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Pixabay
對經歷過暴力、犯罪、災難與事故等創傷性事件的受害者和倖存者進行採訪,並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每個案例都是獨特的,都有其自身的道德挑戰及困境。
但作為一名12年來報道過不同類型的暴力事件及其受害者的記者,對於如何進行一場人性化、有敏感度及尊重受訪者的採訪,我有些採訪經驗可以分享。這些經驗是我的工作坊“如何報道創傷事件”(How to Cover Pain)的部分內容,也是基於各種課程講座、治療師及同事的觀察,還有我的工作坊參與者的個人經歷。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報道工作中必須貫徹始終的部分,是對下列對象進行妥當照顧和保證他們的安全,包括:
- 受訪者(特別是為了避免他們受到二度傷害)
- 消息來源
- 工作同事
- 你自己
儘管對記者而言,任何人的苦難、不公義以及不平等、戰爭或自然災害的結果都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但我建議在嘗試任何採訪之前,你應該思考一下你想講述的故事。捫心自問:真的有必要為了報道去挖掘某人的傷痛嗎?你的目的是什麼?在你確定你的報道需要採訪受害者或倖存者後,這裡有一些提示:
1. 表明自己的記者身份
新聞行業的一個基本準則是表明自己是一名記者。如果你認為這樣做不安全,你可以忽略這個建議。但是請記住,你不能直接使用那些未同意接受採訪的人的信息。
2. 為採訪騰出時間
如果你時間不夠,讓你的受訪者知道這一點,並只問該創傷事件的基本問題,不要涉及細節。否則,你可能會因為趕時間而忽略了別人透露的傷痛細節。不要只是問發生了什麼事,也要問你的受訪者的情況,問他們好不好、如何應對、悲劇的經歷如何影響他們、是如何度過艱難時期的等等。
3. 尋找合適的採訪環境
理想情況下,採訪應該在一個你可以私下交談並不被干擾的地方進行。你可以在不需大聲講話的情況下聆聽對方,並且沒有危險。避免讓孩子聽到,儘管成年人可能會說孩子們已經習慣了,但孩子們仍可能受談話內容影響。
4. 決定要錄音還是做筆記
問問你的受試者,他們是否會覺得被錄音不自在。如果你做筆記,試着在寫字時看着受訪者的眼睛,因為眼神接觸很重要;如果你選擇錄音,記得做好準備並確保錄音不會因為技術問題而中斷。還有,別忘了做備份。假如某份證詞很重要,例如某個目擊者或從未發言過的倖存者的第一次發言,錄音是必要的。它日後或許會被用來調查案件,成為判決案件的證據。
5. 讓受訪者做好準備
在開始採訪之前,先大致談一下可能會聊到的話題。解釋你的調查目的和期待達到的目標很重要,這可以讓受訪者做好心理準備,才不會覺得會被某些問題冒犯,也能與你的期待一致,並有公平的機會決定他們是否可以——或者想要——與你交談。
6. 將控制權交給受訪者
不能讓受訪者覺得有壓力。在開始採訪前,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控制權。告訴他們,他們只需要回答他們想回答的問題;如果他們情緒激動,他們可以休息一下或中止受訪;他們也可以要求你不要泄露有潛在危險的信息——這些是他們的權利。
7. 仔細斟酌你的問題
採訪一個創傷事件的受害者需要同理心,需要站在受害者的立場。問問你自己:如果他或她是你某個親近的人的家人,你會以同樣的方式提問嗎?還有,問開放式的問題很重要,這讓受害者可以自己選擇要怎麼表達。
8. 目視對方,當一個細心的傾聽者
與受訪者保持眼神接觸,並確保你不會被外部聲音——比如手機震動──或內部干擾所打斷。作為記者,我們的注意力需要同時集中在四件事情上,包括:受訪者的談話內容、他們在重複講述中發生了什麼、我們周圍的情況(例如光線變暗或你感覺到其他人的存在),以及採訪的走向。
9. 避免怪罪個人的問題
受害者一般都懷有內疚感。他們孤獨,感到害怕,有時很少有人相信他們。他們所說的真相往往與既有體制對立,這個體制總是詆毀那些大聲譴責不法行為的人。
採訪時要小心,確保你沒有譴責受害者。比如,相較於問“你就不怕一個人走在暗處嗎?”,改問附近的街燈晚上是否經常亮着,或者附近危不危險——指責的重擔不能落在受害者身上。
10. 考慮是否有必要回溯某個特別痛苦的時刻
有些調查需要溯及極端創傷情況的具體細節,例如在調查強姦或性侵犯模式或警察酷刑時。這種採訪必須在受害者同意的情況下、以及對我們的工作有意義的情況下進行。這些問題可能讓人覺得折磨,這就是為什麼它們需要被小心翼翼地提出來,也給對方有時間休息。如果你的調查不需要所有細節,那麼最好在報道中使用被害人之前說過的證詞。
11. 考慮用不同方式來理解創傷
