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尼的調查團隊如何揭秘普京的行宮?

Print More

English

調查紀錄片《普京的行宮》截圖

2020年10月,俄羅斯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尼(Alexey Navalny)的一名代表律師,正閒蕩於俄羅斯度假城市索契的街頭,他的口袋裡藏着至少四部手機。與此同時,在北面250公里以外,這些手機的主人們乘坐着充氣船沿黑海岸航行。他們的無人機已準備就緒,拍攝目標是俄羅斯最神秘的一組建築群。

他們是納瓦尼所成立之非營利組織“反貪腐基金會”(FBK)的僱員。此前,他們調查這個神秘區域的貪污活動期間曾受襲擊,因此這次執行任務時,必須設法擺脫手機信號跟蹤,甚至在前往海岸的行程中換乘多班火車,以躲避持續的監視。基金會的調查團隊主管馬利亞・佩夫奇克(Maria Pevchikh)對全球深度報道網介紹了這次任務的細節。

在“反貪腐基金會”成員格奧爾基・阿爾伯羅夫(Georgy Alburov)的操控下,無人機飛越格連吉克城鎮區附近的一個森林半島。他們發現那裡有一個禁飛區域,還有一段長約兩公里的海上禁區,是無人機能躲開國家安全人員耳目的唯一路徑。

依靠航拍影像提供的線索,“反貪腐基金會”於今年1月發表調查紀錄片《普京的行宮》(A Palace for Putin),揭露半島上一組價值13.5億美元的宮殿建築群,及背後大規模的貪污腐敗、濫用公款的行為,以至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對宮殿的控制等。《紐約客》記者瑪莎・格森(Masha Gessen)形容,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紀錄片,曝光了一個“痴狂者的龐大樂高項目”。

短短一周之內,紀錄片獲得超過1.08億次觀看。就在同一周,早年曾經競選總統、去年8月遭人投以神經性毒劑的納瓦尼,被正式判囚三年半(扣除此前拘留時間,意味監禁兩年半)。外界普遍認為,針對納瓦尼的諸多指控,實際上是克里姆林宮的政治迫害。佩夫奇克提到,“反貪腐基金會”還有五名僱員身陷囹圄,阿爾伯羅夫也面臨多項控罪。

“反貪腐基金會”的核心調查團隊:格奧爾基・阿爾伯羅夫(Georgy Alburov)、阿列克謝・納瓦尼(Alexey Navalny)和馬利亞・佩夫奇克(Maria Pevchikh)

“反貪腐基金會”的僱員大部份是律師,基金會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壓制國家貪污腐敗,推倒普京政權。因此,基金會並非新聞機構,它的調查可以稱為反對派研究,而且往往以網絡爆紅影片的形式傳播,偶爾還會配上嘻笑怒罵式的評論,任何專業的新聞機構都不會接納這種報道方式。基金會的網站也羅列捐贈者名單,表明這些資金用於政治工作。

俄羅斯調查記者渾身是膽,追查和報道時甚為進取,但對他們來說,“反貪腐基金會”仍然頗有爭議。去年接受“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劃”(OCCRP)的訪問期間,俄羅斯非營利調查新聞網站 IStories 的總編輯羅曼・阿寧(Roman Anin)就曾警告,基金會的調查員“從不遵守新聞行業規範,從不尋求對立一方的回應”。

不過,阿寧也承認基金會“可能是全國最有效率的調查媒體”,其調查方法值得記者學習。

基金會在過去十年間發表的數十起調查案例,展現了它具創意和勇氣的調查方法。對於身處獨裁、或者新聞自由受限國家的專業記者來說,基金會的調查方法確實有參考價值。

佩夫奇克坦言:“我不至於愚蠢到否認我們帶有政治立場。我們以調查報道作為工具,實踐我們的政治目標。”

納瓦尼選擇於今年1月17日從德國返回俄羅斯,甫抵達便因違反保釋條件而被捕,隨後被判囚三年半。“阿列克謝的經歷,為我們所有人展現了這個國家的真實面貌。”佩夫奇克續道:“他當然明了,在他返抵俄羅斯的那一秒鐘,幾乎百分之百會被拘捕。我們會盡一切所能,甚至一切所不能,協助他脫離監獄。”

有多年調查報道經驗、目前為“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劃”(OCCRP)擔任俄羅斯地區編輯的羅曼・希里諾夫(Roman Shleynov)認為,基金會的調查雖然用於包裝政治信息,但調查的質量確實極高。異常精彩,是他對《普京的行宮》的評價。

