的抗議活動和持續的經濟危機使該國陷入癱瘓之後,黎巴嫩多年以來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但這次的爆炸因其破壞規模,以及隨後的調查揭示了港口多年來的腐敗問題,而再次成為全球頭條新聞。

關於此次的事件,雖然包括國際新聞媒體在內有許多值得一讀的調查報道,但 GIJN 最終決定選擇三家媒體進行採訪——因為這些媒體的報道在讓我們了解爆炸的原因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檢查各類信息的真偽,以了解爆炸中心的“羅瑟斯號”(Rhosus)及其裝載的危險品為何能夠在港口停留了如此長的一段時間。

在我們採訪的這三家媒體中,包括 Bellingcat,其記者利用開源工具迅速核實了爆炸發生後港口現地的情況;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OCCRP),他們對引發爆炸的物質(硝酸銨)如何來到港口進行了跨境調查;最後還有黎巴嫩當地電視台 Al Jadeed 台的記者,該台近十年來一直密切跟蹤報道該國的港口、邊境當局,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爆炸發生後迅速對事件進行報道、在各家媒體中脫穎而出。

Bellingcat:開源信息驗證

“社交媒體上全是關於這次大爆炸的圖片、視頻和報道。”Bellingcat 的高級調查員 Nick Waters 告訴 GIJN ,爆炸發生後,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最初有報道稱,城市周圍發生了多起爆炸,甚至還有稱這是空襲的報道。”

在看到爆炸的規模以後,Waters 決定嘗試確定事故的來源和波及範圍,並根據事實判斷關於空襲的說法是否成立。 

Waters 是一名英國陸軍前軍官,他對中東地區的各類與安全問題相關的個案都進行過開源調查,其中包括:對敘利亞紅新月車隊的襲擊;據稱發生在敘利亞哈馬市的化學襲擊;以及對伊朗是否正在黑客攻擊美國的無人機進行了分析。

Waters 對社交媒體上瘋傳的那些視頻並不感到驚訝。他開始收集這些視頻,並將其作為自身調查工作的起點。“如今碰到這類事件,很多人都會拿出手機拍照或錄像。”他說,雖然他聯繫了在貝魯特認識的人,以獲取更多當地的信息,但僅在推特上能找到的視頻數量就「有點令人應接不暇」。

在爆炸發生後不久,Waters 就收集到了海量的內容。之後他將零散的視頻信息拼湊起來,試圖呈現事件全貌。「我試圖對視頻拍攝的地點進行地理定位,確定其他地點是否有爆炸,試圖確定爆炸的原因,」他說。「以慢動作一幀一幀地觀看視頻,並與其他爆炸視頻進行交叉比對——如此一來便能基本上建立一個時間線。」

幾個小時後,他撰寫並發表了調查文章《剛剛在貝魯特發生了什麼?》

在該文章的結尾,他提到: 「爆炸的震中似乎是位於經緯度 33.901353,35.518835 的倉庫。雖然還未得到官方消息的證實,但據多個消息來源提供的信息表明,自2013年以來,便有一批2700噸的硝酸銨一直存放在港口。」

在隨後的幾天內,Waters 重新審視了自己收集的所有視頻。經驗告訴他,如此具有破壞性的事件經常伴隨着虛假和錯誤的信息。當黎巴嫩的政府機關爭先恐後地想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時,謠言則在民間四起:其中一個虛假視頻顯示一枚導彈從天而降,還有些虛假視頻展示了導彈的熱成像圖。

Waters 當時已經看過「一百多段視頻」,沒有一段視頻顯示出爆炸是空襲導致的。

「後來出現的虛假視頻則有點不同尋常:一般來說,我們不會看到如此明目張胆的造假企圖,」Waters 告訴 GIJN。「通常我們會看到的把戲是有人把之前別的地方拍攝的老視頻翻出來進行二次上傳,並謊稱視頻是在最新發生的事件中拍攝的。」

Waters 已經有了原始的錄像帶可以對照。一段經剪輯過的視頻顯示,一枚「導彈」擊中了港口。他把視頻放慢,發現那個所謂「導彈」其實是一隻鳥。那麼那段「熱成像」的視頻呢?他解釋:「(那只是)一個負濾鏡,使觀眾很難分辨視頻真假。」