言語不是表達痛苦的唯一方式。找方法來幫你理解受害者的情緒,而不要讓他們再痛苦一次。請他們分享他們寫的一首詩、一首歌、一幅畫、一篇日記的片段或一篇祈禱文,幫助你理解他們的情緒,同時又不觸及可能尚未痊癒的傷口。一個好的策略是請受害者描述他們的夢。通常,夢境傳達的信息非常豐富,讓你不需要問一些會讓對方受到二次傷害的問題。
12. 如果受訪者哭了或顯得很痛苦,請冷靜回應
因創傷事件和失去家人的受訪是痛苦的,你的受訪者可能會因為很多原因而哭泣。有時提問的方式不夠得體,或是主題本身就會引發強烈的情緒,或談論事件本身就會使被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
如果受訪者哭了,不要反應過度。適當地問他們需要什麼,並給他們一些水。遞上紙巾並不總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可能被解讀為記者在敦促受害者控制情緒、以便繼續採訪。擁抱也可能具有侵略性,我不建議這樣做,尤其是在與酷刑或性暴力的受害者交談時。
有時,受訪者會感到沮喪、憤怒或厭煩。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如果他們抱怨媒體,最好不要過度反應或與他們爭論,而是要傾聽。如果情況開始失控,你覺得有危險,就想個辦法離開。
13. 考慮以韌性為採訪作結
“你怎麼應對所發生的事?”和“你能做什麼來繼續你的生活?”是一些你可以用來結束採訪痛苦主題的選項。重要的是要開闢一個空間讓對方談及他們的韌性及復原能力,受訪者可以談論未來還有哪些可能、談論個人的力量和集體努力的重要性。除了能給記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些內容還讓你能用現有成就,而非令人麻痺的悲傷或創傷來結束這場採訪。
當採訪接近尾聲時,記者應該感謝受害者對我們的信任,因為他們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經歷,並說了一些讓他們痛苦的事。與對方交換聯繫方式,但避免做出你無法兌現的承諾,或是讓對方期待這次採訪在尋求正義時可能產生的影響。
14. 評估所有可能的後果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暴力和有罪不罰現象普遍存在時,每個記者都有責任在發表文章時考慮對受訪者可能產生的後果。與他們一起分析他們是否會因為直言不諱而冒任何風險;詢問他們是否能夠承擔這些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這些風險。在報導刊出之前,你必須花一些時間重讀這些信息,評估——也許是和你的編輯一起——哪些部分可能會對某些人產生影響(例如,暴露肇事者的身份),並想出保護消息來源的策略。有時這可能涉及省略某些細節,等待另一個發表時間點,或者尋求另一種方式來發布信息。
15. 核查信息
創傷性事件通常會影響記憶。記憶會因恐懼、對所發生的事情的理解需求、時間的流逝、希望遺忘的心態、案件近期的進度、或僅僅因聽過其他證詞而改變。如果你想獲得正確的細節與能支持你的報道的陳述,採訪時需要非常小心。採訪過程中要給自己時間釐清細節。
如果這是一篇調查報道,重要的是你要進行紮實的報道、尋找可能的證人、獲取可能有助於支持你收集的證詞的證據;如果你遇到任何矛盾的信息,請確保你沒有遺漏任何細節。
當採訪受害者或倖存者時,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你是否會找人來支持、核實或反駁他們的發言。如果你採訪了被指控犯罪的人,或者想加入當局的觀點,他們不應該成為最後的定論。不要讓你的採訪再次傷害給你提供證詞的人。在發表之前,受害者應該有機會回應對他們提出的任何反指控。
新聞工作的準則之一是核實你的信息,而處理這些問題的原則是不要讓受害者再次受傷。
可供參考的資料來源包括:
- Tragedies & Journalists: A Guide for More Effective Coverage
- Ochberg Fellowship Guidelines
- Covering Breaking News: Interviewing Victims and Survivors
- “Investigating Human Rights from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a manual by Carlos M. Beristáin
- “The Doctor’s Ethical Office,” by Javier Darío Restrepo
Marcela Turati 是一名獨立調查記者,也是墨西哥調查新聞非營利組織 Quinto Elemento Lab和網站“尋找失蹤者”(Where Do the Disappeared Go?)的聯合創始人。Turati 因其對失蹤人口、強迫失蹤、移民大屠殺和亂葬坑的調查而聞名。