“基金會和納瓦尼幹得很棒。”希里諾夫表示:“他們取得了從未曝光的建築群相關文件,發現了普京親戚、好友,以及支持建造宮殿的企業之間的資金流向明細,揭示了普京親友如何通過與國營企業簽訂合約,賺取數以十億元計的財富。這部紀錄片也生動地解釋了,普京如何迴避在這些涉及巨額資金和資產轉移的文件上籤署自己的名字。”

基金會調查團隊尋遍社交媒體,找到翻修工人所拍攝的宮殿內部照片,包括繪於天花板上的濕壁畫。

事實上,“反貪腐基金會”只有兩名全職的調查研究員及兩名攝影機操作員,其中一人最近也被關進監獄。至於納瓦尼,他經常親自執導紀錄片,以及為紀錄片擔當旁白。

佩夫奇克早年修讀政治學,曾經投身金融專業。她表示,她的團隊成員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調查訓練,調查員因應每一項任務而發掘新的工具或技術,活學活用。她提到,阿爾伯羅夫就是一個編碼的業餘愛好者,還為納瓦尼提供 Python 編程課程。

去年,基金會調查團隊懷疑俄羅斯一家國營銀行的董事長挪用千萬美元公帑向情婦贈送遊艇等禮物,因此展開調查。期間,團隊以 Python 整合 Instagram 數據,並且應用了 MarineTrafficFlightRadar 等工具,追查遊艇的名字、價值等資料。佩夫奇克解釋,團隊通過這些程序,搜尋各大港口的遊艇離岸時間,再比對該名情婦的私人飛機(同樣由該銀行董事長送贈)抵達日期。最終,程序鎖定唯一一艘曾經停靠四個港口城市,而且離岸時間與情婦私人飛機抵達日期吻合的遊艇。那是一艘價值6200萬美元的“超級遊艇”,其外貌特徵與情婦在 Instagram 上載的度假照片所見完全一致。

基金會調查人員綜合來自 Instagram 和開放源代碼工具的數據,揭示俄羅斯國營根行董事長挪用公款,向情婦送贈這艘價值6200萬美元的“超級遊艇”。

這段影片吸引了約1200萬次觀看。影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莫過於納瓦尼坐在紐約中央公園的一張長櫈上,談話間移開身軀,向觀眾展示釘在長櫈靠背上的一塊黃銅銘牌。觀眾赫然發現,銘牌上刻有一句情話,上款是國營銀行董事長的全名,下款則是那位情婦的名字。

“這才算是有趣的故事!”佩夫奇克說道:“坦白說,關於那座行宮的調查實在太沉悶了。我們曾經就不少調查用上非常先進的技術,‘普京行宮’卻是我們所做過的最老套的調查故事,絕大部份時間花在反覆翻閱土地註冊記錄,不斷消耗耐力。不過,那個方法最有效。”

基金會團隊的調查方法並不新奇,核心是堅持不懈和常識思維,而影響力建基於影片這種傳播媒介。“調查報道通常以文字形式發表,即便是像 Bellingcat 那樣先鋒的媒體。”佩夫奇克表示:“不過,我鼓勵從全球深度報道網讀到這篇文章的任何一位讀者,試試將您的故事製作成影片吧!”

“世界已經轉變,人們以不同的方式消費信息。如果你希望你的作品受到關注、甚至啟發別人行動,把你的 iPhone 拿出來,開始拍攝吧。”她續道:“在 YouTube 上,你收穫的閱讀量可以比文字發布的高20倍、30倍、甚至100倍。即便是身在博茨瓦納或烏干達,這種操作對任何地方的記者同樣有效——假如你會寫新聞故事,你一樣會編講稿,一樣可以製作影片。”

“反貪腐基金會”如何揭示宮殿的貪污腐敗?

引起“反貪腐基金會”調查團隊注意的這組建築群,原本被規劃作為兒童營地,現在卻是一個佔地68萬平方米的龐大產業:包含一座1.77萬平方米的宮殿式主建築、數棟相鄰豪華建築、一個巨型溫室、一個古典花園、一個地下隧道網絡及眾多設施。

團隊取得的外泄圖像及詳細平面圖,展示了宮殿內部的窮奢極侈——繪有濕壁畫的天花板、兩層電影院、賭場、充滿異國風情的鋼管舞廳兼水煙酒吧、鐵路模型展覽室、飽覽懸崖景緻的品酒室、影像舞蹈室、以大理石柱子包圍的巨型按摩浴池等。

據紀錄片報道,用於建造這座宮殿的資金,取自官方原定興建醫院及採購醫療設備的財政預算。

佩夫奇克指出,有確鑿證據顯示整個宮殿產業由一位“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Mikhail Ivanovich)所擁有,而那是普京在文件上使用的假名。