關於爆炸是由空襲引起的說法至今仍然存在,附近很多居民都聲稱他們聽到了類似噴氣式飛機的聲音。Waters 告訴 GIJN,從他收集的材料中覆蓋到的數百個拍攝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證據或鏡頭拍到了噴氣式飛機。」

不過,他也親自分析了能聽到這種「噴氣式飛機聲音」的錄像。他判斷,那些居民聽到的可能是裝硝酸銨倉庫中傳出的噼啪聲以及較小的爆炸聲增加強度後產生的聲音,這是火勢加劇後在吸入空氣時會發出的聲音。

8月7日,Bellingcat 發布了調查結果,並用證據反駁了所有流行於網絡的錯誤說法。

這種法證分析法曾經很小眾,但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並被普遍使用。雖然 Waters 認為學習利用工具來驗證視頻是極具價值的,但他同時提到,在進行信息驗證時,對記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背景知識」。

「如果你在這些視頻被偽造之前就看過,那你就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知道你現在看到的視頻是假的,」他說:「除非你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否則沒有哪種萬能的工具來幫你識別出視頻是假的。」

Al Jadeed 電視台:立刻行動

爆炸發生後,當地電視台 Al Jadeed 迅速動員起來。事實上,該台的調查部門在調查該國邊境以及海關官員方面已有大約十年的經驗,豐富的經驗與資源使得團隊能在第一時間調查到底發生了什麼。

Al Jadeed 電視台記者 Layal Bou Moussa 表示:「我們有能力揭露各種通過港口和機場進行的走私行為。」多年來,港口以及其他機關內部中有很多想要揭露腐敗和管理不善問題的人。在 Al Jadeed 電視台發布的早期報道中,許多信息就是從這些人那裡獲得的。

之前的工作經驗讓 Bou Moussa 和她的同事們在爆炸發生後,第一時間就知道該給誰打電話。在團隊中,每個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 Bou Moussa 專註於獲取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官方文件。「從事發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從所有安全機構、法官、專家、檢察官——幾乎每個人——那裡收集信息,」她告訴GIJN。「而這是在任何人都還沒有預料到事態嚴重性之前。」

Bou Moussa 介紹她的發現. 圖: Screenshot

Bou Moussa說,在爆炸發生之初選擇與官員接觸,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更容易接近,更容易與之交談。立刻開始工作也讓她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很快就會無法再自由發聲的人:許多官員在當月晚些時候便被逮捕。再往後,互相推鍋的行為便愈演愈烈,那些正如坐針氈的官員們會想把她推到其他官員那裡。

她說:「我們是唯一能夠在爆炸後與前交通部長和其他官員交談的人……因為我們在爆炸發生後立即採取了行動。」她補充說,在爆炸發生後不久後,她還能通過簡單詢問便從安全機關收集相關文件和信件。

當然,Al Jadeed 是黎巴嫩當地的一家大型電視台,多年來一直對著名政要進行採訪,這一背景也有助於他們記者的行動。但在爆炸發生後的幾周內,黎巴嫩的其他主要媒體想要獲得許多相同的信息則難上加難。(編者註:本着「開源」的精神,該電視台的調查團隊將這些文件上傳到了 Google Drive 文件夾中,並表示任何新聞機構或媒體都可以要求訪問該文件夾。)

Bou Moussa 在轉行做新聞之前是學法律出身,她說自己把在法律培訓中學到的一些知識用到了如今的新聞工作上。 「犯罪現場是最重要的地方,它能幫你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她說:「它就是整起事件的『黑匣子』。」

但官員們為什麼會配合地與眾所周知的刺兒頭合作呢?Bou Moussa 認為,合作並不代表對方抱着的是純粹的利他主義。「我認為他們(官員)本意主要是想提供可以減輕自己責任的信息。」她說。

在堅持不懈地敲開十幾位官員的門、並儘可能多地收集法律和官方文件後,她開始基於手頭的材料拼湊事情全貌:硝酸銨是如何在港口倉庫里呆了半年多?誰參與到了這件事里?最重要的是:誰對整件事是完全知情的?