基金會團隊在調查過程中,採用了哪些調查方法呢?佩夫奇克為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項:

  • 資料搜集和歸納存檔:圍繞宮殿所在地塊,團隊搜集了過去逾十年間的土地註冊文件,並且歸納成為資料庫。團隊審視和分析各項資料在這些年來出現的變化,基於研究所得又反覆索取更多的土地記錄。“他們有沒有更改對房屋建築的描述?建築面積是多少?處理產權的律師是誰?由哪家公司在背後提出申請?”佩夫奇克解釋:“我們比對文件和資料,希望找到答案。”
  • 僱用 3D 建模公司:團隊委聘公司創建宮殿的 3D 虛擬導覽模型,展示宮殿內部的奢華布局及龐大規模。佩夫奇克表示,這是團隊首次將調查數據整合成為 3D 模型,而團隊向來熱衷於嘗試新的技術,藉此確保每一次調查都富有趣味,能夠激勵士氣。
  • 部署無人機:去年有愈來愈多的蛛絲馬跡,讓團隊直覺認為宮殿所在地塊正有事情發生,因此動用無人機拍攝,果然發現宮殿正在進行所費不貲的翻修工程。團隊意識到參與工程的工人可能多達數以百計,他們都是宮殿奢華裝潢的知情人士,當中或許有人願意配合調查、透露消息。航拍是團隊的招牌調查手段,既可拓展視野,片段也能吸引觀眾。早在無人機問世之前,團隊已曾僱用滑翔傘飛行員,委託他們從高空拍攝貪官污吏的豪華大宅。

基金會以宮殿地塊周邊的嚴厲通行限制作為證據,包括一般見於核設施周邊的禁飛區措施,以證明宮殿資產屬於普京。

  • 應用聊天機器人:儘管這次調查並不涉及太多高科技,團隊還是應用了 getContact 一類聊天機器人,從而通過汽車登記號碼、交通罰款記錄等數據,獲得了消息人士和目標人物的聯繫信息。“許多信息無法通過 Google 輕鬆搜尋得到,不少聊天機器人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佩夫奇克解釋:“在俄羅斯,這種方法非常有用。”
  • 校準衛星照片:團隊審視衛星圖像,發現宮殿地塊上的一個直升機停機坪,正被改建成為一個巨大土丘,而且有三個入口通往土丘地下。經測量及比對,團隊估算土丘的面積約為56米乘以26米,跟一個標準大小的冰上曲棍球場吻合。團隊後來獲得承包商透露消息,印證了他們的推測。

儘管衛星圖像無法透視宮殿建築群的地下設施,但調查人員測量圖像上的土丘尺寸,確定那是一個冰上曲棍球場。

  • 繪製社交媒體關係圖:團隊檢視與宮殿項目相關的眾多授權文件,聚焦於文件出現的每一個名字,進而通過社交媒體,調查他們的人脈和事業背景。
  • 隱匿蹤跡:團隊深知他們的一舉一動持續受到監控,因此採取了一些基本的反追蹤策略,例如轉換電話 SIM 卡等。
  • 線下調查:團隊在宮殿平面圖上發現一位意大利傢具設計師的品牌標誌。為了評估宮殿傢具的價值,團隊假扮成顧客,向該名設計師索取紙質產品目錄,再比對宮殿翻修工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傢具照片。由此,團隊估算宮殿內的一套真皮沙發價值2.7萬美元、一張飲料邊桌價值5.4萬美元。

團隊花了好幾個月,才完成整合上述的諸多調查成果,並且製作成紀錄片。除了創建 3D 模型以外,所有製作都由團隊一手包辦。團隊專家負責編輯影片和圖像,佩夫奇克則挑選配樂。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部份——團隊該怎樣說明白宮殿跟普京的關係?普京的發言人曾經譴責紀錄片內容“完全是胡說八道”,但隨着紀錄片的累積觀看次數突破1.1億,克里姆林宮似乎在這場爭論中落於下風。

“我們在一塊板上貼滿紙張,兩個多月以來不斷寫上能夠說明宮殿屬於普京的每一個理由,最終寫出了一百多項。”佩夫奇克解釋:“最終在紀錄片里出現的,就是我們從這份清單精挑細選的二十五個主要論點。我們想方設法,務求在沒有合理疑點之下,證明那就是‘普宮的行宮’。”


Rowan Philp 是全球深度報道網的記者。他曾是南非《周日時報》的首席記者。作為一名駐外特派員,他報道過全球20多國的新聞、政治、貪腐和衝突事件。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