「所有的檔案和文件我都讀了——即便那些可能是假的,」她說。「但我必須確保自己能夠對每一份文件進行核實。」

就這樣,她與其他 Al Jadeed 電視台的同事們的工作成為了了解事件真相的關鍵。他們的報道被世界各地的媒體引用,她在調查團隊的同事 Riad Kobaissi 接受了包括美聯社在內等許多新聞機構的採訪,分享關於這次爆炸事件的信息。

「從2014年開始,人們就知道這種物質(硝酸銨)有可能導致慘劇,」她告訴GIJN:「我們能夠說明他們(官員)如何試圖避免對這一罪行承擔責任,而同時根據收集到的文件,我們還能夠有確切的證據證明他們面對自己本該擔起的責任時,是怎麼反應的。」

「文件里的記錄表明了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但沒有人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她說。

對 Bou Moussa 來說,「在錯誤的敘述變成主流聲音之前」儘快與官員接觸,這種爭分奪秒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她提到,記者們越早與這些人接觸,就一定會發現「越多真相」。

OCCRP: 跨境調查

離岸公司和錯綜複雜的所有權結構幫助掩蓋了羅瑟斯號的真正所有權。圖文提供:OCCRP

Bellingcat 的 Waters 獨自展開開源調查;Bou Moussa與一個四人小組進行合作;而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OCCRP)公布的調查報道則是由來自三大洲12個平台的20多名記者合作完成的。

OCCRP 中東和北非地區高級編輯 Rana Sabbagh 表示,這次跨境調查雖然耗時很長,但最終清晰地揭示了這批硝酸銨是如何在2013年首次到達貝魯特港口的來龍去脈。 

「我們想知道的是,這批貨物是如何到達貝魯特的:是故意的?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轉移的?」Sabbagh 告訴GIJN。

將爆炸物運進港口的羅瑟斯號的適航性是有問題的:它最初離開摩爾多瓦計劃將貨物運往莫桑比克,然而不知何故,它最終停在了貝魯特。但它到達貝魯特的路徑很複雜,若想知道背後原委,需要進行調查,因為其中牽涉的相關方有很多,多個國家不同的船主和中間人都參與到了其中。

Sabbagh 就此事諮詢了 OCCRP 駐烏克蘭的編輯、 精通航運相關的知識 Aubrey Belford。

該團隊最終由黎巴嫩、格魯吉亞、莫桑比克、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等國的記者組成。他們通過 Signal 群組、Zoom 電話進行日常的溝通,並建成了一個數據庫來存儲和整理他們的調查成果。

在分析的各種文件中使用的多種語言,龐大的團隊規模和各自不同的背景使調查的後勤方面面臨許多挑戰,Sabbagh 就曾表示:「(能夠料理材料的)『廚子』太多。」不過她也補充說,擁有這樣一個高國際性的團隊同樣帶來了許多積極因素。

「我們團隊一共有七種語言,」她說。「文化多樣性為故事帶來了極大的附加值……而且你還擁有通曉當地知識的專家。」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團隊不僅還原了羅瑟斯號的原定目的地,以及整個旅程中發生的事情,還揭開它神秘的所有權網絡,並一一指認出了每間參與行動的公司。Sabbagh 說,如果是她一個人,可能要花上兩年時間才能完成這樣的調查。

這篇調查報道以多種語言發布,在不同平台發布的版本側重點不同。

作為一名資深的中東記者,Sabbagh 認為跨境調查是「未來的趨勢,因為現在的世界是一個聯繫更加緊密的世界,也是一個新聞業的可持續性難以獨自為繼的世界。」

大型調查是「一個消耗很大的過程,沒有誰可以獨自承擔,」Sabbagh說。「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技能。可能有人擅長技術,而有的人則是海事專家。你把專業知識匯聚在一起,取長補短,便能使報道產生影響力。」

在類似的主題上,“法證建築學”(Forensic Architecture)以及埃及媒體 Mada Masr 於11月17日發表了對爆炸事件的調查報道,並公開了他們調查過程中採用的模型、地理定位方法的視頻以及原始材料。

在爆炸發生四個月後,該國的官方調查似乎仍非常滯後。雖然對爆炸原因和責任人的調查得到了 FBI法國爆炸專家的支持,但由於缺乏官方說法,留給人們的是個待填補的漏洞:在最好的情況下,漏洞由調查報道來填補;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則由陰謀論取而代之。 

然而,大家心中最大的疑惑還是:這顆定時炸彈究竟怎麼會在黎巴嫩首都的中心地帶停留了這麼多年?


Kareem Chehayeb 是黎巴嫩貝魯特的記者和研究員。現為媒體組織 The Public Source 供稿, 過往作品曾發表於《紐約時報》、《中東之眼》和《商業內幕》。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